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雪芹在京文化遗迹
跟曹雪芹和《红楼梦》有关的北京几处重要地方深得红楼爱好者喜爱,

曹雪芹祖居金陵,也就是今天的南京,祖上三代任江宁织造,雍正帝登基后,曹家在雍正五年(1727年)因亏空获罪被抄家,13岁的曹雪芹跟着家人从南京去了北京,

蒜市口十七间半房屋就是少年时期的曹雪芹到北京后的第一个住所,也就是现在广渠门内大街207号,现已建为曹雪芹故居纪念馆。

乾隆十二年(1747年),曹雪芹三十三岁移居北京西郊,此后数年内住过北京西单,崇文门外的卧佛寺,香山正白旗的四王府和峒峪村,

香山正白旗村39号老屋墙上有两句写成菱形的诗句:“远富近贫以礼相交天下少,疏亲慢友因财而散世间多”,

据说是曹雪芹生前好友鄂比赠送曹雪芹的一副对联,官方在原址重建后,把此处题名为“曹雪芹纪念馆”,门口有两棵古树,据说有好几百年了,在当地居民口中有两句话口耳相传:门前古槐歪脖树,小桥溪水野芹麻。

可以说曹雪芹在京遗迹是北京极为宝贵的文化宝藏,聊以缅怀、纪念曹雪芹对后世深远的创作影响,以及他为中华民族、为世界人民留下的宝贵文化遗产和精神财富。

当代“红学泰斗”周汝昌称曹雪芹的一生兼有贵贱、荣辱、兴衰、离合、悲欢的人生阅历,又具备满族与汉族、江南与江北各种文化特色的融合之奇辉异彩,是中华文化的一个代表形象。

中国红楼梦学会会长张庆善认为曹雪芹的《红楼梦》可以与世界上任何一部文学经典相媲美而毫不逊色,并以其深邃的思想、精湛的艺术和永恒的魅力,永远矗立在世界文学的珠穆朗玛峰上,是中华民族的骄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