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制]无悔华夏春秋战国时期名臣(8)

前言
本期是春秋战国时期的抗秦人士专场,以下几位有让国家国富民强的,有破函谷关的,有全歼秦军的,有抗秦至死的。然而史书上却少有记载,我们不能否认他们存在的意义。那么,开始,有请第一位韩国唯一高光时候的代表韩相! 政*申不害 (地级)
称申子,郑国京邑(今荥阳东南京襄城)人。《史记》说他专攻“黄老之术”。战国时期法家重要创始人物之一、思想家。以“术”著称,著有《申子》是春秋战国时期,百家争鸣中的代表人物。韩国灭掉郑国后,韩昭侯重用他为丞相,在韩国主持改革,他在韩为相15年,“内修政教,外应诸侯”,帮助韩昭侯推行“法”治、“术”治,使韩国君主专制得到加强,国内政局得到稳定,贵族特权受到限制,百姓生活渐趋富裕,史称“终申子之身,国治兵强,无侵韩者。”十五年间便使韩国强盛起来。公元前337年,申不害卒于韩都。
[术势]
威望高于95时,腐化减10,民心加10,军心加10,钱粮产量提升5%,士子产量提升3%,战斗力加20,且威望上限突破100点变为200点。每有一个名臣,提供额外的2点威望。 (核心是符合他发家思想中的“术”) 《韩非子》问者曰:“申不害、公孙鞅,此二家之言,孰急于国?”应之曰:“是不可程也。人不食十日,则死;大寒之隆,不衣亦死:谓之衣食孰急于人,则是不可一无也,皆养生之具也。今申不害言术,而公孙鞅为法。术者,因任而授官,循名而责实,操杀生之柄,课群臣之能者也,此人主之所执也。法者,宪令著于官府,赏罚必于民心,赏存乎慎法,而罚加乎奸令者也,此人臣之所师也。君无术则弊于上,臣无法则乱于下,此不可一无,皆帝王之具也。”
[精作]
粮食和金钱产量提升5%,铁产量提升5%,每有3个铁,弓类兵种战斗力提升1点。 (核心是提供物资,并和韩劲弩作联动) 昔七十九代之君,法制不一,号令不同,而俱王天下,何也?必当国富而粟多也。”( 《申子·大体编》)“天下之宝剑韩为众”、“天下强弓劲弩,皆自韩出” 总结
想办法累加威望而快速达到90之后就可以靠一技能一直稳固较高的值从而稳定发挥一技能,二技能的产铁和额外的弓兵战斗力加成完美切合韩国。作为韩相,他名副其实。 接下来是齐国的大将 军*匡章 (地级)
生卒年不详,战国时期齐国名将,人称章子或者匡子。初学于魏国,是孟子的学生。齐威王末年,成为齐军将领,率军打退秦国进攻。齐宣王六年(公元前314年),趁燕国子之之乱,率兵十万,直破燕都。齐宣王八年(公元前312年),在濮水上游抵御秦军,作战失利。齐宣王十九年(公元前301年),联合韩国、魏国攻打楚国,在垂沙(今河南唐河县)大败楚军,杀死楚将唐昧。齐闵王三年(公元前298年),率齐、魏、韩三国联军 (后加入赵、宋两国)攻破秦国函谷关,迫使秦国求和。
[拒关]
粮食显著增加,战斗力加10,当你对一个势力非都城以外的城池取得攻占进度时,你额外获得对其都城的2点攻占进度。当你攻占一个势力范围内的关隘/粮仓/绸庄/武库之类时,你额外获得对其都城的3点攻占进度。 (核心是快速刷攻占进度)
《史记 田敬仲完世家》有记载——齐闵王三年(公元前298年),孟尝君田文回齐为相,发起齐、魏、韩三国联合攻秦,由匡章统帅联军,先是攻到秦国的函谷关,驻屯大军,加以封锁,之后赵、宋两国也参加,最后在齐闵王五年(公元前296年)终于攻入函谷关,迫使秦国求和。秦国归还魏、韩一些侵地后,三国联军才退去。这是关东六国头一次攻破函谷关。
[君父]
金钱小幅增加,每次取得攻占进度时,获得1点威望。如果威望已满,则改为获得1点民心。 (核心是通过战斗加威望和民心) 《战国策·卷八·齐策一》——章(匡章)对曰:“臣非不能更葬先妾也。臣之母启得罪臣之父。臣之父未教而死。夫不得父之教而更葬母,是欺死父也。故不敢。’王谓曰:“夫为人子而不欺死父,岂为人臣欺生君哉?” 总结
匡子能带来更快,更方便的平推效率,还能渐渐累加威望和民心,虽然没有明显的攻击力,但作为副将完全可行。 下一位是晋国的大将 军*
先轸 [人级]
晋国原邑(今河南省济源市)人,春秋时期晋国名将、军事家,因采邑在原邑,故又称原轸。先轸曾辅佐晋文公、晋襄公两位霸主,屡出奇策,并以中军主将的身份指挥城濮之战、崤之战,打败强大的楚国和秦国,成为中国历史上第一位同时拥有元帅头衔和元帅战绩的军事统帅。
[诡道]
粮食大幅增加,战斗力加10。己方用间成功时,成果+50%,己方被用间成功时,结果-50%。战斗前可使用兵法[兵者诡道]。(兵者诡道),开战时敌方1/5的军队迷路退出战场,在开战20秒后返回战场。 (核心是为了符合他破楚外交阳谋和事实上他是第一个打伏击战和搞偷袭的军事家事迹) 司马迁《史记·卷三十九·晋世家第九》:(文公)四年,楚成王及诸侯围宋,宋公孙固如晋告急。先轸曰:“报施定霸,於今在矣。”狐偃曰:“楚新得曹而初婚於卫,若伐曹、卫,楚必救之,则宋免矣。”先轸曰:“使宋舍我而赂齐、秦,藉之告楚。我分曹、卫之地以赐宋人。楚爱曹、卫,必不许齐、秦。齐、秦不得其请,必属怨焉,然后用之,蔑不欲矣。”公说,是故以曹田、卫田赐宋人。 先轸兴兵要之肴,击之,匹马只输无脱者,大结怨构祸于秦;接刃流血,伏尸暴骸,糜烂国家,
[死志]
消耗少量钱粮,威望减10,腐化减40,仅保留兵法[兵者诡道],然后先轸会在下一场战斗中死亡。 (核心是为了符合他因为君前失仪而以死明志的事迹) 《春秋左传》:狄伐晋,及箕。八月戊子,晋侯败狄于箕。郤缺获白狄子。先轸曰:“匹夫逞志于君而无讨,敢不自讨乎?”免胄入狄师,死焉。狄人归其元,面如生。 总结
点完一技能,点完二技能。 招募下一位名臣。 仅此而已。 越王之意我已了然jpg。 下一位是楚国的大将。 军*项燕 [地级]
周王族姬姓项国后代,泗水下相(今江苏宿迁市宿城区)人。战国末年楚国名将。世代为楚国将领,受封于项,后用为姓氏。公元前225年,与反叛秦国的昌平君前后夹击秦将李信,大败秦军,杀死秦军七个都尉。公元前224年,秦王嬴政倾国兵力,以王翦为将帅,率军六十万大举攻楚国,攻取楚国陈县以南至平舆县之间的地域。楚国危亡在即,倾国兵力迎击秦军,以项燕为主将,准备决一死战。王翦因势利导,采取坚壁固守的方针,避其锋芒。楚军多次挑战,秦军始终不出,两军相持日久。楚军以为秦军将长期驻守新占领土,于是撤军东归。王翦伺机起兵追击,令勇壮军士为先锋,突袭楚军。楚军猝不及防,仓促应战,结果大败。项燕在兵败之下自杀。秦军乘胜攻占了楚国大片地域。
[国锐](可循环)
消耗大量钱粮,可调集国内所有兵甲对你相邻的势力发起一次小决战(三战两胜定输赢),若小决战胜利,则你直接攻占其除首都外的和你直接相连的所有城池。 (核心是用举国之力凌压平推,切合项燕两次聚起楚国军队先后对抗李信项燕的事迹) 《资治通鉴》:王翦取陈以南至平舆。楚人闻王翦益军而来,乃悉国中兵以御之;王翦坚壁不与战楚既不得战,乃引而东。王翦追之,令壮士击,大破楚师,至蕲南,杀其将军项燕,楚师遂败走。王翦因乘胜略定城邑。
[连袭]
钱粮消耗大幅增加,战斗力+20。在累战中,每选择进行一次累战,战斗力临时加20,获得军队规模2%数量的兵甲。战后兵甲不会丢失,临时增加的战斗力失去。 (核心是为了符合项燕追着李信打了三天三夜的事迹) 《资治通鉴》:李信攻平舆,蒙恬攻寝,大破楚军。信又攻鄢郢,破之。于是引兵而西崐,与蒙恬会城父。楚人因随之,三日三夜不顿舍,大败李信,入两壁,杀七都尉;李信奔还。 总结
老将军就是打的国战,当对方兵少时还有回旋余地,可是当遇到比自己强太多的敌人时也无力回天了。前有李牧用军队之势对抗王翦的大国之势,后有项燕以国之精锐对抗王翦的国之大势,岂不悲呼? 每期彩蛋时间
上一期有看官大大想看界周公,于是这次附上。 界限突破*周公旦 [地级]
姬姓名旦,亦称叔旦。[42]西周开国元勋,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思想家、教育家,“元圣”、儒学先驱,周文王姬昌第四子,周武王姬发的弟弟。采邑在周,故称周公。封于曲阜,留朝执政,长子伯禽就封。武王卒,成王幼,周公摄政。管叔、蔡叔、霍叔等不服,联合殷贵族武庚和东夷反叛。他率师东征,平定叛乱,灭奄(今山东曲阜东)后大举分封诸侯,营建成周洛邑(今河南洛阳)。又制礼作乐,为西周典章制度的主要创制者,主张 “明德慎罚”,以“礼”治国,奠定了“成康之治”的基础。
[分封]
当你彻底消灭一个势力时,释放其最后作为首都的一座城并将其变更为你的附属国,其不能通过任何方式断绝和你的关系或是对你开战,直到你的本任君王死亡。你每有一个附属国,获得额外且不计入上限数的5点民心和威望。 (核心就是单纯的附庸国机制,顺便加民心威望)
[制礼](可循环)
威望提升8点,天命提升5点,腐化提升8点,若无天命可加或天命已满值,改为提升5点民心。(都有上限) (核心就是将原本的天命变得更加广为适用)
[吐哺]
你每有2点民心,获得1点战斗力。你每有3点威望,获得1点战斗力。额外的民心和威望同样适用于计算。 (核心就是把先前单纯的加攻击力加威望拆成和自己技能挂钩的连锁技能) 总结
出发点就是收狗就能变强的机制,兼顾了强度和趣味性,尤其是在春秋里更是可以做到复兴周礼。 只是…… 能统一为什么要分封呢?(滑稽) 最后
本期五名名臣到此结束,如果各位看管大大有什么想法欢迎留言,欢迎讨论。如果有想看什么名臣的界限突破或是什么新名臣的话也可以在下面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