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次打败武田信玄的村上义清最后为什么还是输给了武田信玄?
武田信玄是日本战国时代知名度最高的战国大名之一,甚至被某些人吹捧为“不世出的军事家”。客观地说,武田信玄的军事能力在日本的战国大名中确实算一流,这辈子实打实的败仗只有两场。有意思的是,武田信玄的两场败仗都输给了同一个人——北信浓大名村上义清。

天文十七年(1548年),村上义清在上田原之战大败武田信玄,武田家地位最高的家臣板垣信方和甘利虎泰战死。天文十九年(1550年),村上义清又让武田信玄遭遇了“耻辱性大败”——户石崩。一般人看来,村上义清可谓武田信玄的克星,应该能阻止武田信玄吞并信浓。

然而在真实的历史中,两次击败武田信玄的村上义清后来却被武田信玄逼得狼狈不堪,连居城葛尾城都被武田家占领。村上义清只得向上杉谦信求援,由此引发了长达十几年的川中岛“龙虎之争”。那么村上义清最后为什么还是输给了武田信玄呢?本鬼接下来说说一家之言。

村上义清的军事能力确实不错,但政治和谋略实在无法与武田信玄相比。村上义清的缺陷主要有两个:第一是战略目光的短浅。比如两次战败之后,被武田信玄赶走的信浓守护小笠原长时重返南信浓。如果村上义清此时支援小笠原长时,是很有可能将武田家逐出信浓国的。

然而村上义清却没有给予小笠原长时有力支援,导致小笠原长时被武田信玄打败。虽然以小笠原长时为代表的南信浓大名早年与以村上义清为代表的北信浓大名确有恩怨,但在武田信玄吞并信浓的野心已经路人皆知的情况下,村上义清不积极支援小笠原长时是目光短浅了。

第二,政治能力太差,以至于大失人心。上田原之战后,武田信玄利用村上义清与北信浓豪族真田幸隆的矛盾,成功将真田幸隆收为家臣。由于真田幸隆的谋略,北信浓的大名和国人豪族不少都暗中投奔武田信玄。如果武田信玄能等一下真田幸隆,户石崩恐怕都不会出现。

户石崩虽然让武田信玄损失惨重,但真田幸隆的谋略却没有受到什么影响。天文二十年(1551年),武田信玄进攻村上义清。凭借真田幸隆的谋略,之前付出巨大代价也没有攻克的户石城选择直接投降,武田信玄兵不血刃地就拿下了户石城,取得了对村上义清的战略优势。

天文二十二年(1553年),武田信玄对村上义清发起了总攻,北信浓大批豪族望风而降。村上义清成了“光杆司令”,连世居的葛尾城都守不住了。村上义清只得烧毁了葛尾城,撤往靠近越后的盐田城,向越后之主长尾景虎(上杉谦信)求援,五次川中岛之战就此开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