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校园霸凌引发思考,从社会现象看畸形环境下人的行为模式
声明:本文是我和夏鸣蝉衣经过详细讨论得出的结果,其中对事件的背景分析主要有我完成
本文前言是禅衣视频的开场白,我也很荣幸能和各位志同道合(包括人格相同)的朋友们有深入的交流与合作,希望以后在我的频道也能给大家带来更多的知识干货和社会现象分析,也发挥一下我的特长哈哈哈
前言:好友给我发了一则新闻希望我能盘一盘校园暴力这个社会问题,感兴趣的可以去搜这个事件,这期视频只谈思考和问题,由于本人也遭受过校园暴力,所以话不多说直接开盘
大家应该都有个疑问,就是人为什么那么难以走出痛苦?答案就是感受痛苦会上瘾
痛苦上瘾
人被恶意针对时第一反应是思考对方为什么这样对自己,找不出原因就会陷入自我怀疑,当发现自己改变行为依然会被恶意对待又找不出这样被对待的原因时就会陷入纠结
又因为无法预判下一秒的伤害行为是什么而焦虑,每天都被恐惧,纠结,焦虑的感受来回撕扯到无心关注其他
如果老师和父母再让人从自己身上找原因,那已经被感受撕扯的人就会产生畸形想法,那就是明明所有的努力都做过结果还是这样,无论怎么做都不能被环境接纳,好像自己不配活在世上
反复在这种环境浸泡就会对这些想法深信不疑,他会沉浸在“我不配”的感受里无法拔出,并开始品味起这些负面感受,环境里没有人告诉他可以反抗也没人提供反抗的方法
当这种日子过久了,当“不配”的想法根深蒂固时就失去了反抗的勇气和能力,到这时,即便外界来劝也很难劝动,因为人的意志已经完全沉沦于痛苦中,沉沦久了就会对痛苦感到熟悉,而人本能的就会依赖熟悉感,那些被家暴的人,明明可以走但就是不走,因为无法想象幸福的生活是什么,一脱离原有环境就会产生陌生感,会不知如何面对,为了消解这种陌生的不适感就只好跑回去继续浸泡在熟悉的痛苦感受中,因为面对痛苦是熟练的,明明自己也知道沉浸痛苦不好,但就是控制不住强迫性重复自己的感受与行为,这是一个难以被打破的心理循环,所以不是每个人都有勇气摆脱畸形的熟悉感去拥抱幸福与光明的,而外界这时候常说的话是好言难劝该死的鬼,在这我想说一句:即便有一天撑不下去也不要怪自己。
施暴者心理动机
施暴者的心理动机有复杂也有简单,比如被父母忽略情绪,父母对自己不好又不敢找比自己强的人释放情绪,就只好找比自己弱的人宣泄,要么就是带有反社会特质,或单纯看你不爽,而看你不爽也许是你的言行举止让他感到不舒服,可能调动了他以前对某样事物讨厌的感觉而他自己不知道
人总会揪着过去的异常感受不放,然后把对方当成幻想的恶人慷慨激昂地打击,归根结底是不会用发展的眼光辩证看待人事物,谈到这就不得不说家庭的教育问题了
家庭教育
会出现种种问题也是源于每个人接受的家庭教育不同,比如父母之间,或父母和孩子之间闹矛盾,明明是自己的错却让孩子来理解跟忍让
而忍让是分情况的,很多家庭都不会教孩子如何辨别情况做事,这样会导致孩子明辨是非对错的能力很差,久而久之孩子就会忍着所有人,教育孩子忍让的父母,他们自己的背景可能也不强,他们在人际关系中也处于弱势,比如在公司可能也忍着同事老板不合理的要求
外部的情绪带回家希望孩子容纳自己,又认为孩子听不懂就懒得和孩子解释经过和原因,于是就教育孩子多理解父母的不易,但孩子在学校可能也遭受了同样的压力,这份压力本可以通过父母的理解去排解,父母得到排解了,孩子回家未必得到排解,于是就被堵住不断积压
父母忙就管不着孩子,在孩子没有明辨是非能力的时候任由其发展,没有正确的价值观引导,这个时候就全看孩子本性和协调自我感受的能力如何,如果协调感受的能力差就会因为负面感受引发畸形的想法形成错误的价值观。
环境无法真正决定人,不同性格的人放在同样的背景下选择就有所不同,他可能会选择向比自己弱的人释放被父母迁怒,被老师同学忽略的情绪,也可能一直忍到意志消沉,这就衍生到了社会环境
从学校的教育模式来说,老师不好当,内部环境竞争也恶劣,又要管那么多学生,应付那么多家长,处理不过来也是正常情况,而且学校一般不允许带手机,那发生暴力事件也会造成取证困难
以及应试教育忽略人和人不同的思维模式,让所有人按照同样的教学方式学习从而带来的分数压力,是制度引发的指标导向,不论中考高考都是分段录取学生,所以升学率就成了考核学校的唯一标准,说白了就是只看成绩
所以“县中模式”出现了,这一批县中的学生不一定是最优秀的尖子生,但一定是最努力的小镇做题家,他们只知道努力读书以为知识可以改变命运
夜以继日的读书只为考一个所谓的名校,却不知道真正决定命运的是家底带来的眼界和做事的基础,这些才是决定你是什么的最大成因,寒门出贵子的概率和进招生人数只有一个人的概率差不多大,再到工作环境,大环境导致企业生存压力大,恶性竞争多,调休,996,物价高薪资低,学业压力,房价压力,就业压力,贫富差距,资源被垄断导致基层难以跨越,为了争夺有限的资源,实现阶层跨越导致内卷严重,进一步导致个人生活成本高压力,这些都会导致人的压力无处释放,因此心理咨询尤为重要,应该让心理咨询普及,普及程度至少得让群众知道关注心理的重要性和心理学的常识,学校应该教会学生如何进行自我疏导。
总的来说,社会缺乏对人的关注,让人与人之间没时间相处,也不知如何相处,又进一步导致人际危机带来的压力,所以压力是从上往下的。
因为缺乏对人的关注,个人爱好,心理成长,职业规划,人生方向上的教育和供给是很残缺的,很多人都没有途径了解自己的所长,这会导致很多人不知道考学为了什么,会迷失人生方向,再一个就是媒体的偏向性。从古至今都提倡个体融入环境,导致媒体的报道关注不到事件本身,偏向受害者有罪论,实际上集体不包容个体差异,个体就融入不了集体,媒体的偏向性又会体现网络一个问题,就是群众会仅凭看见的字眼形成第一感受,从而偏激地思考问题
现行的很多法律规则还不够完善,与这个时代的现状还存在差距,应当用更合理适用的制度来保障人民的合法权益不受侵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