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老谢的那些事:游戏部》
其实这个东西是原本WB搬运过来的,不过原版是在18年12月完成的,距今已经过去了将近4年,而且似乎也被神隐了。想了一下,翻新后搬运过来B站吧。 对于好奇或者想了解我的朋友也是个不错的选择。
同时B站版本翻新了插入的照片,不过前半段是没什么照片的(我小学初中的时候没有社交媒体来给我存图)
游戏部门的话按照时间来说吧。当然有些ip会有后续故事,所以可能说着说着就继续说,然后再跳回来了——虽然续作明显不是在那个时期发售的
顺便这里会有我对游戏的观点,我完全不介意你和我观点不一样,也不介意讨论一下,但是我不想和你吵架
反正我觉得写这东西挺有意思的
小学时期
从时间顺序来说,小霸王(FC)是不可避的,魂斗罗也是不可避的。不过对我来说,小霸王给我印象最深的游戏其实是《赤色要塞》而不是《魂斗罗》。我也不知道为什么,但是我更喜欢《赤色要塞》,我怀疑主要是因为BGM的关系。通关?那时候我都还没上幼儿园你和我说这个,我要是通关了岂不是天才(?)——
再之后就是电脑了——啥?NES?N64?没摸过,我很惨的,小霸王之后第二次摸到的主机(是摸到不是看到)其实是Wii了……没错我PS2都没摸过,只看别人玩过,没有自己实际玩过。不过那时候是我叔叔的电脑。叔叔的电脑上主要是《星际1》,《仙剑1》,《帝国2 :罗马的复兴》,《三国群英传2》和《决战朝鲜》(金山居做的那个)。反正这些游戏我都瞎玩,而且我至今都记得,很长一段时间我以为《星际1》的剧情全都是哑剧,因为就看弹出字幕,然后人物在窗口对嘴型但是没有声音(很久以后才知道是因为一些盗版安装包是去掉了语音的)。然后秘笈当然也是不可少的,但是那时候哪里知道是英文单词?只知道是一堆英文字母,甚至还被我妈吐槽什么记不住秘笈就记得这么清楚(我感觉应该不少人都被爸妈说过这个?不过讲道理,无敌密码有个单词overwhelming是真的越级,这几级的词汇啊靠。长大后才发现这就是执政官的台词之一)。还有一件事,那时候和同学聊过人族战役,统一认为最后一关只能作弊过关,因为不管做什么都会马上输掉。长大了之后才知道是必须保护虫族……没错就是凯丽甘的最后一战那个;《仙剑1》嘛,小时候看不懂剧情,但是也不至于做“十里坡剑神”,只是周末一个晚上的时间不多,能见到林月如就不错了。之所以这么说,因为下次回来的时候好像存档都不见了?详细我记不得了反正,那时候也看不懂剧情。虽然长大之后重新玩过一次,但是只是打完锁妖塔然后没玩下去了;《帝国2》嘛,也是看不懂,全英文,但是我知道怎么建基地采矿建农场升级基地(时代),而且非常喜欢出弩炮或者弩炮船——当然伤害说真的很低,但是酷啊!爆炸啊!轰轰轰的;《三国群英传2》虽然是中文的,但是完全不会玩呢!只会玩我叔叔的存档,然后只知道数量取胜,如果武将被俘了就争取这一次交锋获胜,这样又可以救回来。什么?兵种克制?内政治?不懂——我严重觉得我其实留给我叔叔很多烂摊子……
其实我都记不得我家里是啥时候买的电脑了,反正我记得挺晚的,也早就记不得为什么那么晚了。所以除了期望周末时间爸妈晚上会去叔叔家打牌,这样我就可以玩电脑——爸妈办公那里也有电脑玩,我也是在那里玩到红警95,那时候电脑主机还是放在显示器上面,还是有磁盘这个东西的。这么说回来,好像流传一个说法,红警1里如果你建造越多的坦克厂之类的生产类建筑,建造速度会变快?而且可以用假建筑来替代?我至今都不知道是真是假……那里的电脑还有假雷电,就是那个非常像雷电而且还是3D建模的,但是并不是真正的雷电的那个纵向射击游戏。小学的时候我打那个游戏还是可以的,一命通关不行,但是不重新放币(当然没有币,不过你知道是什么意思)还是可以做到的。哦对了,那里的电脑还有《传奇》,办公室的小伙子们很喜欢玩,我是没条件玩的,唯一做过的就是拿木棍打死几头猪然后捡点钱——对哦,机房还有《暗黑2》,但是我至今都没玩过《暗黑2》。那时候(现在也是)我觉得这两者UI很像,甚至后来初中时候《奇迹》(我也没玩过)也多少受到《暗黑2》的影响。起码《暗黑2》的热门我觉得是不可否认的。(当年写这个的时候《暗黑2》还没说出重制版,不过现在出来了我也没时间玩)
等我家里终于买了电脑的时候——我舅舅给我装的游戏?他随便装的。但是有趣的是系统并不是win98而是Windows Me?总之,除了假雷电之外还安装过《模拟人生2》,《极品飞车 保时捷之旅》以及《冠军拉力赛2000》。《模拟人生2》嘛,咱不谈这个,我只能和你说我没弄死过谁……《极品飞车》和《拉力赛2000》?那时候我舅舅送了我们一套设备,有脚刹有方向盘,方向盘旁边就是档,爽死了!什么?当然就是瞎开车啊,尽量争取不撞墙不飞下河,因为那时候不知道踩刹车过弯,就一直踩着油门开……搞得我后来长大了,玩《尘埃4》的时候觉得其实这类游戏没有那么难,当然那时候也早就考了驾照了,知道该怎么正确开车,或者安全行驶……咳咳
后来有一次去朋友家,接触到一个很有意思的游戏,临走前还问要碟子回家安装。这游戏就是《泰伯利亚之日:火线风暴》。那时候是三年级还是四年级?忘了,非常喜欢玩这个游戏,觉得特有意思了,虽然那时候战役的要求会看不懂啊,不知道兵种克制啊,不知道为什么兵在泰矿上呆久了会变成肉球啊——诸如此类的,但是玩的很开心。直到有一次我发现再也打不过电脑了,长大了后怀疑是不小心把遭遇战的电脑难度改了,但是那时候哪里知道哪一个是“难度”选项……就选个地图选个种族,然后开始,完——后来高中的时候在网吧玩到《泰伯利亚之日》,那熟悉的感觉又回来啦——除了少了很多单位之外……得玩《凯恩之怒》选钢爪,才能重新找回泰坦和狼灌,如果你不打MOD的话(给GDI打下江山的功臣你怎么就这样换了?捕食者坦克也不是说差,但是明显泰坦帅啊)
再后来就自然是《红警2》了,那时候还35块钱买了2张碟,那碟不仅印刷不错还有激活码,而且玩盟军苏联战役还要换AB碟,搞得和正版似的……不过倒是完整保留了所有的过场动画,《红警》一大特点就是真人过场,在那时候可以说是非常高大上的。再之后就是《魔兽3》了,不过我家128mb内存的电脑,《红警2》一关都要载入40s到1min,《魔兽3》就……我依旧记得初中暑假时候玩《冰封王座》的兽族战役——是的就是那个地图超大而且完全RPG模式的那个,可以载入3到5分钟……不过有趣的是后来我不知怎么回事,还玩了一会《魔兽2》……
小学的末期也玩过特别版本的《星际》,不知道大家有没有玩过高达版和魔兽2版(我觉得应该是MOD,反正单位贴图全部换了,语音保留。高达版的建筑倒是一样,人类的联邦军神族是吉翁,虫族——依旧是虫族……那时候也玩过《英雄无敌3》和GB模拟器(GBA模拟器是日后了)。也是六年级的时候,我妈给我买了GBC和口袋银,打开了新世界的大门。可惜初中时候缺钱把GBC卖了,现在想起来很后悔,透明紫的壳子可好看了,纪念意义也很重大。现在想起来,GBC时代玩的游戏不多,除了《口袋银》和《口袋黄》,就是《第二次超级机器人大战》(但是比安博士我没打爆,好像就最后一关了)。说回《英雄无敌3》,我最喜欢的事情就是打开地图编辑器,圣龙放门口,然后改成“极度友好”(还是啥的),这样第一天直接就接触收编,然后没有然后了——官方金手指。
什么?《魔兽3》和《红警2》的感想?这两个游戏热门得不行我觉得没什么好说的吧……CS?我看我叔叔玩过,我自己不懂玩(可笑的是我长大了后相当热衷FPS)
初中时期
初中的时候是内宿生,那时候主要游戏来源是文曲星。和我同龄的,应该都知道电子辞典是啥吧,电子辞典的游戏没少玩吧?那时候文曲星有一个神作游戏,我估计知道的人不多?这个游戏叫《黄金英雄坛说》——我知道就是口袋妖怪的翻版,模型全部直接沿用,不过系统和对话那些是原创的。而且根据机型不一样,游戏版本也不一样。最早的是《影响坛说》,后来我用的1020系就是《黄坛》,再后期的文曲星是安装《白金英雄坛说》,那时候似乎就没有共用了,画面都不一样了,我只玩过《黄坛》没玩过《白坛》。反正给苦闷的内宿生活添加了不少色彩,玩腻了就买个绳子自挂东南枝,然后重新开一个人物换别的门派玩(我永远喜欢茅山派)。
后来我买了同学的GBA,只是我不知道为什么那时候神经大条,居然和我妈说这件事,她倒也没反对什么的,只是机子放在家里(当然给我偷偷带去学校)……我也不知道当初我怎么想的,居然和我妈说这种事情,不应该是机密类的吗……
总之,他卖我的时候,给了我三个卡带。一个是《机战A》,一个是《月轮》,还有一个是《Kyo》(Kyo是鬼眼狂刀,可以自己搜一下)。《机战A》是我玩过的第一个机战,那时候还是D商翻译,不过我觉得挺酷的,我依旧记得“泥鸽火箭”(灰之救世主的武器),“多娜123”(龙骑123号),“夏威夷钢弹”(闪光高达)什么的……那时候D商我觉得也是很努力了。《月轮》也是D商中文,但是翻译质量我记得还不错。《月轮》也是我首次接触《恶魔城》系列,不过对于新手的我来说就太难了……我第一个boss都打不过,哭了。只能玩朋友之前留下的存档满地图跑。难归难,恶魔城的操作,隐藏up,道具收集和各式各样的怪都给我很深刻的印象。现在看回来《月轮》的美工我觉得是很不错的,尤其是场景的美工,无奈画面偏暗而且GBA没有灯(到了SP才有灯),所以大部分时间都是黑乎乎的。《Kyo》嘛……不评价,动画我是高中时候才看的。
GBA时代可以说是百家争鸣吧?感觉和PS2一样都是游戏巨多的平台。无奈游戏卡带就算是盗版,对于一个初中生来说也不是一个小数字。我记得买的最贵的就是128m的游戏了,比如《口袋妖怪 绿宝石》,128m的游戏就是90块,64m的就是45块。不过初二的时候,有一个东西叫EZ烧录卡出现了。好奇之下就攒钱买了,结果吧,第一次体验烧录卡感觉还不错,因为不用担心盗版卡记忆电池问题(起码我是这么记得的,应该有人记得记忆电池没电的痛苦吧)而且可以想玩什么玩什么——除了这个烧录卡说128m但是实际上烧不了OG2,因为OG2虽然也算128m的游戏,但是实际上比别的128m游戏是大了一点点,于是OG2是买卡玩的。忘了过了多久,SC烧录卡出现了,那时候感觉真的就是革命性进步了:插一张SD卡,而且没有记忆电池了。一张SD卡可以装多少GBA游戏?想起就高潮了!我还记得那个下午跑去王城商厦,借了同学的钱,280买了一张1G的SD卡,然后烧了——嘛,反正感觉可以够一个学期玩的游戏?那时候TGBUS也有不少汉化资源,有兴趣的全部烧进去了,爽啊!那时候也是我接触《白夜》,《晓月》等游戏的时候了。
GBA时代除了上述的,还玩过《G世纪 Advance》《马车Advance》,《机战R/D/J/OG》,《F-Zero》,《高级战争1+2》,《洛克人Zero1+2+3+4》,《光明之魂1+2》,《红宝石+叶绿》,《逆转裁判1+2+3》,《火焰纹章 封印之剑/烈火之剑/圣魔之光石》等(其实应该还有别的,但是我暂时想不起来。不过想不起名字的话,大概对我也没什么意义吧,忘了就忘了吧)。其中《晓月》是宿舍里最受欢迎的游戏,我个人梦中有《光明之魂3》。游戏我就不一一评价了,不过我从没玩过《黄金太阳》和《物语》系列,感觉不是很喜欢吧……
后来GBM推出的时候,我买了。我不确定为什么GBM早期特别贵,反正我挺后悔买的,虽然方便藏起来躲老师,但是屏幕和续航是真的不行,所以后来买了高亮版SP(可以调亮度的新版SP)。再之后的,就是高中的DS时代了。电脑游戏的话,除了《魔兽3》和《红警2》之外,借过朋友的《仙3》,也玩过一阵子的《泡泡堂》和《冒险岛》的公测了,那时候还是拨号上网时代,没玩下去。严格来说那时候是第一次接触网游,但是并不是正式入坑。《仙3》的话,那时候还是4CD安装,其实想起来感觉比较费事,但是包装盒印刷都非常精美。《仙剑》我玩的少,只玩过134,我觉得《仙3》是我最喜欢的了——那时候没通关,后来大专时代重新玩才通关了。为啥电脑游戏玩这么少?初中是内宿啊,而且周末回家也不怎么给摸电脑,所以只能靠掌机过日子啦。
高中时代
高中的时候,GBA已经退出了舞台,在高二变成了NDSL(高一是电子辞典码字玩)——那时候我非常喜欢中国龙iDSL,因为我喜欢黑红配色,中国龙的图案又好看。结果嘛,买了第三周就给我妈发现,然后只能把机子卖给店家,因为是用生活费买的……当然后来我又买了个翻新机,烧录卡是……wood?我想不起名字了,反正早期NDS烧录卡都挺大的,后来推出了micro SD为媒介的烧录卡,体积压缩得和正常NDS卡带一样了。NDS上我游戏也没少玩,DS主流游戏大抵都玩过(如果你需要个列表的话,我估计得和GBA一样,去找所有发售游戏列表一一对应,我放弃),反正《逆转4》,《机战W》,《苍月/废墟/刻印》,《太鼓达人》是肯定玩的,《暗黑龙与光之剑》复刻也玩过——简单来说就是因为烧录卡,游戏不要钱所以随便试。不过让我印象深刻的是《银河战士Prime Hunter》:开始我还寻思怎么在NDS上出个FPS,这屏幕和操作到底……真香!!!卧槽这游戏太好玩了,不愧是本家游戏,早期DS游戏画面吊打后期那些DS版COD,操作也比COD好。不过Prime Hunter是我唯一玩过的《银河战士》游戏,GBA那些我没玩过,那时候不是很喜欢。所以NS这次预告《Prime 4》,我非常希望先在NS上推出《Prime 三部曲》让我感受一下(现在都要2023了连三部曲移植都没有,我哭了)。另一个让我印象深刻的是《Keroro RPG》,我初中GBASP时代开始看的军曹,那时候GBA有一个软件叫……我想不起叫啥了,就记得有个moon,moon啥忘了。主要是那时候好像某烧录卡官网提供一些已经压制好的动画资源给你看,那时候视频和音频文件是分开的,必须同名才可以播放(不然只有画面没有声音)。我就是在那里下了《军曹》第一季50集,我记得是中文配音,不过那时候觉得很新奇,而且内宿生也没什么娱乐项目。喜欢上了后,也有去书城买盗版碟,那时候出到120集左右吧,反正garuru已经出场了,依旧对那几集印象深刻(Power夏美牛逼!蓝星最强战士!)——跑远了,总之因为龙性恋关系,对第四部剧场版非常期待。而且对应的游戏挺不错的,比之前的《军曹》游戏都好玩。但是整体看下来我觉得《Keroro RPG》是最好的一个,只是军曹已经不出了……
但是NDS的游戏,我额外提名2个,首先是《应援团》——这个我手残玩不来,而且也是毁屏游戏之一,我只能开金手指听歌,我菜,我认了。第二个是《愿为你而生/死》,这个游戏作为DS早期游戏,针对NDS新规机能(触摸屏,麦克风等)量身定制,但是充满了搞怪气息,我不确定该怎么评价这游戏,但是如果有机会的话你们可以试试……我还记得吹蜡烛要吹断气……
还有一个游戏我要提,就是《斯派罗传奇》三部曲,也是我首次接触斯派罗系列。现在回想起来,《新的开始》感觉比较像个GBA游戏,只是机能关系画面更好而已。《无尽之夜》用了全3D,我玩过后非常希望日后如果《大神》在DS上推出的话,也能做成这样(结果大神传也算是做成这样了,四舍五入一下是许愿成功?)。《龙之黎明》我反而不怎么喜欢,倒不是说剧情什么的,主要是不确定为什么改成横版通关了——后来高考的那个暑假,老爸的朋友送了一台Wii,买了个盗版的(也只买的到盗版,实体店没啥正版游戏,有也不会有这个)《龙之黎明》,主机版明显才是真正的《龙之黎明》——果然还是给NDS机能牺牲了不少。不过Wii那时候并没有玩多少,主要是因为时间不够,那个暑假在温习《海贼王》(TV版从头看到Water seven),而且在玩《G世纪Wars》。
高中的时候也开始去网吧,刚好九中旁边就有好几个,因为靠近正阳步行街。但是那时候我不玩网游,跑去网吧玩单机游戏是不是很奇怪啊?没办法啦我就是这么奇怪的人……去网吧就玩玩《COD2/4/5/6》啊,《泰伯利亚战争》啊,《红警3》啊,《星际2》啊什么的。《COD》那时候还是相当有电影感的,手感也不错,画面又好,所以那时候战役我打了一次又一次。当然网吧游戏多,也玩过一些别的游戏,《耶律哥》就是其中一个,只是没打通罢了,但是印象挺深刻的。那时候网吧也有《光环》,无奈午休只有2个小时,不管打到哪里都得回学校上课,然后就没有了——存档?下机就重置了。我知道可以保存存档到云端(?)然后下次上机时候再下下来,但是对我来说没成功过。
手机游戏也是在高中时候开始接触的。玩过几个游戏,但是记不得名字了,也在那时候氪金过——不过那时候还不叫氪金,而且付费方式还是发送价值2元的短信……是不是觉得很上古?不过手机游戏我印象最深的就是N73的3D贪吃蛇。这个3D贪吃蛇是真的好玩,或者那时候只是没什么可以玩的——但是我觉得是做得很不错。而且N73的导航键玩游戏非常舒服,只要一个手指就可以玩游戏,也导致导航键损耗大。后来去修导航键时候,工作人员说一般是因为玩游戏多吧,我妈看我的时候我假装什么也没发生——
最后一点,我也是在高中时期正式接触《大神》,初中时候在杂志上见过,但是那时候只是瞟了一眼。等移植到了Wii的时候才正式接触,不过那时候没机子没条件(接电视耶,怎么瞒着大人玩?你逗我吗?),所以只能看着找来的攻略(附带神话解说的那个,我记不得作者是谁了,也记不得是在哪个论坛找到的了),听着电骡拖下来的OST(也从电骡上拖下来设定集),看着路边的萨摩耶(???),希望自己有朝一日能玩上《大神》,因为《大神》是我第一个认定“非正版不玩”的游戏(虽然我买的第一个正版游戏是《仙3 问情篇》,不过《问情篇》我没玩下去就是了)。所以高三的时候,知道《大神传》将在NDS上推出的时候,我是非常兴奋的,因为我终于有机会接触《大神》这个ip了(那时候主机对我还是不现实)。那天在《电软》看到新闻后,中午马上去网吧看宣传pv,《神州平原》变调版响起来的时候眼泪就下来了。就,压抑挺久的情感?我也不确定啦,哭是真的哭了。所以后来预订了EC的宝箱版,然后在我大专开学第二个月拿到手了。
《大神传》和《大神》我干脆就在这里说算了,《大神传》因为是我第一次玩《大神》这个ip,所以有很多感情加成。游戏本身的话,倒也不是说因为不是神谷英树负责的,但是我觉得NDS机能限制,对游戏本身有很多负面影响。首先笔调就要暂停游戏,然后画面慢慢下移,画完之后再慢慢上去,再继续战斗,完全没有《大神》那种爽快的笔调战斗(随时可以呼出笔调而且切换快)。我觉得应该是NDS机能限制。至于场景我觉得还行,剧情也符合《大神传》低龄的定位——我不是说幼稚,我只是说《大神传》整个都是小孩:小照是孩子,你的搭档无一例外也都是孩子,甚至所有的笔神也全都是之前笔神的后代(至于极神和导神,虽然是全新的但是还是它们的后代来给小照爷作伴)。音乐比《大神》差一点,但是味道还在(或者我要求没那么刁钻?)。结论嘛,作为NDS游戏来说,《大神传》是可以的。但是作为《大神》的续作(?),我是不怎么满意的。至于《大神》呢,我玩的时候已经看过文字攻略,视频攻略,受过OST和设定集的洗礼,已经没有任何惊喜了。但是对我来说,依旧是充满欢喜和满足的一个旅程,因为我终于玩上了《大神》。虽然是廉价版的Wii版,买的时候没有原版卖了——反正都是正版,你想婊我就婊吧……
大专时代
高考结束的那个暑假,主要发生了两件事:去上海看世博会,还有我爸给我买了一个笔记本电脑。上海看世博会那阵子,舅舅借给我他的PSP1000,我玩了《太鼓达人》和《高达战斗编年史》,《高达战斗编年史》依旧是我目前最喜欢的高达格斗类游戏,GVG我没玩过也不想玩,我给自己的理由是“节奏太快”。我也在那趟去往上海的火车上,用PSP看了《暴雨》的视频攻略,因为我对《暴雨》挺有兴趣的,但是我没有PS3……至于笔记本,我依旧记得那时候的对话内容:因为网友Lee买了个联想的小Y(笔记本),型号是Y450。那时候问题很简单,他的电脑能不能流畅跑COD6,答案是可以(现在想起来这个问题没问对,应该是全开的时候能不能流畅,因为中开和低开也是开)——那简单买个460就好了,因为460>450=性能更好(我承认这个想法太傻吊,不过无知是这样的……)。总之,Y460陪了我一年多,表现还算令我满意,虽然《星际2》就压力大。不过那时候会认为《星际2》是高配电脑才能高特效跑的,起码那时候我是这么认为的——不过大一的时候学校不让带电脑,但是我的专业又涉及Microsoft软件,简直是搞笑,要我们去图书馆写作业?所以十一回学校之后把电脑带上了。那时候吧,我终于玩到了《生化奇兵》和《生化奇兵2》。我至今记得以前对《生化奇兵》非常有兴趣,但是无奈家里电脑128mb内存,显卡我都不知道是啥,但是内存都这样显卡你就当不存在算了——总之,那时候在看XYZ(心言智,谁还记得这个视频攻略组)做的《生化奇兵》视频攻略解锁,希望自己以后有一天可以玩到这个非常有意思的游戏。虽然我依旧记得那时候的抱怨“解说妹子的话太多了,如果当广播剧没问题。但是这个是视频耶,我们可以看到环境和人物,不需要说这么细啦。”那时候也第一次接触《无主之地》和《龙腾世纪:起源》,也是非常喜欢。于是后来宿舍变成网吧的时候,他们都在玩《坦克世界》,《魔兽世界》的时候,我一个人在玩《红警3》,《龙腾》什么的……我不确定该说什么……哦对了,后来《龙腾2》出来后我也玩了,我开始还寻思这解压包怎么这么小,原版有20多G这个才8G左右?感到一丝不安,结果——我反正当《龙腾》从没出过2,《起源》之后就是《审判》。
哦,顺便还玩了《大秦悍将》。虽然我都记不得剧情了,而且说实话画面真的不咋样。不过考虑是国产游戏,似乎可以要求可以放宽一点。而且战役打下来还是有点乐趣的,多人模式听说更受欢迎,我那时候是找不到人联机了反正。这游戏也算是一次尝试吧,只是觉得还能记得这游戏的,也算暴露年龄了。
《无主之地》还是我初中同学安利我的,当时我觉得这游戏看得好漫画啊,特别奇怪,所以我开始是没有买账的。但是在他的坚持下,我还是下(当然是3DM)下来试了一会,立刻真香并且极度期待《无主之地2》——我还记得2代我玩3DM首发(现在想起来很丢人,神TM 3DM首发),汉化都不等就马上下下来high到爆了,4个职业都50。过了一阵子后删了,后来大三实习时候又下回来,因为那时候《龙堡》DLC推出,又体验了一次,6个职业又通关了一次,然后又删了。再后来出国留学后,补票了1+2,然后又通关了几次——反正steam删了可以随时下回来的(咳咳咳)。后来知道要出《无主前传》时候马上预购了,晚上9点等解锁,兴奋地要死——当然我们都知道《无主前传》是怎么样的结果了,总的游戏时间都没1代多。

【如果你好奇为什么我又删又玩的,其实我以前玩口袋就有这个问题。打完四天王通关后就想删了重玩,虽然永远是水主单练但就是不会觉得腻烦。后来长大了,我发现我是享受等级/数值往上涨的进度感,通关了后收集图鉴或者是无主的终局/EndGame我是真的没啥兴趣。这也导致后来玩的别的游戏,如果日后更新了DLC但是完全不提升等级的话我基本上是不会有购买游玩的可能性的,哪怕内容再好】
后来PS4推出了《Handsome Collection》的时候,又买了一次并且又玩了好几个号。有趣的是,我之前从来不刷枪,到了PS4时代我才考虑刷枪玩——OP8什么的不存在的,我没有那么try,我只想休闲玩而已。然后因为以前玩《英雄无敌3》的关系,后来也玩了《英雄无敌5》,玩过一下原版和《东方部落》,《命运之锤》还是2021年回国在厦门隔离的时候玩的,但是《东方部落》是真的不错,据说也是平衡性做得最好的一版了。后来的6和7我不知道怎么样,风评不咋样,也不知道现在修得怎么样了。
再后来,因为家里要买新电脑,然后就买了个Y470(至于为什么是470,思路请参考我买460,对不起那时候我就这么傻吊——好吧现在也没聪明多少)——总之,也是那时候玩的《COD 黑色行动》和《现代战争3》,玩完战役就完了,我不玩多人或者特别行动那些的,一点兴趣都没有。再之后,11年年底的时候,逛电骡(那时候电骡还活着),机缘巧合看到《杀出重围:人类革命》,觉得挺有意思的,就下下来试试。然后就喜欢上了,而且相当喜欢,马上安利给我的朋友,那个安利我《无主之地》的那位,他也非常喜欢——《人类革命》主要是满足了我对FPS的喜爱,又有RPG要素,近未来风格和——文艺复兴艺术风格?反正arts style我很喜欢。那时候《人类革命》我通关了好几次,各种流都试过,觉得可有意思了。所以后来《人类分裂》公布的时候马上就预购了——也不是说失望吧,战斗潜行我觉得比《人类革命》都进步了,但是剧情上就完全没有《人类革命》那种庞大和值得深思的地方了。选了一个很好的话题,但是没有说好来,唉.............

题外话:深度的话,我个人倒不会想太多或者思考背后的寓意,起码在玩游戏的途中是这样的。比如《生化奇兵》的剧情时代背景,安德鲁.莱恩经历过的故事以及销魂城代表的理念的背后,以及阿特拉斯的原型以及代表——当然我很高兴那些东西在那里,这样你日后想起来,会觉得这游戏剧情有很多东西可以挖掘,只需要你动动手找个视频给你说故事。《人类分裂》的话,对我来说就是休.达罗,单纯玩游戏的话,你就知道他开发的科技,让人类能够进入下一步进化,Limb满大街都是。虽然我忘了休.达罗对自己这项科技的态度,起码萨里夫相信这是人类的未来。不过讽刺的是,休.达罗自己开发的技术,却和自己的身体有了排斥反应。所以后来嘴炮他的时候,我总觉得他多少有点羡慕主角亚当.简森,因为亚当的身体完美适应了这些接入他身体的强化组件,完全不需要神经抑制剂。而且他游戏中的行为,也是对自己这项技术的质疑,甚至不惜引发(咳咳)来警醒人类,当然主角可以嘴炮他让他交出代码,停止广播。说到底,这个游戏的主题曲叫《伊卡洛斯》,这项科技又将人类生活带入下一步。但是这究竟是对是错,综合一下主题曲的名字,大家心中会有各自的答案吧。但是这样有一定深度的东西在《人类分裂》里没感受到,起码主线没有感觉到。游戏选了个好开头,前作之后普通人和改造人之间的冲突变得越来愈大,甚至还建立一个城市专门“安置”改造人。这个开头下可以衍生出不少有趣的剧情,进行讽刺什么的。但是你主线下来就是解决了一个爆炸案,而且还没有找到幕后黑手!当然我知道是给续作做铺垫,但是总有种不快。反正整个流程下来我也就记得那个心理医生其实是负责监视你的..........
我之前也说我非常喜欢《生化奇兵》,大专时期正好《生化奇兵:无限》已经公布,但是跳票了,我记得还跳了2次?那一阵子也在寻找类似风格的游戏。虽然《杀出重围》也多少满足了我这方面的需求,不过也没停过脚步——直到我看到《奇点》(Singularity),感觉这个似乎可以试试。《奇点》呢,我前阵子还在steam玩了一次(嗯,我补票了),还是当年那个味道。这游戏并不惊艳,剧情也没那么深邃,战斗主要靠TMD(Time Manipulation Device,不是骂人的那个),整体我觉得是65-75分这样。因为我还是可以找到不少乐趣,这也是为什么时隔多年之后我会在steam上补票并且再次通关,但是这游戏并不属于“必玩”。同期我也玩了《子弹风暴》,这游戏就是典型的“爽”,感觉很粗犷,踢爆一切——怎么不出续作了呢?这游戏也不是说有意思吧,但是令我印象很深刻。几年前推出的重置版我买了PS4版,感觉是不错,但是不知道为什么我对这游戏晕3D了,当年我一点事都没有的,只能放弃了。
还有几个游戏我要专门提——《英雄萨姆HD》,这里是说1+2,那时候《BFE》刚出但是好像破解有问题还是什么的——总之玩通了1和2,这游戏比《子弹风暴》还要社保一切,粗暴直接就是这游戏的简介。你喜欢FPS吗?你喜欢社保一切吗?你喜欢爆炸吗?试试吧;《异形射手2》(Alien Shooter2)我也玩过,因为叔叔的电脑上有,我试了一下觉得忒有意思了,不过原版要素略多。后来推出了Reload版,不仅安装包小了而且系统更精炼了,还多了2个关卡。我还借此玩了一下《僵尸射手1+2》,反正就是同模式和引擎做的另一个游戏。这些游戏我都后来steam补票并且重新玩了,适合休闲或者打发时间的游戏。
也是在毕业之前,发现了Skylanders这个ip。而且第一部就是《斯派罗的冒险》,但是一看是主机平台限定,那时候只能放弃了。当然只是那时候而已——————哦,毕业后去新马玩的时候,买了《2OG》,虽然那时候我还没PS3,反正《大神 绝景版》我也是没主机就买了,机子不急着买,但是限定游戏是不等人的。

毕业后买了3DS,不过也没玩很多游戏,主要就《火焰纹章:觉醒》,《马车7》,《智龙迷城Z》和《太鼓达人》。《觉醒》是真的好玩,唯一缺点就是角色没有脚掌(草)。《智龙迷城》我之所以选了3DS版而不是手游版,是因为3DS版直接不存在氪金的可能性了,而且图鉴是有上限可以看到集齐希望的(虽然我还是没全开)——后来18年的时候,在回枫叶的飞机上,因为玩3DS突然累的睡着,一觉醒来后机子不见了。也不知道是被偷了还是怎么样,反正留下了这个遗憾。
留学枫叶+毕业回国的现在
决定出来的时候,老爸给我买了个Alienware,刚好也当生日礼物,因为3月生日4月出发,反正时间上很近,就算一起了。现在想起来,就光顾着沉迷外星人吹游戏本多厉害多厉害,没怎么在意性价比,就买了个14寸的AW,价格贵不说,显卡才785m——当然跑《星际2》什么的还好,但是后来新游戏马上就不行了……出来之后,搬进学生公寓的第一周,我就去EB games买了一台12G的PS3(因为12G硬盘的最便宜,反正那时候我也没啥游戏,就带了《大神 绝景版》和《2OG》)和亚马逊买了一个显示器。那时候买显示器纠结了很久很久,主要是宿舍空间有限,所以显示器一定要自带音响。最后选了明基的GL2450HM,并且一直用到2020年,为了PS5换4K显示器的时候还是很好用。在买PS3的同时,我买了《Skylanders:Swap Force》,因为出来的时候,Skylanders已经是第三部,并且准备出第四部《Trap Team》了。但是对于我来说,终于有机会再次接触Spyro了——起码那时候我是这么认为的,虽然很快我就意识到根本就不是那回事。Spyro在Skylanders里只是挂名而已,实际剧情来说和他一点关系都没有,就像《MVC3》里有天爷和鬼泣,但是只是个可选角色而已,剧情核心与他们毫无关系。

游戏单独评价来说,还是挺有意思的。但是你玩多几部的话还是不可避免会腻,尤其是《skylanders》在当初是年货。而且不要再管《Skylanders》叫《小龙斯派罗》了(后来我发现HK还是TW翻译叫《天空宝贝龙》…行吧)!真的是和Spyro一点关系都没有!你不能因为《MVC3》里有天爷或者但丁就管《MVC3》叫《大神2》或者《鬼泣6》什么的!什么?你问这个名字怎么来的……就,有个地方叫Skyland,是浮空岛屿而且有很多区域,虽然也有地表和地下区域。然后守护这个地方的组织叫Skylanders。游戏虽然看起来很幼稚而且就是卖玩具的,但确实蛮好玩的,尤其是3代Swap Force我觉得是系列巅峰,后来就越来越不行了。
《塞伯坦之战》和《塞博坦陨落》:我虽然玩过的变形金刚游戏不多,但是这两个是真的很不错,粉丝中口碑我记得也是非常好。对我来说,首先我喜欢塞星风格的人物和载具,感觉更有未来感。游戏手感和画面也都不错,剧情我觉得可以,而且是博派狂派穿插着讲。但是FOC的主题曲让我印象极度深刻,超级好听。甚至好听到我怀疑FOC整个游戏都只有这一首曲子……当然这是错觉,但是主题曲确实基本贯穿了整个游戏,以不同版本出现罢了。搞得我后来买了《Rise of the Dark Spark》,结果只能说差强人意了,通关一次就行了。
《Disney Infinity 2.0》:1.0我没买,买2.0是因为有个起始包有史迪奇,我个人又非常喜欢史迪奇……这么说吧,《Infinity》虽然商业上是《Skylanders》的竞争对手,但是游戏上完全就不是那么一回事呢。《Skylanders》是有主线剧情和各种挑战之类的事情做,《Infinity》则是给了你一个很大的沙盒,你可以自由建造和摆放各种道具设施建筑等——是不是听起来像《MineCraft》?当然《Infinity》也有本给你打,但是一点意思都没,感觉就像是打大菠萝的秘境但是完全没有任何奖励和装备可以刷,那我为什么要浪费时间呢?3.0我都懒得买.

《神秘海域》系列:当初我只是听说这个ip挺火的,所以在EB games找游戏玩的时候,看到1和2有best hit,也就是红盒版(也叫廉价版)卖的时候,就一口气三张都买了。开始我是没啥期待的,因为我只知道是个类似《古墓丽影》的游戏,结果——1代就给我不小冲击,真的是个很有趣而且画面很棒的游戏。2代就再次给我了冲击,因为我曾今去过西藏旅游,所以到了西藏部分的时候,我感觉又回到了那些日子——倒不是说我怀念,但是我觉得顽皮狗的人员应该去当地考察过了,气氛和细节还原非常好,而且画面比1代还要好。西藏部分的音乐我也非常喜欢,可以说是我最喜欢的一部《神海》了,这是基于个人因素和游戏本身关系。3代相比2代给我的惊喜来说,就显得很一般了,虽然3代在玩家的口碑里好像也确实不如2代?4代我是首发的,因为可以赶上,亚马逊买了个铁盒版,然后游戏本身嘛——都已经经历过3代神海了,都是套路,全都是套路。但是我挺喜欢夫妻2人的感情颠簸,船长的谎言反而让夫妻2人感情更好了,最后结局也是很好,是个很完美的句号了。去年和今年我也用PS5播了神海合集,还有录播的呢。

15年3月底的时候买了PS4,是《美国末日》同捆主机,首发买了《命运》和《Kill Zone:ShadowFall》。《美末》呢,我只玩了序章,然后就玩不下去了——不是说这个游戏烂也不是说操作不习惯,是情感冲击太大,我已经难过的玩不下去了。这点在日后我买了PS3版《暴雨》并且尝试玩的时候,再度出现。序章结束后玩不下去了,真的遭不住。《命运》的话,我以前专门写过一个头条文章了,在这里不提了。《Kill Zone》呢,KZSF我玩了一会没兴趣了,虽然画面作为PS4早期游戏来说是真的厉害。后来买了《Kill Zone 2+3》,2没打通,玩到屋顶打直升机那里就玩不下去了,主要不喜欢手感。3我是打通了,而且挺喜欢的。
《家园重制版/HomeWorld Remaster》:其实最早接触《家园》是高中,不过那时候玩的也不多,甚至一半的时间在玩高达MOD(草)。对我来说360度宇宙即时战略是真的爽,而且可以看我喜欢的舰队战,所以后来GearBox负责做重置我也订了一个,除了开始有点不愉快之外,剩下都是开心了。之后的《卡拉克沙漠》我也订了,不过没玩多久。

《Mass Effect》:我最早玩过PC的破解版,但是神堡见到安德森之后就没玩下去了,不知道为啥那时候没兴趣。后来出来了,再次在货架上看到PS3的Trilogy,就买了。反正只要29.99CAD,不亏——然后一发不可收拾了,一口气打通了三部曲,那时候我连门都不想出,除非是要上课。整个人就像“我做了这么多选择,我让所有的队友活了下来,我要看结局!我要看我做的这么多选择打得这么辛苦,到底能结出什么样的果实!”那种心情。我怀疑那阵子我要疯了反正,恨不得一天24小时里16小时坐在PS3前。但是那时候的心情是无比期待和兴奋,期待着剧情的发展,期待着老友相见,期待着队员之间的感情发展。一句话:我永远喜欢Krogan。再加一句话:神堡DLC牛逼!至于《仙女座》,我专门写过一个头条,这里不提了——哦对了,我差点忘了。2代的《Arrival》DLC是我最讨厌的DLC,虽然我能理解剧情需要,但是感觉就像是花钱吃屎……去年《质量效应 传奇版》(重置版)推出,我也有直播过,那直播是真的刺激好玩,8天打完3部+几乎所有DLC。如果不是以前玩过的话也不会玩得那么有效率就是了。《仙女座》?其实我觉得《仙女座》是个不错的ip重启,主要问题还是剧情和早期bug太多了,拖累了这个游戏。游戏本身不算特别好但我觉得不至于给这个ip抹黑。甚至我觉得这个开放世界改动还做的比较扎实,就可惜被冷藏了。

《ICO+巨像合集》:PS3的合集,不过我只打通了《ICO》,《巨像》我没玩。《ICO》听说很多人喜欢他的剧情,但是我玩了一通下来觉得剧情好像和没有一样,就.......你想离开古堡,然后遇到个少女在笼子里,整个游戏就是你尝试带着她一起离开........当然我知道少女有她的象征意义,那是后来的事情了。但是我是不理解那些被这个游戏感动到的人。这个游戏让我玩下去的主要动力反而是场景设计,不少地方我都觉得很有趣而且很漂亮。最不爽的就是男主角太废了,当然后期拿别的武器就好办点,但是早期就拿个棍子打黑影,真的是要急死人。“你TM快起来啊!你老婆要被人带走了!你老婆被带走了你怎么还不起来!你快去拉一……死了”——顺便,“you were there”真的好听。
《数码暴龙:赛博侦探》:我买的PS4版,印象中是我第一个数码暴龙游戏,确实挺好玩的,但是后来玩不下去了,忘了为啥没动力。最近出的几部没怎么关心。之后出的我也没有玩就是了。
《瑞奇与叮当》+《时空跳转》:我没玩过PS2原版,只玩过PS4的重置版。开始是感觉这个游戏很furry,实际上也差不多,如果是furry的话绝对值得试试。如果不是的话也可以试试,因为这游戏轻松好玩,容易上手而且武器又有趣,比如像素枪和舞厅球,充满了不少搞怪要素(好像是历代R&C武器选了一些放进来的)。这游戏我记得40刀,40刀你买了不上当不亏。而且这游戏有国行中文,才100多块。当然如果觉得没难度的话也可以试试究极难度,毕竟也有奖杯涉及(其实也没多难);后来《时空跳转》出来的时候我也直播玩,我觉得和我期待的一样,就是在上个作品基础上做的更多内容。游戏确实更好看了更好玩了,但如果是期待依赖PS5的性能做内容大换血的话,那完全没有出现。
《南方公园 真理之杖+菊部碎裂》:因为我是SP的fan,所以出游戏的时候我觉得有点诧异,但是又有点小兴奋。《真理之杖》我觉得玩过的好像都说好,起码粉丝的话是。简单来说要素过多,展开来说,这么神经的ip还这么一本正经地做游戏,又气又笑——所以后来宣布《菊部碎裂》的时候,立刻就预购了,然后跳票了一年多……后来嘛,《菊部碎裂》也不是完全失望,有好有坏。好的地方是有整个游戏更多的shit talk,让整个游戏时长充满愉悦的气息。至于走格子战斗,我觉得也不是坏事。但是不好的地方,首先就是相比《真理之杖》来说,削弱了RPG要素,整个系统都简化了不少,尤其是装备系统。其次就是结局戛然而止,就像你妈妈和你睡前故事,然后选了一个很长的故事说,说得快结束的时候发现已经十点半,瞬间熄灯让你睡觉——我还买了黄金版呢,但是DLC都懒得玩了。
《龙腾世纪:审判》:我是当初听别人安利然后去买的二手碟,买的是PS4版。因为那时候我的笔记本电脑性能不如PS4,i5 4200+765m显卡怎么能和PS4比?而且还是笔记本。而且主机针对优化也好,所以我选择了PS4版。后来我看了angry joe的review,发现主机版比PC版的操作更好,也让我感觉更舒畅了?反正就是这样,30帧而已,没什么大不了的。手柄操作非常舒服,内容又充实,好几个地域,而且还是非常大的那种类型。队友培养不说了,武器锻造和装备那些我觉得都比《龙腾审判:起源》好得多,整体上都是比《起源》好得多。之后一阵子我发现PSN日服打折时候,《龙腾审判》的年度版也包括在里面。于是立刻购买,为了DLC。总的来说我非常满意,玩了2次,每次都用了100小时左右,爽的要死,完全不亏。
《Division》+《Division 2》:全境封锁出来的时候,正好是《命运1》低潮期,那时候没有新内容,大家都在等待所谓的4月更新。3月初的全境封锁吸引了大量《命运》玩家,很多主播都去玩全境去了。我的朋友也无一例外都跑去玩了,我也只能一起啦——买的是PS4版,因为笔记本不行。不得不说全境还是有自己的亮点的,我觉得剧情讲述比《命运1》好,而且收集品查看也方便。缺点呢,首先设定关系无法有《命运》那种高自由度,《命运》作为科幻柔和了魔法,可以说想怎么做都行,但是全境设定为现代背景,总不能上天吧?同时后期敌人个个都是坦克,一棍子要你命(特别是终局的时候一个拿棒球棍的冲过来你几梭子打不死,别人一棍子你就要半死不活的,挺破坏想象的)。当然那时候开黑去暗区玩或者刷大使馆(bug刷,放掩体翻滚进去)是很有趣的。后来全境也迎来4月更新,结果4月更新一出来,可以说所有人又跑回去玩《命运》了,没有人玩全境了。我的朋友和主播们也基本无一例外全部又回到了《命运》的怀抱……17年初的时候我steam买了《全境》,不得不说时间过了2年,系统是改进了不少,所以《全境2》我后来·也预购了,因为我不少朋友也打算玩。后来《全境2》出来了也玩得很开心,确实感觉比1代做得好了不少,特别是升级到通关为止,体验是真的不一样。不过解锁了世界等级后又没啥动力继续玩了……

《The Last Guardian》,吃人大舅:我最早高中时候看过这个游戏的宣传,但是并没有怎么关心。所以我不像一些老玩家,对这个游戏有这特殊的感情。但是15年E3索尼部分上来就是大舅的时候,我兴奋了。再加上之后玩了《ICO》,对这游戏多少有了信心,于是我预购了典藏版。这游戏呢……对我来说,是一种体验,是一次旅程。有些游戏你可以用游戏时间来衡量,但是这个游戏不是那一类。大舅给你的是一种特殊的体验,一种互相培养信任,一种循序渐进的体验,就像你真的养了一只大舅一样。这个体验好坏与否除了看你掉不掉帧(PS4 pro也还是偶尔会掉)之外,更取决于你喜欢不喜欢动物,你有没有这种耐心。很多人不喜欢这种不听话的设计,但是你一旦接受了并且愿意花时间在大舅身上,那种特别的体验——我不知道怎么形容,我只能说这类游戏你不能用游戏时间来衡量这游戏值不值得买。我在通关之前看到某游戏小编最后玩哭了,那文章我看了一趟下来发现,他是一开始就关注了,我并不是,所以我觉得我不会————屁,我还是哭了。最后高塔那里,大舅一露头出来,眼泪就流下来了。再后来送你回家那些就一路哭到底了,都差点忘记把大舅叫走。后来我尝试5小时通关,失败了。不会再玩三周目了,这游戏玩太频繁容易失去感动。但是第一次体验是非常难忘的。顺便之前我看有人用原版1.0版游戏在PS5上运行就是完美60帧,但是不能做任何更新,更新了就锁30帧。不知道什么时候官方正式推出PS5补丁,解锁一下帧数。你好奇怎么获得1.0版?你只能通过光盘来安装。我个人猜测是PS4pro因为帧数虽然可以突破30但是不稳定,于是为了游戏体验直接锁了30帧(帧数变动其实也影响体验)。


《机战 2OG+OGMD+V+X+T+第二次Z+第三次Z》:严格来说时间线很分散,不仅是出品时间有跨度,我自己玩的时候也有时间跨度,但还是放一起说算了。因为玩过机战的都知道,这游戏类型体验都差不多,也没必要单独一部一部说。Z1我是大专时候用PS2模拟器玩的,模拟器嘛除了掉帧还有可能颜色不对啥,但好歹是通关了。后来Z2(破界+再世)是PSP玩的,当然是盗版,不过也是玩通了,那时候是14年刚来加拿大,记得很清楚。后来Z3(时狱+天狱)我倒是买了正版,讲道理现在想起来我应该等打折再买,7000多日元买了也没马上玩,摸鱼,真是浪费钱.jpg;2OG是出国前去新马旅游时候买的,OGMD当然是出货后买的。后来V,X和T都是直接数字版了,因为PS Store打折+买DLC方便+有中文了。讲道理我觉得新时代三部曲比Z要好,系统也优化了,难度倒是也优化了(我永远喜欢梵格雷+梵尼克斯+男主BGM)。不过整体最喜欢的还是2OG,所以我后来毕业回来了还是把PS3背回来,因为觉得日后肯定想再玩一次2OG+暗牢。再说了,钢伊甸不比傻叉XN-L酷炫吗?
然后16年暑假的时候亚马逊的XBOX打折,加亚打折只要299CAD,所以我就买了,是《战争机器 重制版》同捆。我寻思我从没玩过《光环》,或者说正式玩《光环》,也没玩过《战争机器》。这2个XBOX独占大作的数量其实也值得买一个XBOX了,如果价格合适的话。所以买了机子之后就买了《战争机器4》和《光环 士官长合集》+《Reach》,因为《ODST》是作为《MCC》的DLC,而不是和《致远星》一样是利用X1的兼容来进行游玩。《光环》呢,123玩了下来,能让我多少感觉到这个游戏的伟大,或者为什么那个年代的玩家对这个游戏如此痴狂,给予极高的评价。因为你要用现在的眼光来看,这游戏就显得很基础了,当然因为也是这游戏真的很老了,就算《光环3》都已经11年了。这里面我最不理解的就是《MCC》的重置,1代重置还可以,2代做的非常好,3代……3代贴图压根就没换吧?就只是拉了分辨率?4代是X1的游戏,稍作调整即可,这个没问题。3代作为三部曲的结尾,为什么做的改动最少?这是故意的吗?还是343没钱了?应该不是没钱,但是我感觉比较失望,虽然不影响我的体验,只是一点吐槽。《ODST》我忘了有没有翻新,叙事方式倒是很有趣就是了。《光环5》我不想提,《致远星》作为Bungie操刀的最后一步,我更加能理解那些老外对《命运》的期待了:宇宙空间战斗什么的……Forge我觉得不适合《命运》,因为《命运》是个在线游戏,如果你要弄Forge的话我感觉那就相当于修改官方服务器?还是怎么形容……反正我觉得不现实,就像你不能给网游加MOD。
这里还有一点我想说,就是《光环》的剧情。早先《命运》的剧情饱受争议,甚至被吐槽没有剧情。后来我玩了《光环》之后,我发现其实这个问题好像是祖传的……这么说吧,《光环1》的剧情给我感觉就是:被星盟追杀的秋风之墩到了光环宙域,并且成员迫降到光环上。士官长作为超级战士当然要担任起打败敌人的职责,救出舰长并且想办法离开这里。此时发现光环好像有个武器库,发现其实这是个超级武器,然后洪魔又出现了,然后士官长引爆秋风之墩把光环炸了——完,你要我说这个剧本算不上great,只能算ok。而且整个流程里士官长都没说几句话,都是科塔娜替你说,或者npc和科塔娜交流。这是不是很像《命运》?噶迪恩在原版剧情里也没说几句话,大部分都是机灵替你说,然后整个战役都是机灵在给你做简报告诉你这是啥,会发生什么。这难道不是祖传?甚至到了后来的《致远星》,感觉就是《致远星》沦陷的整个过程——的缩影版。如果不是我去查资料什么的,我根本不知道致远星的战略地位,不知道致远星对UNSC那么重要,不知道在致远星还发生了那么多战斗。我还记得Bungie当初说希望让玩家好好认识贵族小队每个人队员——屁,我都还没知道什么他们就一个个都死了!当然我也不认为《致远星》这个背景能让队员给你坐下来聊那么5分钟的天,告诉他们经历过什么,但是我就是觉得不满足。反正如果不是查资料的话,我感觉致远星就只是一个普通的殖民星球然后沦陷了,完。
也不是说Bungie不会说故事,他们会写故事,他们知道怎么创造一个有趣的宇宙,不然也不会有这么多人喜欢《光环》,甚至这么多命学家来挖掘这游戏背后的故事并且沉迷其中。主要的问题是,这个叙事方式在20年前还是可以接受的。可是20年过去了吧,游戏产业进步这么大,别的游戏讲述剧情的方式也都进步了,但是bungie还停留在当初?而且还有一点,《光环》有很多周边产品支持,有漫画有小说,还有电影和动画!《命运》只有Grimore,你还得去官网看。到了2代才有漫画,但是更新速度让你怀疑bungie欠稿费……算了。当然《命运2》的剧情叙述倒是做的越来越好,从黎明赛季开始吧,不过依旧缺乏其它作品来支持并撑起这个世界观。
《战争机器》的话,我只能说多米尼克太惨了。游戏是挺好玩的,虽然2和3没有像1代那样翻新。如果有条件的话推荐大家去玩玩——哦对了,我忘了说,《战争机器4》出来的时候,是附赠123+审判的下载码,有效期好像也就到16年年底,这也是为什么我觉得这是非常划算的买卖:打折的XBOX+GOW1234+审判+光环1234+ODST+REACH。这两个ip已经值得买一个主机,起码玩一次,体验一下这2个非常有名的游戏ip。至于《战争机器4》我觉得剧情一般吧,5和6还没玩,也许也不会玩了。
《Yooka Laylee》:因为画风和主角可爱所以买来玩,我并没有玩过《班卓雄大冒险》,听说是精神续作。不得不说我玩3D platforming玩的很烂……我最终boss了就是打不过去,放弃了,I'm bad at this!但是我整个流程下来确实有不少乐趣,反正听说喜欢《班卓熊》的对这个都是好评?
《Rime》:和《Yooka Laylee》基本同期购买的,因为这游戏给我感觉很像大舅,所以颇有兴趣,反正游戏也不贵。这游戏呢,主要抱怨的问题是掉帧,就算是PC版也很难保证全程60帧,PS4 Pro也经常掉帧,虽然可以60fps。画面倒是挺有童话感,而且这游戏最令我印象深刻的就是配乐,我还在itunes买了OST,我甚至觉得这游戏的音乐才是本体。游戏本身解谜不难,流程也不算长,和大舅一样也是一种体验,毕竟有好几部分让我感觉像是美妙的童话故事一般。虽然结局有点虐……
《Prey》:因为FPS+RPG要素买的,而且看宣传挺吸引我的。游戏本身确实素质够硬好玩,剧情走向和多种结局也很有意思,太空捡垃圾游戏。唯一不满的就是这游戏没有对手柄操作做优化,手柄射击体验很差。
《泰坦陨落2》:黑五那阵子TF2和BF1都在美亚半价,我就买了。BF1就和朋友玩玩联机,没什么要说的。TF2我只玩了战役,不得不说虽然短了点,但是整体非常充实,没有拖沓没有加戏,剪短精悍是我对它的评价。价格合适的话就算是为了战役也完全值得购买。

《重返狼穴:新秩序+老血+新巨像》:小学时候玩过《重返德军总部》,不过技术烂所以没玩多久。后来看到这个ip重启的时候,颇有兴趣。《新秩序》说实话开始我觉得这游戏画面怎么有点PS3,但是杀纳粹就是一件很爽的事情,而且这游戏不需要PS4 pro也可以全程60帧。整个游戏感觉就像是在看Captain Hardcore猎杀纳粹……为什么我叫这个名字,因为我觉得主角特别硬核,反正就是死不了。《新秩序》我通关了,但是《老血》我玩了一半没兴趣了。《狼穴2》我也买了,到去年回国的时候重温《新秩序》后顺便把《新巨像》打了,没录播。《新巨像》确实更好,没的说,各种方面都是《新秩序》的提升。不过后作《新血》似乎把这个ip名声毁灭了,还好我没玩。

《地平线 零之曙光》+《西部禁区》:当初E3公布的时候让我颇有兴趣,主要是艺术风格相当吸引我。游戏我是预购的,并且白金了。这年头纯单机游戏很少见了,而且《地平线》做得很不错,甚至惊叹PS4还可以做到这种地步,还可以挖掘到这种程度。我听到的主要诟病是说Aloy长得有点……胖?我是说脸。虽然我不觉得,可能是审美吧,而且这个世界这么美,你怎么就顾着黑女主角的脸了?暗算雷霆牙这么有意思的事情,怎么就顾着看那张脸说她胖?后来DLC我也买了,也白金了。不得不说究极难度打得有点伤,不过还是给我打过去了,爽。后来《西部禁区》我也是直播玩的,还是用凯德的海鲜龙L2D,也有录播。游戏是真的更大更好了,也没啥不满就是。非要说,就是战斗选择太多了搞得我有点无从下手(?)——啊,我不觉得战斗系统改进升级是坏事,也不觉得侧重元素伤害和debuff是坏事。

《暗黑破坏神3》:我其实之前从没玩过大菠萝,之所以17暑假买了大菠萝3,是因为死灵刚出,我自己关注的主播玩了一次,觉得颇有意思,就买了PS4版的夺魂之镰——什么?PC版?那时候我还没换电脑,我并不觉得我的老外星人可以跑60fps,但是我的PS4可以,就这么简单。那阵子也是面临《命运1》和《命运2》的交接期,所有命运玩家都在等着《命运2》上线,我也需要一个游戏来填补这个真空期,大菠萝3完美满足了我这个需求。虽然我挺长没玩了,但是用心玩的那阵子,是非常满足的,怪不得这么多人就算没有新内容,但是每个赛季都会回来刷装备——

《怪物猎人 世界》:猛汉世界出来的时候,正值《命运2》真空期,《冥王诅咒》不尽人意,《战争思维》又没推出,于是很多命运主播和我的朋友投入了猛汉王的怀抱中。我开始是拒绝的,后来实在是因为寂寞,只能买了……好在还是玩的尽兴的,第一次玩猛汉游戏,感觉很爽,用弩玩,不用近战武器,我喜欢近中距离作战的多。“吃饭睡觉打斩裂”是一件非常爽的事情——不过我玩到HR34就没玩下去了,没兴趣了。但是也有几十小时,这个钱不亏。
《战神》,这个ip重启之作?虽然剧情上其实是承接了《战神3》,但是也没有那么直接啦。我是白嫖王族秋的,因为给他买了战神同捆Pro~~~也是第一次玩《战神》,这游戏真好玩!没什么好说的!完!但是我没有白金,就差乌鸦奖杯,但是我懒得去找了——哦后来PS5补丁出来后我重温了一次,完美60帧,顺便把乌鸦奖杯做了,白金。《诸神黄昏》?我很想玩,但是我有个顾虑,打算过一阵子再说吧。我不是担心游戏不好玩,我是担心剧情出现奇怪的桥段。
《古墓丽影三步曲》:去年开始直播PS4版,这个ip重启后确实好玩啊,很像神海但是又不一样,毕竟有我喜欢的RPG要素。我觉得整体最好的还是第二部《崛起》。反正现在价格便宜,买来玩一点不亏。
《Stray/迷失》:橘猫模拟器,也是直播玩的,和《最后的守护者》一样,这个游戏不能用游戏时长来说值不值得,这类游戏最大特点就是给你独一无二的游戏体验。这样的游戏可以多来点,整天玩传统3A也会厌烦的。
尾声
字数很多,也弄得很累。日后应该还会继续以这样的方式和大家交流,分享经验吧。如果有什么建议的话欢迎留言。
什么?你说我现在在玩啥?依旧是《命运2》啊,明年Light Fall了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