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人造子宫年产3万名婴儿,穷人连拒绝生育的权力都没了

2023-08-08 21:12 作者:天业路商业观察员  | 我要投稿

今年6月,美国一位名叫海森姆的生物学家公布了一项计划,他们即将建立全球首个“人造子宫工厂”Ectolife,旨在帮助妇女摆脱生育之苦。

计划宣称,该工厂将拥有75个实验室,每年可以“量产”婴儿30000人。

该生物学家表示,“人造子宫技术”是集合全球生物学家五十年智慧成果研发出的璀璨结晶;一旦大规模铺开使用,将有助于韩国、日本等低生育率国家实现人口快速增长。

这项技术到底靠不靠谱?人造子宫真能解决低生育率问题吗?

01.

从公开资料上看,这种人造子宫使用的是一种透明的,类似于亚克力的合成材料;外观呈椭圆形蛋体,内部是无菌恒温环境,婴儿胚胎就在这个“蛋箱”内进行生长。

在“蛋箱”的底部,同时插满了各种输液和监测管线,保证婴儿胚胎能顺利发育长大。

表面上看,人造子宫只是一个高配版“孵蛋器”。但是这项技术真正的厉害之处,在于人们可以定制婴儿“品种”。

你想要黑人还是白人,你想要男孩还是女孩,你想要卷发还是直发,甚至你想要孩子具有什么样的性格、天赋,通通都能实现。

某种程度上,通过人造子宫再创造一个人种都是有可能实现的。

为了向全世界推销“人造子宫”,该公司甚至推出了不少贴心服务。比如在胚胎发育过程中,父母可以带上VR眼镜,实时“触摸”孩子;

如果你不希望孩子在“子宫工厂”培育,公司将提供特制的“家中培育版人造子宫”,让顾客在自家床头培育孩子。

这项技术的好处是显而易见的,她能完全消除女性分娩时的痛苦,让生孩子不再成为“过鬼门关”,而根据中国人口协会的统计显示,中国社会每六对父母就有一对被不孕不育困扰。

理论上“人造子宫”确实能提升全社会的生育意愿。

但是希望借助它的应用,大规模改善中日韩等国低生育率问题,或许没那么简单。

02.

在“人造子宫”问世之前,人类其实已经研发出了一项与之非常相似的技术——“基因克隆”:

同样是人工创造新生命,只不过一个是靠母体普通细胞(克隆),一个是靠母体生殖细胞(人造子宫)。

然而在克隆技术问世不久,包括我国在内的世界主要国家都纷纷立法限制该技术在人类身上的使用,联合国也出台了《反对生殖性克隆人国际公约》,一个很重要的原因是伦理问题无法解决。我的克隆人和我到底是什么关系?

同样,如果人造子宫想要大规模使用,也必须面临以下拷问:当我“定制”的孩子肤色、外貌甚至大部分DNA都与我不相同,那它还是我的孩子吗?

即使这个孩子在生理上能顺利长大,在心理上是否会因为“社会认同感”和“家庭归属感”问题走上歧路?

相信拥有这层疑虑的不止笔者一人。虽然“人造子宫”在技术上能提高生育率,但在伦理上无疑又给人浇了一盆冷水,至少在社会达成广泛共识之前,它不太可能帮助各国解决人口问题。

03.

除了伦理问题,社会经济问题也是阻碍“人造子宫技术”提升全民生育率的“拦路虎”。

中日韩为什么会出现“低生育率”?具体原因各不相同,但内卷是大家普遍的认知。

韩国的高中生里流传着这样一句话“睡3个小时的考生会被三大名牌大学SKY录取,睡4个小时能被一般大学录取,睡5个小时则可能落榜”。

日本职场充斥着论资排辈和阶层固化,自杀率在发达国家中排名第一;中国就更不用说了大家都明白。

巨大的社会压力下,年轻人生育意愿显著下降——没钱没时间,我还生什么孩子?又拿什么照顾孩子?

退一步说,假设“人造子宫工厂”真的大规模铺开使用了,女性再也不用忍受十月怀胎和分娩之苦了,可生完孩子然后呢?你要不要花钱花时间去养孩子,难不成这一部分也交给机器?

另外按照常识,美国“人造子宫工厂”的一套服务价格显然不便宜,一般中产恐怕都无法消费得起,这意味着只有社会富裕阶层才能享受服务,而这又会产生悖论:

一个社会究竟是穷人多还是富人多,当生育产品只有少数富人才能消费的起时,它真的能提升全社会生育率吗?

04.

当然了,笔者并非全盘否定“人造子宫技术”,因为人类社会的进步,离不开各种技术的发展,要始终秉持开放包容的心态看待一切新事物。

但是物质上的进步,无法解决社会面的困境;就像清朝的火炮再厉害,遇到没几条枪的南方革命党也一触即溃,因为问题出在更深层。

同样的道理,中日韩想要解决低生育率问题,固然要发展生产力,可更重要的是进行社会面改革,化解内部的种种矛盾。

对韩国来说是解决财阀垄断,对日本来说是打破阶层固化,对咱们来说至少先落实《劳动法》。

当一个人四肢不听使唤时,最好先做一个脑部检查,而不是盯着胳膊腿往死里拍CT。


作者:金陵风语



人造子宫年产3万名婴儿,穷人连拒绝生育的权力都没了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