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洪抢险行动要点及安全提示
抗洪抢险行动要点及安全提示
一、救援行动
#1
(一)搜救水域遇险人员
1、组织灾情侦察。询问知情人,初步了解遇险人员的位置和数量以及受水势威胁的程度等情况;利用无人机或消防舟(艇)进行水域侦察,查明遇险人员的具体位置和数量、被困状态情况,确定救人的途径和方式等。
2、开展灾情评估。根据侦察情况,指挥员对遇险人员所处环境、水情态势、救助可行性、行动安全等情况进行综合评估,并制定作业行动方案。
3、实施救人作业。灵活选用或组合应用水域救人方法,实施多途径救人。
(1)水面救助法。利用抛投救生圈、救生衣、水面漂浮绳、水上救生遥控机器人等器材营救遇险人员。
(2)入水救助法。利用涉水、游水、潜水等方法营救遇险人员。
(3)船艇救助法。利用消防船(艇)、冲锋舟、橡皮艇营救遇险人员。
(4)绳桥救助法。利用地形地物和绳索系统架设绳桥,固设锚点,营救遇险人员。
(5)载运救助法。利用直升机、举高车、挖掘机、码头起重机等特种装备营救遇险人员。
(6)接力救助法。利用消防梯、救生软梯、救生绳等器材与消防船(艇)、冲锋舟、橡皮艇、重型工程机械等联用营救遇险人员。
4、做好协同配合。与属地政府、公安、旅游、医疗救护等部门以及航空救援力量做好工作对接。
(1)提供作业区域地形地貌、建筑布局以及遇险人员联系方式等关键信息。
(2)对被救出人员,逐一进行登记,并做好现场急救工作。
(3)根据需要,组织社会应急力量、地方向导,以及直升机、重型工程机械提供协助等。
#2
(二)实施城市内涝排险
1、组织灾情侦察。询问知情人,初步了解内涝的范围以及人员疏散转移情况;组织内涝区域水情侦察,查明内涝的程度、地形地貌情况,确定排水的途径和方式等。
2、开展灾情评估。根据侦察情况,指挥员对内涝区域周边环境、水情态势、排水可行性、行动安全等情况进行综合评估,并制定作业行动方案。
3、实施排险作业
(1)充分发挥城市排水设施功能。与属地市政部门做好沟通对接,疏通排水管网,启用排水备份系统,最大限度挖掘市政管网排水潜能。
(2)根据地形地势引流排水。未建设市政排水管网或超过市政排水能力的区域,可采取疏浚河道、打通堵点、开渠引流、筑堤导流等方法实施排水。
(3)利用消防移动装备排水
①小范围内涝。利用水罐消防车或远程供水泵组等大功率大流量排水设备,以及手抬机动消防泵、浮艇泵等进行抽吸,排入市政排水管网或天然河道。
②大范围内涝。制定排水方案,明确排水作业流程;利用远程供水泵组、重型水罐消防车、大型排水机械等大功率大流量排水设备直接抽排;必要时,可在内涝区域利用自然地势或开渠进行集流,以接力形式排入外围天然河道。
4、做好协同配合。与属地政府、市政等部门做好工作对接,疏通消防车辆行动路线和作业场地;提供内涝区域地形地貌和建筑布局信息;调集挖掘机等重型工程机械参与内涝排险,并组织人力协助等。
#3
(三)疏散转移重要物资
1、组织灾情侦察。当遂行重要危险化学品、历史文物资料、高度精密仪器等物资转移任务时,应首先询问知情人,初步了解重要物资存放的地点、形式和位置;组织内部侦察,查明重要物资受水势威胁的程度,确定疏散转移的途径和方式等。
2、开展灾情评估。根据侦察情况,指挥员对重要物资存放地点周边环境、水情态势、转移可行性、行动安全等情况进行综合评估,并制定作业行动方案。
3、实施转运作业。在工程技术人员指导下,利用消防船(艇)等作为载具,将重要物资转移至安全指定区域。
4、做好协同配合。转移过程中,与所属单位做好工作对接,对重要物资进行物理拆卸(除)隔离,分类登记标识,并采取技术保护措施。
#4
(四)保护重点对象目标
1、组织灾情侦察。当遂行危险化学品仓库、重点实验室和研究机构、高新企业等重点目标保护任务时,应首先询问知情人,初步了解建筑功能布局和重点部位等情况,组织内部侦察,查明其受水势威胁的程度,确定采取保护的途径和方式等。
2、开展灾情评估。根据侦察情况,指挥员对其建筑周边环境、水情态势、保护可行性、行动安全等情况进行综合评估,并制定作业行动方案。
3、实施保护作业
(1)对已经被水侵入的重点区域或部位,利用消防排水设备进行抽排保护。
(2)对可能遭水侵入的区域,提前采取筑堤围堵的方法进行保护。
(3)对质量轻、易散落的贵重物品,采取压固、捆扎、限移等措施进行保护。
(4)对不能与水接触的重要物资,采取覆盖、收容、架高、转移等措施进行保护。
(5)对急需转移的重要物资,在工程技术人员的指导下,利用专用车辆、消防车(艇)等进行安全转移保护。
4、做好协同配合。与所属单位做好工作对接,共同研究制定应急保护方案;提供建筑功能布局、重要物资储存信息、生产工艺流程、应急处置措施等关键信息资料;准备应急物资,并组织人力协助等。
#5
(五)参加其他抗洪抢险任务
根据抗洪抢险现场指挥部指令,完成参加堤坝加固、决口封堵等指定任务。行动前,对灾情险情、参战实力、行动安全等进行综合评估;行动中,发挥消防专业优势,并做好与其他应急力量的协同配合。
二、行动安全
1、水域救援必须强化统一指挥,以作战力量编成为编组,集体作业,不得擅自行动。
2、必须严格执行“五个绝不允许”要求,即绝不允许不会游泳的指战员在一线参与水域救援任务;绝不允许穿着灭火防护服执行水域救援任务;绝不允许无证驾驶消防舟艇和潜水作业;绝不允许水域情况不明盲目下水救援;绝不允许穿着非水域专用救援服下水救援。
3、在救援区域适当位置多点设置安全员(哨),对水域救援情况进行全程观察,并逐一对进入水域作业的舟艇性能、人员防护、遂行器材等进行安全检查。
4、制定消防救援行动可能面临的突发决堤、滑坡、洪峰、湍流等紧急情况下撤退或避险措施。组建紧急干预机动分队,遇有突发情况,迅即赶赴现场处置险情。
5、涉水行动时要注意避开带电设备和线路以及水面下的沟槽、窨井、洞穴等危险部位,接近建筑时要警惕高空坠物、构件不稳定倒塌等,防止发生触电、跌落、倒吸、击伤等险情。
6、激流或孤岛救人行动中,穿越水流时,要充分研判洪水的流速、流向以及暗流、漩涡等情况,绳桥的架设和锚点的设置要有效利用地形地物,并采取双重保护措施,确保牢固可靠。
7、转运遇险人员和重要物资时,要充分把握舟艇的承载能力和平衡性,防止发生倾覆、沉没等安全事故。处置核生化危险品时,要在工程技术人员指导下进行,严格落实等级防护措施和安全行动要则。
抗洪抢险行动安全提示
一、水域救援必须强化统一指挥,按照便于观察、比较安全的原则,选择救援人员、装备器材的集结地点。以作战力量编成为编组,集体作业,不得擅自行动。
二、必须严格执行“五个决不允许”要求,即决不允许不会游泳的指战员在一线参与水域救援任务;决不允许穿着灭火防护服执行水域救援任务;决不允许无证驾驶消防舟艇和潜水作业;决不允许水域情况不明盲目下水救援;决不允许穿着非水域专用救援服下水救援。
三、在救援区域适当位置多点设置安全员(哨),对水域救援情况进行全程观察,并逐一对进入水域作业的舟艇性能、人员防护、遂行器材等进行安全检查。注意观察上游方向水情,发现险情,及时发出预警信号。
四、实施大面积洪涝救援时,应采取舟艇编组方式搜救遇险人员。驾驶员要控制速度,保持船身稳定,躲避障碍物。乘员必须熟悉水性,行驶过程中必须抓紧船体,严防落水。
五、实施潜水救援时,潜水员在安全员检查后方可入水作业,并确定联络信号,与岸上或水面保持不间断联络。应两人(含)以上编组入水,由上游向下游搜索。
六、制定消防救援行动可能面临的突发决堤、滑坡、洪峰、湍流等紧急情况下撤退或避险措施。组建紧急干预机动分队,遇有突发情况,迅即赶赴现场处置险情。
七、涉水行动时要注意避开带电设备和线路以及水面下的沟槽、窨井、洞穴等危险部位,接近建筑时要警惕高空坠物、构件不稳定倒塌等,防止发生触电、跌落、倒吸、击伤等险情。
八、激流或孤岛救人行动中,穿越水流时,要充分研判洪水的流速、流向以及暗流、漩涡等情况,绳桥的架设和锚点的设置要有效利用地形地物,并采取双重保护措施,确保牢固可靠。
九、高山河谷和地质灾害易发区域实施水域救援时,要设置观察哨,靠近远离山体的道路一侧行进。对山体危险区段、部位进行实时监测,防止滑坡、滚石造成意外事故。并事先制定紧急撤离方案,明确撤退路线,统一撤离信号,严防发生次生灾害造成人员伤亡。
十、转运遇险人员和重要物资时,要充分把握舟艇的承载能力和平衡性,防止发生倾覆、沉没等安全事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