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罗马的行政管区
[Dioecesis],翻译为“行政管区”,其来自于希腊语中的[Dioiksis],意为“行政”、“管理”、“巡回区域”或“行省集群”。
在狄奥多西一世及其继任者的统治下,行省的划分基本保持不变,但有一些微小的调整。例如,伊庇鲁斯、加拉提亚、巴勒斯坦和底比斯等行省都被进一步细分为两个独立的部分;在六世纪初,埃及普特也经历了类似的细分;此外,阿纳斯塔修斯一世(491-518)在色雷斯建立了一个单独的长墙代理管区。
在535-536年,查士丁尼决定撤销东方管区(Dioecesis Orientis)、亚细亚管区(Dioecesis Asiana)和本都管区(Dioecesis Pontica),并将这些代理主管(vicarii)的职位降为简单的行省总督。例如,东方管区总管(comes Orientis)被任命为第一叙利亚的行省总督,而亚细亚和本都的“代理主管”则分别成为帕卡提乌斯弗里吉亚和第一加拉提亚的行省总督,并授予他们查士丁尼随行总管(comes Iustinianus)的头衔及其所拥有的军政大权。在535年5月,查士丁尼废除了色雷西亚和长墙的“代理管区”,以结束两位“行政管区”之间持续的冲突并改善长墙的防御。查士丁尼将“色雷西亚管区”的管理权交给了一位拥有军政大权的查士丁尼裁判长官(praetor Iustinianus)。一年后,为提高色雷斯驻军供应效率,帝国引入一个新行政机构——行军财务监区(quaestura exercitus),由驻扎在奥德萨的行军财务法官(quaestor exercitus)管理。该地域包括第二默西亚、小斯基提亚、群岛(基克拉迪群岛)、卡里亚和塞浦路斯。在公元539年,查士丁尼废除了埃及普特管区(Dioecesis Aegypti),将其分割为五个独立的“行政管区”,由拥有军政大权的领军都督(duces)负责统辖。之前,这些领军都督是行台禁卫大区(praefectura praetorio)的直接下属。现在,原先负责整个“行政管区”的至尊总务长官(praefectus Aegypti)更名为至尊领军都督(dux augustalis),只掌控第一埃及普特和第二埃及普特这两个行省。从本质上来说,查士丁尼对地方制度的修改是为了结束文武官员之间的冲突,但这背离了戴克里先完全分离文官和军队权力的原则。据伯里(J.B.Bury)所述,早在七世纪时期,查士丁尼就已经预见到引入军区部队(themata)的必要性。更重要的是,他试图通过废除“行政管区”简化官僚机构,并减少国家开支。此外,他指出,“代理主管”已经变得多余,因为其上诉法院使用频率越来越低;而行省总督可以由行台禁卫长官(praefectus praetorio)通过所谓的经营主管(tractatores)直接进行控制。
查士丁尼的一些决策随后受到重新审视。实际上,经过13年改革后的548年,由于内部问题严重,查士丁尼决定重新建立“本都管区”。该地区代理主管(vicarius Ponticae)被授予了军事权力,以有效对抗盗匪。同时,在同一时期,“亚细亚管区”的五个行省(吕考尼亚、皮西迪亚、吕底亚和两个弗里吉亚)被置于防暴卫士(biocolytes)的管理之下,以维持该地区秩序。在553年,由于其他三个行省已得到平定,该官员仅限于统治吕考尼亚和吕底亚。公元542年的第157号信件是写给“东方管区总管”的,涉及到奥斯若恩和美索不达米亚。这表明在该时期,前“东方管区”的北部仍然处于“东方管区总管”的统治之下。此外,从576年色雷斯的一位“代理主管”再次被证实存在的事实来看,“色雷西亚管区”似乎在某个时候被重建了,甚至可能就是在查士丁尼的统治之下。
当阿非利加再次被征服之际,查士丁尼建立了阿非利加禁卫大区(Praefectura praetorio Africae),而意大利亚禁卫大区(Praefectura praetorio Italiae)也在哥特战争后重新回归帝国。四、五世纪时期,整个阿非利加领土都属于阿非利加管区(Dioecesis Africae),而随后则被提升为“行台禁卫大区”,但下辖地域并未进一步划分为其他“行政管区”。东罗马时期不太可能将“意大利亚禁卫大区”再次细分为两个“行政管区”,然而,与五世纪相比,这两位“代理主管”在相关权威方面显然已经削弱了许多。
查士丁尼的继任者继续着他的政策,将军政大权集中在一个人手中。莫里斯(582-602)将意大利亚和阿非利加的旧“行台禁卫大区”转变为由同时拥有军政大权的驻外总督(exarchos)所负责的总督辖区(exarchia)。而“代理主管”和其他文职官员似乎已经失去了对帝国政府及其下属的大部分重要性,但其直到公元七世纪中叶才消失。在557年之后,意大利没有“代理主管”的记录,但教宗格雷戈里一世的信中提到了“意大利亚大区禁卫长官”在热那亚和罗马的两个副职代理特工(agentes vices)。在七世纪上半叶之后,这些意大利的“副职代理特工”不再被证实存在。
在七世纪,由于第一批具有军政大权的统领将军(strategos)所管理的“军事部队”建立,以及阿拉伯人和斯拉夫人的入侵,东方禁卫大区(praefectura praetorio Orientis)和伊利里亚的禁卫大区(praefectura praetorio per Illyricum)均消失。最后一个确定的东方大区禁卫长官(praefectus praetorio Orientis)出现在629年,而该职位在伊利里库姆一直保存到七世纪末。然而,除塞萨洛尼基外的巴尔干半岛大部分地区都已落入斯拉夫人手中,因此其没有任何有效权力。所以,伊利里亚大区禁卫长官(praefectura praetorio Illyrici)更名为塞萨洛尼基的“行台禁卫长官”。在同一时期,达契亚管区(Dioecesis Daciae)和马其顿尼亚管区(Dioecesis Macedoniae)因几乎所有领土的丧失而消失。然而,在写于九世纪初的著作——乌斯宾斯基职官表(Taktikon Uspenskij)中,提到了君士坦丁堡的“行台禁卫长官”和“军区部队”的代理执政高官(anthypatoi),这表明“东方禁卫大区”仍然存在,虽然其已经失去了早期的大部分权力,而只有少数的司法职能。如果六世纪和七世纪时,“行政管区”失去了财政职能,则可能被由代理执政高官(anthypatos)管理的新式地方机构所取代。这些“军区部队”形式上存在于各地行省中,并持续到九世纪下半叶。

翻译:Mark54/君士坦丁乌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