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新研究:生长因子联合纳米微针生发比肩5%米诺地尔

2021-10-01 09:01 作者:发肤中心  | 我要投稿

说到增加发量,就绕不开米诺地尔,非那雄胺,微针,还有中药育发液、精油等,这些是目前用于脱发和刺激头发生长的最为常见的产品。本文将谈谈这些产品值不值得买,并推荐一个新的生发方法——用生长因子药品辅助生发。

米诺地尔作为一种外用药物,通过开放钾离子通道,增强头皮的血液供应,促进VEGF(即血管内皮生长因子,能促进毛囊细胞增殖,提前进入生长期)分泌发挥作用。米诺地尔是唯一被 FDA 批准用于治疗男性和女性脱发的外用产品。但外用的米诺地尔效果不太理想,单用有效率仅4-5成。

微针打开皮肤通道促进生发液吸收,同时还通过伤口愈合机制,增强血液供给、释放生长因子,此外还能提高磺基转移酶活性,将米诺地尔转化成它真正具有发挥活性的硫酸盐形式[1]。一项研究表明,用电动微针每次扎出血,生发效果和5%米诺地尔没有显著区别。[2]

事实上,研究表明米诺和微针一起使用时,更有效地减少脱发和促进头发生长[3][4]。外用的米诺地尔和微针在生发方面是黄金搭档。男性脱发有9成5以上是雄激素脱发,通过抑制5a还原酶减少DHT的非那雄胺是必不可少的,非那、米诺和微针组成了“三大”疗法,这带来了很多生发奇迹,这里有很多这样的案例。

但微针会痛,还必须消毒好,米诺地尔会出现狂脱期,并且可能有过敏、多毛症等副作用,非那雄胺可引起男性性副作用,且不适合女性,如果脱发不严重,只是想增加发量,或已经有难以忍受的副作用,不想用这两种,就没有其他办法?

比如,中药育发液可以吗?我们先前的文章提到了2015年国家化妆品质量监督检验中心发表的文献,其中检测了数十种育发液和防脱洗发水中 17 种植物提取物标识成分(同时也是主要活性成分)的含量[5],实际含量极低,像红花、何首乌、侧柏叶、生姜等提取物的标识成分的含量在10万分之一量级,这无论如何不能与2%或5%浓度的米诺地尔酊相提并论。

精油可以吗?精油有一定效果,比如薄荷精油、迷迭香精油、雪松精油得到了一些研究证实,但太容易挥发了,精油就像纯酒精一样5分钟就挥发一空,为了减少挥发可以稀释在载体油比较荷荷巴油或椰子油中,但很油腻,虽然延缓挥发,也阻止不了精油千方百计的逃逸。

还有进口的育发类化妆品像GrowGorgeous(有人把它称为GG精油,但它的产品成分表里没有精油)、馥绿XX等等,到处都有软广,但在国外最大的脱发论坛如Hairlosstalk和Tressless, 就没什么人提及它们。

所以每当有人问,有没有什么能换掉米诺地尔,很遗憾无法提供更多选择,我不认为市面上有这样的产品,直到最近看到一个让人眼前一亮的新研究。这是2021年中国医科大学第一医院发表在《中国医学科学杂志:英文版》的一项研究[6]:外用米诺地尔和纳米微针辅助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联合治疗男性雄激素性脱发:中国患者随机对照试验

随机将患者分为4组,每组 10 人。S、M、F 和 MF 组分别给予纳米微针+生理盐水、单用5% 米诺地尔溶液、纳米微针+FGF(贝复舒)或纳米微针+5% 米诺地尔+ FGF 的组合,最后这组在秃顶区域喷洒 1 mL FGF 后,纳米微针在头皮上平稳缓慢地移动。每天早晚将米诺地尔涂抹在秃顶区域,然后按摩 5 至 10 分钟。

在 16 周治疗期结束时,参与者和两名对治疗不知情的皮肤科医生根据基线和 16 周时拍摄的照片评估治疗效果。评估采用六分制:-1 = 恶化,0 = 不变,1 = 轻微改善,2 = 中等改善,3 = 良好改善,4 = 极好改善。

各组平均头发密度的变化

从表中可以看出,纳米微针的机械刺激不会促进头发生长,但它促进了药物的渗透。单用米诺地尔发量平均增加25%,纳米微针+FGF增加30%,米诺地尔+纳米微针+FGF增加50%。

基线(左)和 16 周治疗后(右)患者头发的照片。(A、B):纳米微针+生理盐水。(C, D) 5% 外用米诺地尔。(E, F):纳米微针+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G, H):5% 外用米诺地尔和纳米微针+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使用头发显微镜显示基线(左)和治疗 16 周后(右)头发直径的照片。(I, J):纳米微针辅

从上面的研究看,纳米微针+FGF增加的密度稍高于5%米诺地尔,纳米微针+FGF+米诺地尔则更高。当然这些都一起用效果最好,但如果不想用米诺地尔可以尝试纳米微针+FGF,两者的组合显然不会有任何副作用。

纳米微针是什么

我们知道,皮肤的最外层是表皮的角质层,由10-20层没有细胞核的死亡细胞紧密的排列在一起,构成皮肤的屏障。角质层在保护皮肤的同时,也阻止了护肤产品以及药物成分进入皮肤内部发挥作用。

最开始,微针是医院为了让药物渗透进皮肤内部发明的设备,后来为了避免常规微针的痛感同时发挥促进吸收的功用,针长和粗度更细微的纳米微针就应运而生。

纳米微针也称纳米微晶,类似一块小小的晶片,上面布满了密密的、细到看不出来的小针,晶片有圆形和方形两种,可装在微针仪器上对皮肤进行上下穿刺运动。纳米微针的针尖直径只有80微米,实际针长不会超过0.1mm,无痛感,创口小,不会出血,更加安全卫生,它能打开表皮层,促进外用产品的吸收。

纳米微针

常规微针的针长在0.25mm-2.5mm之间,功效就不局限于促进吸收了,可深入皮肤真皮层,激发伤口自愈能力,当皮肤内部组织会收到皮肤组织受伤的信号,会抓紧修复,募集血液营养、释放生长因子,加速胶原蛋白生成,有助于改善细小皱纹、痘印、痘坑,还能促进头发再生。

9针、12针、36针为微针,圆晶方晶为微晶

bFGF生发吗

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FGF) 家族多达20多种成员,多在皮肤和毛囊中有表达。其中,已知 FGF1、2、5、7、10、13、18和 22 在真皮和毛囊细胞中表达并调节毛发生长和皮肤再生。[7],其中的FGF2 就是bFGF。

重组牛碱性成纤维细胞成长因子(rb-bFGF),是一种多功能细胞生长因子,对来源于中胚层外胚层的细胞(如上皮细胞、真皮细胞、成纤维细胞、血管内皮细胞等)具有促进修复和再生的作用。[8]

毛囊由外胚层细胞以及来自胚胎中胚层的下层间充质、结缔组织细胞发育而来[9]。理论上bFGF也能促进毛囊细胞的修复和再生!没错,研究表明bFGF促进小鼠毛囊的生长,促进毛囊从休止期转化到生长期[10]。

从前面治疗雄激素头发的临床研究看,bFGF+纳米微针带来的头发密度提升甚至高于5%米诺地尔!

bFGF从哪里买

如果你试过用微针或TCA治疗痘坑,或许听说过bFGF,在增强修复层面它最受推崇。bFGF相关产品有冻干粉也有液体和凝胶,冻干粉的都是化妆品备案,液体和凝胶形式的多为国药备案,显然更有保障。这项研究使用的贝复舒实际上是bFGF滴眼液,规格21000IU/5ml/瓶,网上药店就可以买到。

其实贝复舒还有两款同厂的bFGF外用产品叫贝复新用于促进创面愈合,也是21000IU/5g/支

同厂还有个“贝复济”的重组牛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外用溶液,这是最推荐的,这个是63000AU:15mL/瓶,与前面两种相比,活性成分和浓度是一样的,体积大3倍,一瓶可以用更长时间。

贝复济和贝复新均有凝胶和溶液两种形式,选哪个比较好?我认为凝胶作用时间更长更有效些,溶液使用则更方便,各人可以按需选择。

由于生长因子是多肽类大分子,无法穿透皮肤屏障,如果不是在创面使用, 就不会吸收进皮肤,吸收不进去就不会有任何效果,建议配合微针导入皮肤。

纳米微针不会像常规微针一样给皮肤留下微小创口、较强烈的痛感,纳米微针促进吸收的效果还不错,而且无痛、不消毒也没关系,可以每天使用,上手没有心理负担,有利于长期坚持。

如果你能接受刺激点的痛感,就可以上手针长0.5-1.5mm的电动微针或微针滚轮。这样的组合下,微针让bFGF得以吸收进头皮,bFGF加快微针后的皮肤创口修复,两者又都能促进生发,发挥极佳的协同和增效作用。

需要注意的是,当选择纳米微针的仪器时,不要选不带刻度盘,不能调节针长的仪器。这种是纳米微针专用的仪器...还不如买个能调节针长的微针仪器,这样微针和微晶都能用。

将米诺、微针、非那、生长因子联合将有助于提高发量,不过这并不会对每个人都有效果,必须谨记做到作息规律,心态平和,高质量睡眠,不久坐熬夜这4点,这是头发得以健康生长的基础,否则将难以恢复。这是网络上口口相传的经验之谈,但没有直接的人体临床研究证实,但近年来陆陆续续出现的一些科学研究表明存在很大关联 :

  • 毛囊干细胞有显着的昼夜节律,在早上分化占优势,在晚上细胞增殖和分裂占优势。[11]

  • 2021年新研究表明压力激素皮质酮抑制GAS6 以控制毛囊干细胞保持静止状态[12],这就是说,压力激素会抑制毛囊干细胞增殖和分化。除了精神压力同时,熬夜也会升高压力激素水平。

  • 血浆睾酮水平呈现昼夜节律变化, 早上清醒之前达高峰,能促进睾酮增加的是深度睡眠而不是昼夜节律, 睡眠时间缩短至5小时会降低男性睾酮水平[13]。倒班或睡眠质量差当然也会降低睾酮水平。在睾酮水平不足的情况下,DHT和雄激素受体水平难免会代偿性升高。

  • 2018年有研究表明与每坐30分钟就活动2分钟相比,久坐4小时后活动8分钟的参与者大脑血流量明显减少[14],显然头皮供血也会受影响,避免久坐可以保护大脑和头发健康,如果走不开就按摩头皮5分钟。

纳米微针:

 item.taobao.com/item.htm?spm=a2oq0.12575281.0.0.50111deb2WhyYn&ft=t&id=630001647609

item.taobao.com/item.htm?spm=a2oq0.12575281.0.0.50111deb2WhyYn&ft=t&id=583036860499



参考文献

  1. ^Sharma A, Surve R, Dhurat R, et al. Microneedling improves minoxidil response in androgenetic alopecia patients by upregulating follicular sulfotransferase enzymes[J]. Journal of biological regulators and homeostatic agents, 2020, 34(2): 659-661.

  2. ^https://zhuanlan.zhihu.com/p/59296638

  3. ^Lee Y B, Eun Y S, Lee J H, et al. Effects of topical application of growth factors followed by microneedle therapy in women with female pattern hair loss: a pilot study[J]. The Journal of dermatology, 2013, 40(1): 81-83.

  4. ^Dhurat R, Mathapati S. Response to microneedling treatment in men with androgenetic alopecia who failed to respond to conventional therapy[J]. Indian journal of dermatology, 2015, 60(3): 260.

  5. ^超高效液相色谱法同时鉴定育发化妆品中 17 种植物提取物标识成分

  6. ^Yu C Q, Zhang H, Guo M E, et al. Combination therapy with topical minoxidil and nano-microneedle-assisted fibroblast growth factor for male androgenetic alopecia: a randomized controlled trial in Chinese patients[J]. Chinese Medical Journal, 2021, 134(7): 851.

  7. ^Kawano M, Komi-Kuramochi A, Asada M, et al. Comprehensive analysis of FGF and FGFR expression in skin: FGF18 is highly expressed in hair follicles and capable of inducing anagen from telogen stage hair follicles[J]. Journal of Investigative Dermatology, 2005, 124(5): 877-885.

  8. ^https://baike.baidu.com/item/%E8%B4%9D%E5%A4%8D%E6%B5%8E%E5%96%B7%E9%9B%BE%E5%89%82/12734029?fr=aladdin

  9. ^Altan-Bonnet G, Germain R N. Molecular Signatures of the Developing Hair Follicle[J].

  10. ^Synergistic effect of PDGF and FGF2 for cell proliferation and hair inductive activity in murine vibrissal dermal papilla in vitro. Kiso M, Hamazaki TS, Itoh M, Kikuchi S, Nakagawa H, Okochi H J Dermatol Sci. 2015 Aug; 79(2):110-8.

  11. ^https://zhuanlan.zhihu.com/p/77317271

  12. ^Choi S, Zhang B, Ma S, et al. Corticosterone inhibits GAS6 to govern hair follicle stem-cell quiescence[J]. Nature, 2021, 592(7854): 428-432.

  13. ^https://pubmed.ncbi.nlm.nih.gov/21632481/

  14. ^Carter S E, Draijer R, Holder S M, et al. Regular walking breaks prevent the decline in cerebral blood flow associated with prolonged sitting[J]. Journal of applied physiology, 2018.



新研究:生长因子联合纳米微针生发比肩5%米诺地尔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