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当代文学史】万丈红尘,众生不响,“可是谁又能摆脱人世间的悲哀”:谈《繁花》

《繁花》
- 作者:金宇澄(原《上海文学》编辑)
- 优点
- 上海文学传统,与《海上花列传》具有联系
- 对60、90年代的独到表述,把握时代面影
- 化用上海方言
- 对中国小说传统的继承、发扬,反映“中国人”的世道人心、情感、精神世界——《金瓶梅》《红楼梦》传统
- 主人公:小毛、阿宝、沪生(通过追溯三人的人生经历,带出其他形形色色的人物)
- 结构:穿插式
- 60年代与90年代来回穿插
- 上海的多重空间
- 旧上海、弄堂世界、洋房花园的世界、新式工房的世界(新中国成立后给工人阶级兴建的公寓)
- 历史书写
- 全书采用侧面描写,隐伏了大量历史,饱含无尽创伤
- 60年代时代紧张而人情真挚
- 90年代人的“腐烂”——人为金钱所掌控,彼此之间尔虞我诈(《聊斋志异》鬼的世界)
- 作家对人生的悲剧性审视:《红楼梦》式的“好了”主题——志得意满之际,潜伏着即将到来的分崩离析与莫大虚无
- “当代文学的结束”
- 20世纪文学观:把文学作为拯救人生的梦想或记录人生的方式。这一理想在21世纪逐渐式微
- 21世纪以来,文学进入了新媒体的时代,走向碎片化、播散化、分众化(偏好性、针对性较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