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学生习作120 |《中间的茯苓糕》

2022-04-15 10:09 作者:永波老師  | 我要投稿


最好的作品

作者:林同学                指导老师:永波老師

①落日余晖,星星点点洒落在天桥与人行道上。

②放学归家的我,背着沉重的书包,缓缓走着,抬头望向桥头一隅,渴望看到那抹熟悉的身影,那冒着腾腾热气的糕点,那份最好的作品......

③犹记孩提时,夏日黄昏,与伙伴疯玩之后,我常会揣着兜里的硬币,三步并作两步登上天桥,从卖小吃的各种小摊中,一眼认出那位肤色黝黑身着紫红色外套的老妇。我递过钱去,买下一块洁白如霜的糕,迫不及待狼吞虎咽起来。

④不知为何,在那众多小贩之中,惟有她的茯苓糕,令我百吃不厌。

⑤一来二去,我渐渐与老人熟络起来,也时不时在买糕的间隙与她攀谈几句。她的生意总是很好,摊前常常排起长队,她却不着急做买卖,总会不慌不忙拿起货担边自制的花洒水瓶,隔着薄薄的一层蒙布,如蜻蜓点水般洒上一圈。待三两分钟后,她才小心翼翼掀开蒙布,专拣中间的糕,手持木刀,娴熟地划出一块,过秤一称,总与客人所要的斤两相差甚微。

⑥抑制不住心中的好奇,我轻声问道:“老奶奶,您为啥要洒水后等几分钟才切糕啊?我看旁人卖糕没有像您这样的呀?”老奶奶笑而不语,一边正熟练地将糕打包,一边抬起头,微笑着对客人道:“得趁热吃哦!过半小时就不糯了,口感就差啦。”

⑦送走客人,老妇又仔仔细细将蒙布盖好,这才直起腰,回过头来,冲我说道:“这洒完水可不能立马切糕,要等水充分浸润后,这糕才弹牙。你别小看这点水,得靠着这炉子,不能太近,近了水太热,糕容易化开,软绵绵不中吃;也不能太远,远了不够热,糕容易开裂,品相不耐看......”

⑧老妇口中说着,双眼始终盯着那糕,眼眸中折射出明亮的光,透着一股与她年纪不相符的活力。太阳沉下半轮,老妇熄了炉子,起身挑担要走。吃完一块茯苓糕却意犹未尽的我,从兜里又搜出几枚硬币,数了数,凑了凑,想再买一块解馋。老妇低头看了看货担中剩下的糕,摆摆手,说道:“不卖啦,这剩下的都是边糊,不中吃,茯苓糕啊只有那中间的口感最好。小朋友,想吃啊你明天再来吧!”说完,便躬身担起担子,下了桥,蹒跚的身影在暮色中渐行渐远。

⑨进入初三,学业繁忙,许久未在放学晚归路上看到老妇人和她的货担了。今日难得放学早,走下天桥,果然又看到那紫红色的身影!急奔上前,正是那位老妇。她抬头见我,布满沟壑的脸上堆起笑容,旋即招手唤我过去,说道:“小朋友快来,俺这儿还有中间的糕,又糯又软哩!”待过两分钟,从老妇人手中接过那雪白如初的糕,我浅浅咬上一口,唇齿留香,面含微笑,由衷地赞叹道:“老奶奶,还是您做的茯苓糕最好吃!”

⑩老妇听完,挠挠头,憨厚一笑,脱口说道:“嘿!那可不,这可是俺最好的作品!”

| 同作者例文:《学生习作118 | 稼轩的双眸》etc.

初稿及修改建议】

最好的作品

①落日的余晖,星星点点地洒落有天桥的人行道上。【环描】放学归家的我,背着沉重的书包,望向桥那头的一隅,渴望看到那冒着热气的扁担,【表述可以调整】和那位老妇最好的作品,【开篇点题】却未能如愿。【设置悬念】

②犹记孩提时,与伙伴疯玩之后,我常会揣着兜里的几个硬币,三步并作两步登上天桥,从数位买【卖】茯苓糕的小贩中,一眼认出那位身着紫红色外套,皮肤黝黑的老妇,【人物初登场,第一印象刻画】买下一块洁白如霜的糕,狼吞虎咽起来,【逗号转句号】不知为何,在那众多小贩之中,惟有她的糕令我百吃不厌。【此句也可独立成段】

③后来,接触得多了,我也不时与那老妇谈上几句。【过渡,引出下文】有时,她的摊前排起长队,她却不慌不忙地用一个自制的花洒水瓶,透过薄薄的一层蒙布,如蜻蜓点水般洒上一圈,待两三分钟后,才掀开蒙布,拣中间的糕,用一块木板,熟练得划出一块,往称【秤】上一称,总与客人所要的相差甚微。【此处连串的细节描写,采用短句,凸显动作娴熟,对人物刻画较为成功】站在一旁,我轻声问道:“老奶奶,您为啥还要洒水后再等几分钟啊,我看这旁边的小贩【表述可以调整】,没有谁像您这样啊?”老奶奶笑而不语,一边熟练地将糕打包,一边抬起头,【神态+动作+语言】微笑着对客人道:“趁热吃啊,过半小时就不糯了。”【铺垫下文】

④送走客人,老妇又细细蒙上蒙布,把花洒靠在内置的扁担炉子一旁,【细节】回过头,说:“这洒完水不能马上切糕,这两三分钟,是要让水充分浸润后,再被蒸发出来,这样的糕才弹牙。你别小看这水,靠着这炉子,不能太近,也不能太远,近了容易过热,洒上糕就化开;软绵绵的,不中吃;远了不够热,洒上这糕就易裂开,不耐看......”【解释因由,凸显老人的细致用心】老妇说着,双眼盯着那糕,明亮且闪光,【表述微有歧义】折射出一种与她年纪不相符的活力。

⑤太阳已沉下了半轮,老妇熄了炉子,起身要走,【逗号转句号】吃完一块却意犹未尽地【的】我掏出几个硬币,还想再来一块。老妇低头看了看剩下的糕【表述微有歧义】,摇着手道:“不卖了,这剩下的都是边糊,不中吃,只有那中间的最好。小朋友,你明天再买吧。”【与一般商贩截然不同的地方】说完,便扛着那百余斤【失真】的担子,下了桥,身影在暮色中渐行渐远。【富有韵味的一个剪影,好】

【此处需要涉及过渡,提醒读者主客闪回,时空转换】怀着些许遗憾,我走下天桥,不期又看见了那紫红色的身影,急奔上前,果然是那位老妇。她见到我,脸上堆起笑容,招着手,【神态+动作+语言】说:“你快来,俺这儿还有中间的糕。”待过两分钟,接过那依旧雪白如初的糕,我微笑,对老妇道:“还是您的糕最好!”

⑦老妇憨厚一笑,道:“这可是俺最好的作品!”【结尾干净简洁,既巧妙点题,也收束全文,提炼出文章立意,好】

| 手稿留存:

1/3
2/3
3/3

| 原题及解析:《2019福建中考 | 最好的作品》

“大改改立意 | 中改改逻辑 | 小改改字句” 

上一篇:《学生习作119 | 悠悠古乐》

愿做你成长路上的一盏灯!

学生习作120 |《中间的茯苓糕》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