波利尼西亚文化中心背后的宗教

波利尼西亚文化中心位于夏威夷州瓦胡岛北岸莱伊附近,距离檀香山约65公里,由来自夏威夷、萨摩亚、大溪地、汤加、斐济、新西兰毛利、马克萨斯等7个太平洋岛屿上的波利尼西亚人分别组成了7个村庄,通过村民的日常生活,反映他们原居住7个岛屿的文化传统与风土人情。
毫无疑问,到夏威夷旅游的人大多都会到此一游,我到这里时正好赶上经济危机,季节也是淡季,但依然人流如织,可见其生意之兴隆。
这个中心建于1963年,在那个时代发展文化产业,真可谓先见之明,很多人会想这一定是商业巨贾大手笔,要么就是政府的公益事业,答案可能会让大家大吃一惊,是教会所办,而且是让人莫名其妙的摩门教。
这个教会还办了个挺知名的大学——杨伯翰大学,其经济学在全美也算有些声誉。而这个文化中心的职员及演员大部分就是来自于杨伯翰大学夏威夷分校的学生。
波利尼西亚文化包括夏威夷、萨摩亚、大溪地、汤加、斐济、新西兰毛利、马克萨斯等7个主要的岛屿部落文化,区域包括南太平洋的主要部分,北端的夏威夷、南端的新西兰和东边的复活岛构成一个大三角地域,其间共有130余座岛屿,一般称为“波利尼西亚文化圈”。
波利尼西亚距今大约3000或4000年,他们从美拉尼西亚东部进入波利尼西亚群岛,并自西向东逐渐在各岛屿定居。他们的经济生活以农业和渔业为主。属南方蒙古人种和澳大利亚人种的混合类型,最近有报道说科学家对波利尼西亚人的DNA进行研究后发现,他们很可能来自中国台湾,因为其遗传基因与中国台湾原住民惊人相似。
虽然波利尼西亚各岛群间的距离十分遥远,文化面貌上也有不同程度的差别,但都具有明显的适应大洋环境的特点。木、石、骨、贝壳和植物纤维是波利尼西亚古代文化中基本的生产和生活资料。
他们使用多种语言和方言,彼此差别不大,同属南岛语系波利尼西亚语族。原崇拜多神,迷信巫术,今多改信基督教和天主教。18世纪末以后,随着欧洲殖民者的出现,这一文化慢慢消失。
16世纪末开始,这些岛屿陆续被欧洲人发现,原来的社会制度改变,有的成为法属海外领地,有的独立成为国家,有的成为美国一州。如今波利尼西亚人的混血状态很严重,大致上以白种人为主体,杂有黄色、黑色人种血统,现代文明使这个地区的传统文化和古老习俗很难复苏。
波利尼西亚文化其实同摩门教没有任何关联,他们创办这样的文化中心客观起到了保护波利尼西亚文化的作用,但其主观还主要是为了盈利,因为在全美能建起宫殿般教堂的也只有他们了。摩门教在美国大本营犹他州,拥有庞大地产及工场、农场。一切经营、买卖、运用皆由教会统管,其巨大盈利充作教会行政、投资、建筑、传教等等开支。
摩门教是个很怪异的教会,又称末世圣徒会(Church of The Latter Day Saints)),为美国人施约瑟(Joseph Smith)于1830年所创立。十六、十七世纪是基督教各宗派兴起的时期,各地有许多属灵运动。十七、十八世纪基督教便开展宣教时期。摩门教是在这一宣教时期所产生。这段时期有一个特色是:别异神学纷纷产生,摩门教是其中一个别异神学。
摩门教核心信仰是多神信仰,同时认为神的国就是今日藉社会改良而达到的地上乐园,救恩是自己的工作。
摩门教的主要信仰还有很多,如:摩门教认为亚当就是上帝,上帝和人一样,有血肉之体。上帝是个伟人,好像杨伯翰(摩门教主施约瑟的继承人)一样。
摩门教认为亚当的犯罪是被迫的,是必须的。亚当若不犯罪,就不会知道善恶,也就不会有肉身的后代,如此就不能成就神话-“生养众多,遍满地面”。
耶稣是亚当与玛利亚所生,摩门教教主施约瑟乃是耶稣的后代。
摩门教的洗礼可以洗去人的罪,摩门信徒可代替已死的亲戚受浸。
所有其他教会的人,或与其他教会有关系的人都要灭亡,唯有加入摩门教才会得享永福。
摩门教最引人瞩目的是公然倡导一夫多妻制度。他们认为夫妻的关系不是以肉身之死为终,而是永恒性的。摩门教的男子在来世进入荣耀之后,他的妻子们也要按先后次序进入荣耀。他若被封王管理某一世界,他的妻子们皆成为妃。儿女越多,福份到达顶点时,男人即变为神,天上一切的神,以前都曾一度在地上为男人。
施约瑟共有妻子四十八人,杨伯翰也有二十五个。摩门教教会在1890年宣布放弃一夫多妻制。可是,摩门教的一些另类教派仍然迷恋一夫多妻制,他们至今我行我素,美国各级政府对转入地下的他们的做法也束手无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