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粹艺术名家——王永华


王永华,成都市作家协会会员,成都市书法家协会会员,芳草书画联谊会秘书长。喜琴棋书画,爱游山玩水。自小学习唐诗宋词,练习毛笔字,后师从李琼久先生系统学习书画理论知识,也从中学会做人的道理。王永华寄情于诗书画,认为此等属高雅之爱好,可陶情逸性,修养身心!经多年努力,其书法、绘画、诗歌、小说等作品四百余幅(首、篇)刊登于全国三十多种报刊杂志,不少作品荣获各种奖项并被国内各界人士收藏。王永华多年来积极参与芳草辖区群众书画活动的组织和推广工作,免费为辖区爱好者开展书画基础培训等活动,获得群众的广泛好评。本次展览乃王永华多年来创作,作品长长短短、大大小小,或庄严落笔,或恣意挥洒,或淡墨,或浓抹,尽显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热爱,以及他对足下这片土地深沉的爱。“发纤浓于简古,寄至味于淡泊”相信有王永华这样的群众书画艺术家,芳草群众书画之花将在文艺百花园中开得更加鲜艳夺目。


观王永华先生作品,笔墨酣畅,潇洒飘逸,大气昂然,令人顿觉豪气满胸,情不自禁,犹以草书,线条优美,流泉飞瀑,幅幅都充满了蓬勃生机,幅幅都有传神之韵,令观者止步,留连往返。


有源且源远方能流长,在王永华先生的书房里,各家书帖琳琅满目,先生对每一种书体都能了然于心,并且能够做到弃其形而取其势,形有所新,而势气动人。这些都为其形成自己的书写风格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王永华先生的书法,既充满激情,又有理性。看他的行草书,视线不由自主地受到牵引,随着他行草书的线条、用笔,时紧时密,时快时慢。笼罩在他行草书制造的“气场”中,就像在现实中看他挥动笔墨。



王永华先生写书法,笔墨不分家,笔里有墨,墨里有笔。可以用纤细之墨,把书法写得纤纤乎如新月之出天涯,也可以用浑然之墨,把书法写出如虬龙之蜿蜒的波澜状阔!导之则如泉注,顿之则如山安,墨之变化也见万万千千。笔墨相随,遂心应手,把书法是谓笔墨功夫的属性表现的炉火纯青!如果是万法娴于熟,熟则谓为巧!经过春秋不辍的磨砺,先生的书法深师法帖,临池有功夫,所以取法为上,得法亦为上乘,写书法自然是功不欺世,法不欺人!



王永华先生写篆书,非常在意笔墨的书写效果。取法峄山碑,却不仅仅反馈回来碑字的立骨精神,还通过精研覃思表现出笔墨书写的传神魅力!形神兼备,尤其贵于神!字字有跃、腾、奔、卧的人格姿态,让书法完完全全回归到了艺术的界域之内。所以观赏他的篆书作品,一定会被传承与创新而凝聚起来的独家创作力而大为折服!


王永华先生展纸挥毫,笔走蛟龙。直画如剑,曲笔似藤,点若危峰坠石,撇如兰叶拂风。纵横捭阖辟新径,酣畅淋漓写人生,是点线的巧妙组合,是生命的悲喜交融。文笔飞扬,丝毫不受束缚,甚至整行一笔而下,有如神仙般的纵逸,来去无踪。观其力而不失,身姿展而不夸,笔迹流水行云。




王永华先生下笔如行云,似流水,神采飞扬,笔锋游动,擒纵驰张,上下左右,点画间,无一处含糊、懈怠,法度尽在他的指腕之间。其书写风格,柔中带刚,变化多姿,传统功力深厚,结体端庄,飘逸清秀,气于贯通,笔墨酣畅淋漓,继承祖国文化遗产,发扬古代书法艺术优良传统,可谓称绝。


王永华先生先以深墨画出背壳中间一笔。接着添上左右两笔,水手勾出上下轮廓。画出双螯加上八足,画时个别蟹足有所伸屈,以求变化。然后以浓墨补上眼珠和蟹爪。

王永华先生用色考究,自己通过多年来的研究试验,调制出与虾接近的色调,体现了虾的真实感,墨分七色,清淡典雅,富贵舒适,在简略的笔法中显得晶莹剔透,质壳明显,湿润清晰,给人以感观温和清新的画面。
(文/田野)
欢迎点赞留言,喜欢王老师作品随时留言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