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知道吗?“你好棒”在孩子眼里其实非常廉价——养娃记0144

点击关注,了解更多精彩内容!!努力陪伴孩子成长的中年胖子。
表扬是有心理依赖的,单纯地表扬孩子能看出来,对结果的执着也许会本末倒置。
01 激励的心理依赖

时间管理应用上,和孩子有很长时间的磨合过程,总的来说,学好不容易,学坏一出溜。目前尝试的积分机制(每个需要改善的事项都用积分来衡量,每天结算),有几个执行过程中的体会
所有项目是商量过后,严格执行的
商量的前提,和孩子要沟通这件事的目的,大家觉得在什么方面可以改善(比较忌讳用负面的词汇,比如说缺点,不足),可以做得更好
项目要具体化,SMART原则
作业完成,什么样叫作业完成,书写算不算?正确率算不算?复习到什么程度?多少时间完成?想多一些,避免执行的时候扯皮花太多心力。
项目积分相对合理
避免差异太大,比如早起,自己收拾书包书桌,作业完成,课外阅读,日记等等,相对合理的分值
积分可以考虑多维度
积分本身可以考虑态度,完成情况,优秀激励这样几个方面。
按时完成作业1分,作业准确1分,字迹清晰1分,都达成加1分,超额完成,比如特别优秀,另外加1分,类似这样。
积分兑换
多少积分能干什么,基本需要有个预算,一天最多可能是30分左右,把孩子最近想要买的东西,可以量化尽量,多少积分可以换。类似这样.
中途不轻易调整
比较忌讳中途看孩子完成得挺好,就加码,这样容易让孩子磨洋工摸鱼。比如背单词,说好了背10个,看他背得还行,变成15个。相对比较容易让孩子有抵触情绪
我们知道,表扬孩子,赞美孩子是被提倡的教育方式,但其实会让孩子产生外在的心理依赖,路径依赖。
很多优秀的孩子也会造成,我考好是为了获得长辈,同学,老师的表扬,这样的心理依赖,在还是受到挫折时,会比较容易泄气。通过积分这样的方式,把这个心理依赖分解到很具体的点上。
也从单纯的“你好棒”,转化成,“你很认真地做了这个事”,你很有坚持的精神/你这点上做得非常好。“你好棒”在孩子眼里其实非常廉价。
02 成功体验一直很重要

昨天孩子回来特别兴奋,用一个小本子抄了班里几个比较优秀同学的成绩,迫不及待地要给我看,他在班里的名次很靠前,而期中考满分的同学,基本都在10名开外,甚至更远。他的信心空前高涨,写作业的时候一直哼着小曲。
这个事给我最大的感触,成功体验对他来说非常重要,同时也会有心理依赖的问题,后期需要解决。
另外一个感触如果中考难度维持着降低,对于手稳的孩子是个优势。
而另外一门开卷的考试,成绩很不理想,一直以来对他来说,都是挑战。而有2次考试前,我好像是很认真地帮他复习了,结果我还是高估了自己,也低估了学习的难度。
初一阶段很关键的是适应初中的生活,孩子很多方面非常快速地发生变化,对于家长的挑战,学习上的挑战显得更大一点。
03 挫折是必然的

二宝最近都不太愿意听英语,还不太确定症结在哪里。
一直都会有挫折,大的因为报了桥牌,开始很兴奋地想教我,没有陪着,后来老师给了一个app,负多胜少,心理想着就是让他多感受一下也好。不知道后面会怎么样,学科类已经耗完所有精力了。
上面提到的积分是从时间管理的书上来的,孩子深度参与整个过程。差不多前后整了4,5年,断断续续的,今年才算是有点起效了。但是也还在磨合中。希望明年可以有个完整的分享。
04 语言的魅力
在时间管理的探索上,深切体会到,时间管理的核心不在时间,在于目标,情感等其他方面。
有段时间,和孩子交流,会说,如果不好好学习,就会如何如何,孩子就会说,那就这样好了。
这里给我的反思,就是我们需要给孩子更加正向地引导,朝着正面的意义去思考。人们在接收一个信号的生活,往往容易略过否定词。
类似,“不要紧张/不要害怕/不要吵了",容易接收到的,是”紧张/害怕/吵“。换个方式”放松/安静“,就会有不同的效果。
孩子也是类似,这个做好了,咱们就能如何如何。安静下来,我们一起来如何如何。孩子关注的点,应该是我们一起希望他做的,而不是看待问题的角度去看待孩子。他也会关注自己的问题,这不是我们想要的。
05 错题整理第8天
依然没开始,21点50转给队友,搞到23点,睡了。毫无悬念的,课文也没背。课外书也没看。
不知不觉,已经进入中学阶段,叛逆的萌芽已经越发明显,许多看起来无法接受的缺点,拖沓,拖拉,信心不足,情绪管理不善,丢三落四,凡此种种,一应俱全。我似乎慢慢把一手好牌给打坏了。不管如何,还是希望尝试着记录这段经历,聊以慰藉,抚慰余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