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思维下的生存之道:非标服务业是最后一块净土
互联网思维下的生存之道:非标服务业是最后一块净土
移动互联网的发展,互联网经历了从信息到思维的转变,运用互联网思维,一个个的互联网平台企业正在颠覆传统行业,电商购物和物流配送,正在让传统商超消失。直播带货,为企业清库存和原产地农产品走出了当地作出了贡献,互联网正在改变着零售业态的发展,互联网企业不断的跨界抢劫,不是行业淘汰了你,而是互联网淘汰了你,大润发被阿里收购,“赢了所有对手,却输给了时代”。

互联网思维在这10年里,天天对传统行业进行着颠覆,鼓吹通过互联网技术可以颠覆一切传统行业,而迅速抢占媒体报道吸引眼球,大量风险投资人资金纷纷入场,似乎无不可颠覆的行业,互联网思维主要强调商业模式、免费、平台、生态链、社群、流量、重构、极致、技术创新、用户增长等关键词,滴滴、瑞幸、拼多多等快速崛起的企业,都是通过数亿至百亿补贴,来增加用户数量,再通过需求端的刺激,整合供应链优势,当规模上去后,让成本更低,赚到更多的钱,实现薄利多销。企业赚不赚钱无所谓,补贴不能少,用户增长是关键。
互联网思维,已经越来越务虚,先通过大量超额补贴,实现用户增长,而不是放在短期收益上,能够真正的运营好一个公司,能够养活自己,能够自我造血。所以就会出现大量各种打着互联网思维的公司,最后烧光了投资人的钱,自己上了失信黑名单,而被限制了高消费,连飞机、高铁都不让乘座。
互联网思维下,传统行业特别是零售业受到的冲击非常大,然而更多的有互联网思维的新兴企业,也倒在了颠覆之路上,没有革了别人的命,却把自己的命丢了,成功的固然有,但毕竟是少数,大多数传统行业是很难被颠覆的,特别是非标服务业,非标准化,非标准品,市场价格差异大,并不是能够通过互联网思维就可以颠覆的。
如何不被互联网思维所颠覆,唯有提升自己的服务水平,重视消费者体验,走标品+服务的路,用无法批量化、短时间内无法复制的专业服务,粘住消费者,便捷式近身服务,构建品牌的防火墙,从数字化、信息化到注重人的价值,用户至上,体验为王,提升产品性价比,进行颠覆式创新,把产品做到质优价平,口碑好,让消费者在体验时有想要尖叫的感觉,就可以让消费者成为品牌的自传播者,自发自愿的把品牌推荐给其朋友们,实现二次传播和分享。
服务是无法被标准化取代的,其它任何东西都可能会被取代,用互联网思维进行品牌检视,有利于提升品牌的竞争力和活力,而提升服务价值,一切以消费者为中心,则是可以不断的发展下去,毕竟互联网思维下的无视投入成本的烧钱做法,不是每个企业都能够亏得起的,而这种破坏力,正是激活行业发展和活力的重要推动力量,犹如一个鱼塘里面要放几条鲶鱼一样,正视竞争,加强服务,提升体验,铸就品牌基业。
作者:倪勇
编辑:孔永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