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多样性》创刊30年——白明教授作昆虫多样性格局与监测报告 | 系列讲座
2022年7月11日,中国生物多样性保护与绿色发展基金会(简称中国绿发会、绿会)邻里生物多样性保护工作组两名代表参加了《生物多样性》创刊30年系列讲座,其中第一讲——“昆虫多样性”主题报告已于上午圆满结束。
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白明研究员做了精彩的分享,报告题目为《昆虫多样性格局与监测——SITE100国际大科学计划》,报告内容分为昆虫多样性监测与评估、多样性形成的驱动机制——金龟子的功能形态演化,以及多样性的高效发现——昆虫鉴定新方法。

图源:白明研究员PPT
白明:世界上40%的昆虫物种数量正“急剧下降”,昆虫数量的下降速度大约是脊椎动物的两倍,人的活动、全球气候变化等因素造成生物多样性的衰减。以前的话一年大概有3000多种,中国新种的这个发现还是在增多的,建成了我国昆虫多样性研究的核心数据集。未来人工智能将应用在昆虫鉴定方面,集成化、自动化和高精度已成为昆虫三维智能测量装置重要的发展趋势。
(本文为讲座报告整理,未经讲话人本人核实。仅供参考)
文/Sherry 审/绿茵 编/ange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