十分钟教会你写小说 解析“我原本打算整场电影一镜到底”
最近张EMO老师“我原本打算整场电影一镜到底”的视频火爆全网,甚至衍生了大量二创作品。现试着从文学创作角度分析一下:
张EMO老师第一句话就是“我原本打算整场电影一镜到底”,注意看,主题、标题、(隐含完整)结构、戏剧冲突、人物变化、开篇立论、下钩子引发观众好奇心、引起无数“我原本”想如何如何的观众的共情……一部小说所有的要素全部都有了,什么是国际大师啊【战术后仰】?
就目前流行的小说理论,写一篇小说的标准流程和关键要素有几点:
1.主题。也就是一句话故事,你的小说浓缩到最后是一句话的故事,或者你想到一句话的一个灵感故事,把他填充扩展成一本书。“我原本打算整场电影一镜到底”,“后来我还是放弃了。”这就是这个梗的一句话故事,甚至只要前半句就够了,“我原本”三个字已经暗含了后半句的转折内容。
2.标题。目前特别是网文创作,标题要包含关键要素(最好是热点词)、转折(戏剧冲突),有时候其实就是刚刚说的一句话故事。这个梗就是如此。
3.结构。最基本的三要素:开始、中间、结果,复杂一点说是:起、承、转、合。“我原本”三个字完美暗示了“但后来”,包含了整个结构,后文先拓展,再转折,再论证,再升华,主题和结构就立住了。
4.动力。故事的驱动力,也就是矛盾、冲突,“我原本”如何如何,“但后来”如何如何。原本发心多坚决、准备的多充分,最后反转就有多剧烈,落差就有多大,戏剧性就这么来了。
5.人设。人物的改变,人物弧光,就是人物经过这个故事后,发生了什么变化,可能好的变化,也可能坏的。表面上事情半途而废,是坏的变化,内在是一个人的反思成长,是好的变化。故事开始、反转,通过人的反思,又是一层反转,第一个反转是下降,第二个反转是升华,先抑后扬。人物的个性特质也鲜明表现出来了。
6.共情。角色和他的想法做法,可能让观众不认可、不喜欢,但一定不能是不被大家理解的,这样观众才能共情角色。一个好的故事提炼了一种情景,反映了同类人的命运。就像易经64卦总结了64种情景,有理论家也提出过英雄故事有64种历程,也有人说故事有36种模式一样,“我原本”这个梗也是个模板,无数人能在其中看到自己的影子,这个模板可以套用在无数人无数事情上。
那么,有了这几点就够了,一个故事就基本完整了,剩下的只是填充细节、确定风格、提升文笔等等。
接下来,你也可以找一个类似的点子往上套,进行自己的创作。
试着应用:我原本打算整篇小说一水到底,我原本以为“一镜到底”梗不过如此,我原本打算玛莲妮亚无伤弹反,我原本打算整部视频不要一键三连……(但我最后还是放弃了)
【小声:】我原本打算点赞过千就出下期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