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少年领袖演说:太爱发言的孩子,家长和老师该如何引导?天第书院吴守立

2021-11-18 12:40 作者:吴守立国学智慧  | 我要投稿

关键词:少年领袖演说班 吴守立国学 吴守立演说 论语 天第书院

老师在课堂教学时,常会碰到过度「踊跃发言」的孩子,勇于发言固然值得鼓励,但过度频繁可能打乱教学进度,同时也缩减了其他人发言的机会,甚至让其他孩子觉得听他说话很烦。

其实,这些孩子通常想透过发言,被大人、同学看见,建立自信,想要减少他们说话的频率,不是请他们闭嘴,而可以透过以下方式,既不否定孩子价值,又能维持团体和谐。

有种孩子,在课堂上总是踊跃发言,但实在太「踊跃」了,老师都会开始苦恼到底该不该点他起来发言(不少时候没点他,他也直接开口)。

因为他参与的态度、不怕生又敢在众人面前说话的勇气,可以给其他学生一些激励。但频繁的举手,打乱了教学的进度,同时也缩减了其他孩子发言的机会。

#公众号:天第书院

这样的孩子,常见的有两种特征:

1.喜欢引经据典、详细说明来由典故、比较细微异同,还会补充自己是从哪知道这些知识。听久了有点像卖弄学问、掉书袋。这样的孩子人缘通常不会好。别人觉得听他说话很烦,有种瞧不起人的感觉。

2.爱分享自己的生活经验。老师只要讲到跟他生活可以凑上边的关键字,他就会迫不及待地想「分享」他自己的经验。

他们常这样开头:「我也有…」、「我们家…」、「我妈妈说…」。

一开始会觉得他活泼健谈,但久了之后每个人连他家三餐吃什么都可以了若指掌。

上述的孩子,都有想被关注(尤其是被老师关注)的需要。发言,是他们想与人连结、建立自信的主要方式。

想要减少他们说话的频率,不是叫他们闭嘴,或是摆出一副不想听的态度,这样会使他们更焦虑。

因为「说话」可能是他们目前唯一想到可以被大人、被同学看见的方法。如果直接禁止他们说话,他会觉得自己说的话没有价值(没人想听),连带也会觉得「自己是没有价值的」。

以下是一些建议,可以视实际状况调整搭配使用:

1.当孩子发言的时机不恰当时,先反映其行为价值,再予简单引导

「我要打断一下,老师知道你的意见应该蛮有趣的,但正因为如此,我会在这堂课将到一个段落后,找个完整的时间让你能完整的分享。」

「谢谢你举手。但老师也想听听其他同学的看法,我们留一些机会给其他同学。」

2.私下找他说明「老师的烦恼」,想请他协助。

下课的时候他找来一对一谈话。

老师:「老师有个烦恼。就是老师觉得你的发言很有趣,也知道你想帮同学增加一些知识。但老师等你说完,常常会忘记接下来要教你们什么。原本我一节课要教你们这么多的东西(用手比划大小),现在只能教你们这么少,老师很着急,怎么办?」

孩子:「那我提醒你教到哪里。」

老师:「谢谢你,但不行诶。虽然你可以提醒我教到哪,但你不知道我脑中接下来要教你们什么、要告诉你们什么。而且我原本要教你们35分钟的内容,但让你分享10分钟,我就会差5分钟没教你们,一节课差5分钟,考试之前就会减少几分钟的课程你们没办法听到?(让孩子去计算,让他更感同身受那种压力)」

孩子:「那我只分享5分钟就好。」

老师:「谢谢你的帮忙(孩子愿意配合,就要及时表达感谢),你很体贴。但别忘记别的同学也会想发言,你们的发言对我来说都很重要。这样好了,老师在课堂上专门给你3分钟的时间发表,而且不让别人打搅你。」

做好约定之后,答应他的事情就一定要做到。否则孩子将不会相信我们而愿意做出改变。

以上的做法,孩子不会觉得被指责被否定。因为我们看见他行为背后的善意, 让孩子站在协助老师的角色,孩子跟老师会有种亲近感,孩子的行为改变会更出于自身意愿而非被迫。

3.课堂上想发表什么想法,先写下来

「老师明白你会担心没有赶快讲出来会忘记,那就把它写下来,有条理地把它写下来。等到老师找到时间请你发表时(就像上述提及的3分钟),你就可以更清楚的表达,让同学能更完整的知道你想跟他们分享什么。」


4.营造一个公平、可以互相讨论、但不批评他人意见的空间

尽量让每个同学被点到的机会和时间是差不多的。

一开始,话多孩子可能无法适应,可以给他一点弹性,让他的「专场」时间可以稍微长一些,但也不能多于其他同学太多;相对的,也不要因为害怕或讨厌他说太多话而刻意不点他发言。

如果孩子抱怨时间太少,私下找他来谈,带他客观回顾每个同学发言的时间,孩子会发现老师是公平的,而且的确是被老师重视的。

孩子可能会觉得别人的发言不对或不如他有价值,而出声质疑、批评(相反的情况也是,同学可能会受不了该孩子的言论,而在他讲话时出怪声),老师都要出面制止。

强调「每个人的发言都是有价值的,就算答案不对也没有关系。这世界有那么多的知识,一定有自己不知道的地方,继续学习就好了。而尊重别人发言是很重要的,因为被别人随意批评会难过。如果你对别人发言有疑问,想想你可以怎么说?(老师借由刚才发生的状况,重新示范一次)」

5.私下给予他发表的机会

透过上述做法,孩子话多的状况如果改善有限,有可能是想被看见的需求还未完全满足。那就要透过下课或空堂,约定一个短暂时间,找他来一对一分享。但也不要给他太多时间,老师还是要保有自己的休息空间和界线。

此外,亦建议家长多花时间跟孩子聊天,但不要对知识考试给予太多的偏好(这可能是促成他变成考试型小孩的原因之一)。


6.当孩子用发言以外的方式融入团体时,给予肯定

比如他透过实际行动帮助其他同学,或是给予其他同学发言的机会,或是对别的同学有更多的聆听和观察,而不是急于让别人知道自己的想法。

孩子能渐渐学到发言以外的方法,一样能被别人看见其价值,一样能跟别人建立起好的连结关系。

关于孩子话多,其实我们只是觉得太频繁、被打扰,并非完全否定他发言的价值,更没有觉得他的言论就等同于他这个人,不是吗?

换句话说,如果孩子的发言能调整到更合适的频率,更会看场合时机发表,反而可以提供不同的刺激和视野给大家,并活络团体的气氛,而这样的理想,也是孩子一直以来的目标(只是他没搞懂做法)。


敲重点

即使是不恰当的行为,倘若行为背后的动机能被看见、被欣赏,行为要不要表现出来,往往是其次了。这就是看见和欣赏的力量。


#公众号:天第书院

PS:如果内容对你有帮助,欢迎点赞支持一下。

欢迎大家关注我的视频号【吴守立国学智慧】,以国学教育智慧为出发点,分享关于个人成长、夫妻关系、孩子教育、企业管理等干货内容。


少年领袖演说:太爱发言的孩子,家长和老师该如何引导?天第书院吴守立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