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战国“三大奇袭战”之一的桶狭间之战究竟是怎样的战争?
在前文《日本战国“三大奇袭战”之一的河越之战究竟是怎样的战争?》和《日本战国“三大奇袭战”之一的严岛之战究竟是怎样的战争?》中,本鬼简单介绍了“日本战国三大奇袭战”的河越之战和严岛之战。本文则要讲讲“日本战国三大奇袭战”中知名度最高的——桶狭间之战。

首先要说明的是,由于各种原因,后世对于桶狭间之战的具体过程存在多个说法。本文接下来的内容以可信度较高的《信长公记》为基础,可能会有一些与传统说法不符的内容。战国中前期,胜幡织田家的家督织田信秀“下克上”成为尾张国的老大,随后向尾张国之外扩张。

于是织田信秀与东海道实力最强的战国大名、雄踞骏府和远江两国的今川义元围绕三河国展开争夺,双方之间爆发了多次战争。然而织田信秀在与今川义元的较量中逐渐落于下风,三河国也被今川家完全占领。天文二十一年(1552年),织田信秀在霸业未成的遗憾中病逝。

织田信秀死后,织田信长将精力集中于统一尾张。今川义元趁机将势力扩张进尾张国,尾张要地鸣海城和大高城都被今川家控制。永禄二年(1559年),统一尾张国的织田信长开始进攻鸣海城和大高城,修建了丸根、鹫津、丹下、善照寺、中岛等多座砦以围困这两座城堡。

永禄三年(1560年),今川义元组建了多达两万五千人(《信长公记》的记载为四万五千人)的大军(日本战国标准),大举进攻尾张。后世有些人觉得两万五千人的军队打织田信长是“大材小用”,推测今川义元是想直接杀进京都当日本霸主,但尚无可靠史料证明这点。

无论今川义元是否真的要上洛,织田信长都是今川大军的进攻目标。而织田信长当时能够动用的兵力只有四千余人,形势对他极为不利。五月十九,今川军的先锋松平元康(德川家康)和朝比奈泰朝分别进攻织田家的丸根砦和鹫津砦,今川义元的本队也进入尾张国境内。

面对今川义元的进攻,织田信长却显得无所作为,甚至在与家臣的会议上沉默不言。因此包括织田家谱代老臣在内的很多人都认为织田信长已经被吓破了胆,织田家的灭亡近在眼前了。然而在五月十九四时,得知丸根砦和鹫津砦被攻击的织田信长突然骑马冲出了清州城。

因为事起仓促,所以只有数名家臣跟随织田信长冲出清州城,其他家臣及其部队都是随后才出发的。织田信长冲出清州城后抵达上知我麻神社(热田神宫的分社)附近停留,大约一千多人的织田军也到此集结。可织田信长只是望着丸根砦和鹫津砦的方向,什么决策都没有。

织田信长随后经过织田家的丹下砦、善照寺砦并带走了全部守军。就在途中,织田信长先后收到了三份战报:第一,丸根砦和鹫津砦已经失守;第二,鸣海城和大高城与今川军先锋汇合,攻城失败;第三,中岛砦的织田家守将佐佐胜通主动出击而全军覆没,佐佐胜通战死。

织田信长通过这三份战报敏锐地发现:歼灭佐佐胜通的今川军既不是进攻丸根砦和鹫津砦的今川军,也不是防守鸣海城和大高城的今川军,很可能是今川义元的本队。织田信长立刻率军向佐佐胜通战死的地点前进,周边的织田军也赶来会和,织田信长的兵力增加到了两千。

关键时刻,织田信长的家臣簗田政纲提供了一份重要情报:今川义元本队正在桶狭间驻扎。织田信长立刻率军直奔桶狭间。此时天降大雨,而今川军在大胜后也轻敌了。因此鸣海城、大高城、丸根砦、鹫津砦的今川军都没有发现织田信长的动向,任由织田军从边上通过。

因为桶狭间地形狭长和躲避大雨,所以今川义元本队五千人沿狭窄的道路一字展开。这意味着今川义元本队既无法快速集结,也无法展开阵形,是一种非常危险的部署。然而今川义元此时已经被胜利冲昏了头脑,认为“就算天魔鬼神前来又能如何”,完全没意识到大祸将至。

根据《信长公记》的记载,织田信长抵达桶狭间的时候已经放晴了,织田军不是冒雨奇袭而是正面进攻今川义元本队。不过由于完全没有防备和布阵错误,今川义元本队还是没有顶住织田信长的猛烈进攻。下午二时,今川军的防线崩溃,今川义元在旗本的保护下骑马后撤。

可是桶狭间的道路因为刚刚下过大雨而泥泞不堪,再加上之前的错误布阵,今川义元无法快速后撤,还是被织田信长追上了。其他今川军则因为错误布阵而无法及时救援,今川义元身边的旗本只有几十人。今川义元虽然拼死抵抗到了最后一刻,但还是被织田武士砍了脑袋。

今川义元战死后,群龙无首的今川军全线败逃,甚至连驻守三河的今川家臣也都逃回了骏河。松平元康趁机重新控制三河国并脱离今川家独立,为江户幕府的建立埋下了伏笔。织田信长则通过桶狭间之战名震日本,后世更将桶狭间之战视为日本战国历史的重要分水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