卡车也能改坦克,新西兰斯科菲尔德坦克,一款有趣的装备
1940年,新西兰面对日益复杂的局势,考虑到该国当时没有足够的军事力量,于是提出了一系列的武器研发计划,尝试打造新西兰自己的装甲武器,其中之一就是斯科菲尔德坦克。
新西兰本身没有坦克研制经验,斯科菲尔德坦克其实是由美国通用汽车公司设计,尽管它在设计时二战已经爆发,但仍然充满了30年代的风格。

考虑到坦克需要在新西兰生产,而该国国内没有足够强大的工业产能,于是设计师尽可能地采用了一些商用设计。坦克底盘是由卡车底盘修改而来,武器系统则是英制维克斯系列。设计师认为通过这种方式能够让新西兰在最短的时间里完成生产准备。
考虑到新西兰提出的机动性要求,设计师采用了组合式机动系统,即轮履两用模式。坦克底盘为雪佛兰PHD商用卡车,使用了一些新的设计对底盘结构进行补充。动力为一台85马力发动机,动力通过机械传动装置传递到后方。

行走装置由履带和四只橡胶轮构成,履带呈现梯形的结构,拥有更长的着地履带长度,四只中小直径负重轮采用英国Horstmann悬挂。可能因为底盘为卡车底盘,所以在两侧额外增加了一个横梁结构,将负重轮和导引轮连接在上面。
轮式行走结构比较特别,后轮作为动力轮安装在履带外侧,前轮作为转向轮安装在履带内侧,拥有更窄轮距,它们通过上下调整车轮完成模式的转换,前轮向上收起存放于前部鼓起的半圆形空间内,而后轮则向前部上方偏转,收拢在一个具有保护性的盒子里。当使用轮式结构行驶时,需要用绳索把中部履带吊挂起来,行成离地10厘米的高度,以免履带拖在地上。

因为这套轮式结构没有弹性悬挂,几乎为刚性连接,所以它虽然能提高公路行驶速度,但却会非常的抖动。
车体装甲很薄,只能抵御轻武器射击,不过设计师尽可能地提供了全面的防护,就连后部的储物箱子也具有基本的防护能力。

坦克的武器很薄弱,起初只有2挺.303维克斯机枪,一挺安装在中部驾驶员左侧的球形机枪座中,一挺安装在后方的小型旋转炮塔内,坦克内部有很多架子,可以存放机枪子弹。
坦克采用3人车组,正副驾驶员和车长,正驾驶负责主要驾驶工作,他头上的装甲结构可以升高提供更宽阔的视野,但是升起来后会影响炮塔的旋转,因此只有行军的时候才使用,副驾驶位于正驾驶旁边,他也是前部航向机枪的操作人员,车长一个人呆在炮塔内。

经过训练后的车组,在将坦克完成从履带到轮式模式时需要花费将近10分钟的时间,而从轮式改为履带式则需要大约7分钟。在执行这一转换过程中,成员需要在车外操作,所以这种操作方式不适合战场上执行。
在实际测试中,人们发现这款坦克并不太好用,例如发动机安装在缺乏通风能力的舱室中,很容易就过热产生故障,而车辆的转弯性能不太好,使用轮式模式急转弯容易侧翻,2挺机枪的配置太弱,至少需要安装小口径火炮,

整体来看斯科菲尔德坦克性能差强人意,综合作战能力甚至不如一些轻型轮式装甲车,新西兰军事部门对这款坦克并不满意,它只生产了3辆原型车。
斯科菲尔德坦克重约6吨,长4.2米,宽2.7米,高约2.5米,采用轮式模式最大行驶速度40千米每小时,最大行程560千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