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设计别话(六十三):我的大学毕业设计记录史【07】&长沙新河三角洲城市设计

2020-08-13 01:09 作者:三炮叁  | 我要投稿

【壹】

和上一周一样,这一话又等了一周才开始码字,这是我的大学毕业设计记录史系列的最后一话,时间节点从毕业答辩一直到离校为止。

殊不知,自己已经毕业两个多月了,工作也满一月,期间发生了很多有趣的事情,还没来得及记录时间却悄然而逝。

过去的一周,院里召开了一次第二季度的评审大会,各所汇报了各自的项目进展和总结等情况,作为初入职场的我坐在角落静听前辈们发言,虽然有很多自己陌生的东西,但也收获不少,准备把这一次点评会单独成文,这里不做过多阐述。

还有一件趣事,和我一同入职的市政所的一位兄弟某天突然对我们说他想离职不干了,原因竟是加班使其眼睛疼痛受不了。某天晚上我们住一起的四人聊了许久,他说他正在准备找下家单位,而且不想从事咱们这个行业,后面院领导找了他谈话,那边的答复是决定权在他个人,他又说留下可以,但拒绝加班。

对于加班早已成为这个行业共识的情况来看,这种想法似乎觉得有点好笑和无理取闹,甚至幼稚。但他却用一人之力抵抗着这个社会被默认的规则,这份勇气实则可歌可泣。

不过,他内心真正的想法又是怎样呢?无人得知,我们听到的和看到的都只是表象。

事情似乎没有那么简单,他所在的市政所人手不够,事情又多,关键是男生又少。据悉,仅有的几个老员工中有一位师姐参加了今年事业单位的选拔考试并取得第一的好成绩,很快也要走人了。

另外一位毕业入职才两年的学姐,在工作的同时也在参加此类考试,以后可能也不会在此久留,加之这位兄弟也萌生了离职的想法,市政所的情况不容乐观。这里暂且不表,我等静观其变,后面再作相关文章细说。

满打满算,截至今天(2020年8月9日)为止,我上班刚好满一月,又到了写总结的时候。先前写了两篇有关入职工作的文章,分别是《入职第一天,第一次加班到凌晨6点》《入职一周后,我想说点什么》,现在以一个月为时间节点又可再作一篇,待写完此话续写。

以上这些便是最近一周的概况,接下来继续这一话的正式写作。

【贰】

先捋一下思路,后面十多天大概做了哪些事情。首先是答辩,然后是修改完善文本和整理表格并打印成册存档,整理书籍邮寄回家,拍毕业照和聚餐,领毕业证和学士证,到最后的离校。

上次写到熬夜至凌晨5点多才上床睡觉,两个小时不到便起床,没想到精神竟出奇的好,吃完早餐和同学一起赶往对应教室开始8点的答辩。

我们班被分成了两组,每组有三个老师作为评委,每个老师负责的学生对应的分在了一起。按照事先发的分组资料来看,我们是最后一组答辩,不料这次老师们不按常理出牌,临时通知让最后一组先来,而我排在的第五个。

赶紧在台下拿出手机,一边看昨夜做的PPT,一边打腹稿,还一边听台上同学的汇报以及事后老师问的问题。在梳理汇报内容和逻辑的同时,也得兼顾汇报得技巧,比如汇报人说话的语气、音调、手势、神情等,是否和老师等听众有眼神交流或互动沟通。

我们汇报的目的是要自己想要表达的东西合理化、形象化地表达出来,使述者自信,听者生趣。这是我整个大学五年从大小汇报实践中总结出来的个人经验,屡试不爽。

终于轮到我上台了,做了简单的自我介绍后便开始按照我设想好的场景有条不紊的推进。哪里该重点讲述,哪里该一笔略过,何时该举例子,何时和老师眼神交流,这都需要有意思的操作。

比如,待我讲到那个规划结构章节的时候,我特意强调这些想法是我的个人原创,为此我才敢这么说出口。我从老师那里也接受到了肯定的眼神,鼓舞了接下来我的汇报信心。

从未想到,这次汇报下来竟会如此行云流水,后面老师对我也大加赞赏,问的问题也很简单,最后我们笑言相对,场景欢愉。整套答辩流程真的水到渠成,算是给我大学画上了一个完美的句号吧。

结束之后我去隔壁听了另外一组同学的汇报,有位女同学令我印象深刻。首先单从她做的毕设内容来看,那可谓相当丰富且详实甚至说无可复加,但是汇报技巧着实欠佳,只自顾自的讲,全程面无表情,没有和老师进行眼神交流。

因为做的太过详细,原定每人汇报15分钟的时间硬是直接延长近一个小时,期间老师不断提醒让其挑选重点讲述,但奈何内容太多又不忍心打断,坐在台下的同学们早已失去了耐心,前排的老师似乎也看起了手机。

更可怕的是,他们这边后面又有一位这样类似的同学,着实让人抓狂。她们辛苦做出来的成果当然值得肯定,但是我觉得说的好更重要,如果说成果内容是基础,那么表达则是提升,换言之是为你的成果插上一张翅膀。

拜这两位同学所赐,上午的时间被耗得所剩无几,排在后面的同学只好等到下午再作汇报。这时的室友峰早已不悦,骂骂咧咧的责怪起了那两位女生,害他下午还得跑一趟。

答辩结束之后松了一口气,心里一直悬着的那块石头终于放下了。虽然没有了之前那么大的压力,但要做得事情也不少,离校的日期开始进入倒计时,和同学好友相处的时光短暂而又欢愉。(今天星期天,下午出去调研,晚上加班整理资料。2020.08.10凌晨子时收笔)

上午答辩完,到了下午反而不想睡觉,这种感觉很奇怪。当我们忙于某件事的时候很累很困,心想着快点搞完后好好休息,但等到真正做完手头这件事后却发现又没有那种倦意,反而精神抖擞,顿生空虚之感,不知道大家是否有过这种体会。

后面我一边修改毕设文本,一边整理打包东西准备邮寄回去,包括整个大学期间的专业书籍、自行购买的和好友相赠的些许书籍,以及考研备考的相关资料,他们塞满了我的两个书柜,桌子也快被占满。

遗憾的是,这些书没有全部阅读完毕,大概读了三分之二的量,有些书可能读来些许晦涩难懂或时间有限,只好让它放在架上吃灰,但是一本书我都不舍得丢弃,毕竟这些是我整个大学的见证,也是我最宝贵的精神财富。

其它东西可以丢,但书绝对不可以!

除此之外还有一些衣物和鞋子,为了减轻重量,我做了一些取舍,只留下以后还有可能继续穿的。但我又是一个念旧的人,那种穿了5年以上甚至更久的衣物却不舍得丢弃,尽管他们有的褪去了当初鲜艳的颜色,有的磨出了洞,但我对他们产生了一种莫名的情感,甚至是一条破烂不堪的内裤,我都想把他一并带回家。

我是男生这边最早清理东西的,等我把这些书籍衣物等整理成了三大纸箱之后他们才陆续行动。后来在同学室友的相互帮助下,我们把这些物件一起搬到楼下的快递点寄件。

纸箱从顺丰那里购得,大纸箱6元一个,蛇皮袋免费拿,邮费比平时便宜。我有三个大纸箱和一大袋的衣物,没有记错得话总共花了222元。每个箱子重约40公斤,袋子约20公斤,一共约140公斤,平均下来8毛每斤,而且顺丰邮寄速度最快,可以说很实惠了。

毕设需要修改的东西不多,主要是一些相关文档的填写比较繁琐,比如中期检查表、答辩申请暨资格审查表、评价表、答辩记录表等加起来有7种,而且每一种打印方式又不一样,有的是一式三份,有的是正反两面打印。之所以这么麻烦是因为这些东西需要装入我们的档案袋中存档,在这之前还得由老师核对签字才可进袋。

白天修改毕设和整理东西,中餐和晚餐大家一起相约去食堂或餐馆用餐,放在以前从来没有过,想必只有毕业的时候才会有这种难得的机会吧。(今天去乡下调了一天的研,回来后又被拉去加班做表格,期间发生了些许令我不悦的事情,留到下篇有关入职一月的总结中再写。2020.08.11 凌晨子时收笔)

【叁】

晚饭后,我们男生一行人相约在校园散步。坐在南湖边吹着湖面拂过的微风,漫步在南湖绿道,去看看校园正在施工建造的新体育馆和实验楼,还有东南角依旧熟悉的那群广场舞大妈们。

五年——这座校园的发展历历在目,而伴随着时间的流逝,我们一起成长,以后各奔前程。

男生聚了一次餐,人没有来齐,有两人在我们的团体中相当于社会性死亡,其中有一个更是自己的原因主动远离了我们这个群体,五年到头来啥也没捞着,想想都觉得可悲,想必这样的人以后也不会有什么来往和交集。

疫情期间,学校实行封闭式管理,学校可供聚餐的场所有限,不过在老师的别墅区旁倒是有一家港式茶餐厅,环境很好,菜品也不错,我们选择在此聚会。

如果平时学生去吃的话,消费还是相对偏高,因为主要面向的是老师们,不过现在是特殊时期,这家餐厅搞活动促销打折,吸引了不少学生前往。

可能是很久没有聚餐的缘故,大家略显拘谨,不过坐在一起倒是很和气,毕竟是大学阶段最后一次集体活动。用餐期间楚瑶用摄影机给每人录制了一段话,说一说毕业感言或以后的打算,面对镜头大家还是有所胆怯,差不多每人说了一到两句话。

我记得当时自己说的是以后想开一个公司,届时拜托我的同学们如果有项目就记得第一时间想到我。其他人具体说得啥不大记得了,需要从记录的视频中去寻找方才知晓。

后面我们寝室五人又来这里吃了一次饭,仅此作为寝室的散伙饭。本来标准寝室只有四人,但是我们寝室纳入了一名新成员。好友柯一直和我关系甚好,去年考研备考期间室友慎搬了出去,重新分配寝室后的柯虽然有自己的寝室,但是和其它同学关系不大熟悉,所以一直睡在了我们寝室,直到今年毕业,我们接纳并认可了这名新成员。这便是五人寝的由来。

至于班级聚会,没有组织起来,即使提出了这个想法,但大家都知道觉得咱班早已分成了些许小团体,班级凝聚力涣散,早已不是我当第一任班长时候的那般景象了,这是我不愿意看到的,但又无可奈何。

所以我们都很实相的不说,也没有人在班级群提及,最后大家都是以小团体为单位聚会,这样也好,至少属于自己和朋友最诚挚的那份友谊还在。

很快到了交图的日期,这也是大学最后一次交图。想想以前为做课设熬过的多少个日夜,那些陪伴着你左右的人都即将离开,毕业以后工作的日子里只剩下孤独的自己。

学院给我们城规和建筑两个专业指定了南院大学生俱乐部的打印店,每人补贴110元,多出来的打印费自己出,这也算相当厚道了。

但是打印的人太多,除了我们学院这两个专业需要打印此类A3的彩图文本,其它学院的学生也要打印自己的毕业论文,一家小小的打印店被挤得里外三层,老板也在加班加点为我们服务,确保我们及时拿到打印成品。

当时我的文本打印还出现了一点问题,那就是我的封面和室友峰的封面搞反了,后米只好拆下来对调,但用的是双面胶粘合,对此我们不大满意,要求打印店老板重新为我们装订。

老板当时应允我们的要求,但是等我们第二天再来拿的时候发现依旧没有处理,再找老板理论时他却说忘了这事,因为实在太忙了,他也耐心地给我们解释说双面胶粘合的效果很强,不比热粘胶装订的差,后面我们也体谅了老板的不易,所以最后就拿着这份不那么完美但具有特殊印记的毕设作品交上去存档。(今天加班了,下班后去跑了7公里,那种酣畅淋漓的感觉真爽,不知不觉中码字又到了凌晨时分。2020.08.12 凌晨丑时收笔)

之前有一个想法,那就是和大学里面及周边熟悉的所有商店饭铺老板来一张合照,但是今年由于疫情的影响只好作罢。

大学里有好几家店经常去,比如后门的蒸福包子、桂林卤粉、骨汤麻辣烫、重庆小面以及天天餐馆等,学校的乐而乐和Go购够商店以及大学生俱乐部食堂的北京炸酱面等,偶尔和老板攀谈几句,混个脸熟,甚至还会开开玩笑,可惜这样温馨的场景一去不复返。

【肆】

很快到了拍毕业照的这天,找来了当时教过我们建筑摄影的老师曾教授,请他为我们拍照留念。曾老师是我开启摄影兴趣的引路人,我很喜欢他的授课风格,他喜欢和我们互动交流,给我们看他的摄影作品,上课总是笑容可掬,打手势举例子,整节课下来充满欢声笑语。

曾老师说他用的相机是市面上最好的配置,让我们完全不用担心,果不其然,最后照片成像质量出奇的好,以至于后面我听同学说有人看清了当时我仍帽子时张嘴后里面的蛀牙,等我自己放大再去仔细观察时觉得同学说得半点也不假,同时也印证了曾老师的承诺。

还有一点,那就是老师这里的收费也相当实惠,每人都是一张A3大小的照片,只要18元,不过没有过塑。后面我们班委征求了大家意见之后统一去大学生俱乐部打印店做了过塑处理。

上午拍完照,下午就去上交我们的毕设作品以及拿相关表格给老师签字,最后封存进档案袋。填写表格相当繁琐,因为核查不仔细,导致很多同学的某些表格需要重新打印,包括我自己,但是学校当时打印店告急,一时手忙脚乱。

当大家都一个个往打印店跑的时候,我急中生智,没有急着去人多路途又远的打印店,而是带领了几个人去了咱们院楼下的办公室。看看老师办公室的打印机是否可以用,来到某个办公室吃了闭门羹,被一个面无表情且凶狠的男老师直接拒绝,当然他本人就姓南。

据说这个男的因在考试周监考屡次抓获作弊同学,而被我们戏称为“四大名捕”之一。这次倒是见识到了他的严威,不过他的此番不友好让我们心生不悦,背后早已问候了他的祖宗十八代。

接着来到了辅导员办公室,无奈有一位男的18级辅导员在场,我们的诉求也被婉言拒绝,他建议我们去对会议室的打印机试试,于是我又去了会议室一探究竟,却发现这里打印机好像坏了。

这时的我还没有放弃,从会议室出来之后虚晃一枪又去了辅导员办公室,这才发现刚才那位男辅导员已经走了,只有几个值班的学生干部,一番说辞之下很快就征得了他们的同意,就这样我巧妙的避开了打印店的人流高峰。

在这里我修改了表格中的错误完成了打印,并且帮助了好几位有同样需求的同学完成他们的打印。由此看来,有些事情还是不能放弃,再坚持一下总会有转机的。

交完图签完字后,心中又一块石头落下了,后面只剩发证。男生这边晚上的娱乐活动以打牌为主,我虽然不大感兴趣牌类游戏,但是看着大家欢笑,我也觉得开心。

但我更多的是看电影,拉着室友峰一起看了葛优好几部电影,比如《非诚勿扰》、《让子弹飞》、《手机》、《私人定制》、《大腕》等。因为我深知等到自己工作之后,很少有大把的时间可以去自由挥霍了,现在的情况正好验证了我当时的想法。

第一个离校的人是兵哥,但还没来得及领证。我们男生一起在寝室来了一张合照,没记错的话这应该是入学以来男生唯一一次的集体留念,但这时依旧缺少了那两位社会性死亡的同学,大家见怪莫怪。

不久到了最后一道程序,那就是领毕业证和学士学位证书。

领证的前夜,班长即室友柯把我和室友峰拉去办公室填写资料盖章,我们对大家的资料进行了仔细的核对,分别装进个人的档案袋。

我负责写班主任的评语,一开始还想着早点结束,但是细想了一下不能过于敷衍,不如就来个身份的自我代入,开始认真为每位同学写起了评语,即使只是寥寥几句。

领证的那天,绝大多数同学都来到了现场,只有少数几个因为工作情况的原因提前离校,交由其它同学带领寄发至本人。说句实在的话,我们五年到头来为的就是这一纸文凭,它将是我们走向社会的通行证,这最后一块石头也落下来了。

后面雄哥也走了,那天下着小雨,我们几个送他上了校车。紧接着是青哥,我和室友同他一起坐车直接送到了东院希望门,目送他离开这张象征着大学五年的大门。

最后面人越来越少,晚饭后一起去散步的人也越来越少,最后一次我们仅剩的几个人坐在了南湖边的长凳上,每人都点上了一根烟,即使平时不抽烟的这次也拿了一根装模做样的抽了起来,这算是大学阶段的最后一次放纵吧!

6月5日那天,我们寝室四人一同离校,另外一个室友则留在这边学驾照。临行之际给希望门拍下了最后一张照片以作纪念,列车启动的那一刻,我知道我即将远离这座生活了五年的城市,我的青春已经结束,我的学生阶段差不多画上了一个句号。

至此,我的大学毕业设计记录史也画上了一个句号。从3月7日开始发布第一篇到现在,过去了五个多月,总共写了7话,洋洋洒洒好几万字。字数无足挂齿,关键这是我关于大学的最后一次记录。

《设计别话》的这个系列我的目标是写到100话,现在创作至第63话,至于接下来的创作内容还没有确定,可能这个系列需要停更好一阵子,但是有一点可以肯定,那就是我的创作将会继续下去。

此生不休,笔耕不辍。

2020.08.13 凌晨子时收笔


设计别话(六十三):我的大学毕业设计记录史【07】&长沙新河三角洲城市设计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