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飞瀑流香”诞生记









2010年初冬,我们去北京798朋友的奇石馆里喝茶、赏石。我突然想起一件事,几个月前看过国外的一段香道视频,里面有一个镜头吸引了我,就是香烟从一块石头上汩汩地向下飘出,印象非常深刻。后来通过各种关系在国内都没有找到这种香,我自己简单地尝试了几次也没有成功。今天见到石头,我暗下决心,一定要做出来。当我说了要找一块石头用来辅助设计这种香的想法时,主人很豁达,任我选,于是我挑了一块戈壁滩上的风砾石。
设计工作开始了。烟要向下流,香中必有“孔洞”,我把和好的香泥裹在筷子上,抽出筷子,空心的香就成型了,晾干后点燃,有少许的烟向下流,大部分还是飘上去了,鼓捣了好多次也还是不行。一次,我又点燃了一支,无意中用筷子敲打了一下上面直挺的香灰柱,香灰倒塌堵住了上面的孔,奇迹出现了,香烟几乎全部从下面喷了出来,我终于开窍了,聚集在中空部分的烟,达到一定的浓度和温度时,必然从唯一的下部孔喷出,这是空气动力学原理呀!马上做了几只中间有空洞的圆锥形香,点然后放在那块石头上,美轮美奂的画面出现了,香烟沿着石头缝隙飘落下来,时快时慢、似泉似云,几乎未加思考,“飞瀑流香”就成了她的名字,“流香器”便是那块石头了。
后来,又作了很多实验,通过调整配方,不仅仅能实现合香所要达到的功效,还可以控制烟量的大小及流出的速度,一时间沉湎其中、难以自拔。
香做好了,此时已经不满足那块石头带来的视觉效果,两个创意跳了出来——“天韵”和“浣纱”。“天韵”是希望至上而下流出五条线,“宫商角徵羽”可以触及灵魂;“浣纱”是河边的少女舞动一片长纱,楚楚动人。带着这两个创意到德化请朋友帮忙用陶瓷来实现,1.0版“流香器”很快做出来了,大家都说我要发财了。后来又陆续设计了几款,直到玩儿腻了。
就是因为这一次开发,消息不胫而走,德化隔壁的永春县有上百家香厂,有人如获至宝,开始批量生产,然后就是厦门的马巷也发现了商机,后来连西藏都有生产,到今天,可以说泛滥了。
我虽然在2012年就拿到了“飞瀑流香”和“流香器”设计的两项专利,但业内也少有人理会那是我的成果,还有意回避,起了个“倒流香”的名字,并流行开来。
这几天又是一年一度的厦门秋季佛事用品展,厦门市的知识产权管理部门希望我能报案维权,其结果将是展会现场所有展示出售类似产品的厂家都要停止侵权行为。我没去,他们很诧异,问我当初为什么申请专利,我居然无言以对。其实我有诉求,事已至此,我希望各个厂家都用“飞瀑流香”来命名这一类产品,因为“倒流香”显然不能万古流芳,仅此而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