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传承中医药的精华,黎药胆木焕发新生

2023-03-16 16:38 作者:森祺制药  | 我要投稿

中医药是包括汉族和少数民族医药在内的我国各民族医药的统称,反映了中华民族 对生命、健康和疾病的认识,具有悠久历史传统和独特理论及技术方法的医药学体系。 中医和中草药是中国劳动人民在与自然的生存斗争中对医疗技能和药材逐渐掌握、积累,丰富而发展起来的一门传统健康学科,是中华民族优秀文化的瑰宝。

数百年来中医 和中草药越发为普通大众甚至世界各国所接受,不仅为中华民族的繁衍和百姓的健康提供了保障,也为人类的健康与社会发展做出了极大贡献。 黎族医药是黎族世代相传的传 统医药,它具有民族性、地域性和传统性,是黎族人民在长期与疾病斗争中实践积累出来 的防病治病的经验。 在民间使用已有三千年历史,同壮药、藏药、苗药、白药、蒙药等一起被誉为我国民族医药的瑰宝,是中医药的重要组成部分。

黎族是海南岛最早的居民,黎族语言属汉藏语系壮侗语族黎语支。 1957 年在党和政 府帮助下创制了以拉丁字母为基础的黎文,信仰仍处在原始宗教阶段。 黎族主要聚居在 海南省的陵水、保亭、三亚、乐东、东方、昌江、白沙、琼中、五指山等县市,其余散居在海南 省境内的万宁、儋州、屯昌、琼海等县市以及贵州等省。

新中国成立后,中国学者根据文 献记载,结合大量的考古学、语言学、民族学资料和前人的研究成果,多数人认为,黎族是从古代越族发展而来,特别是和“百越”的一支——“骆越”的关系更为密切。 根据考古材 料,可以推知黎族的先民在 3000 年前的殷周之际,就定居在海南岛,过着原始母系氏族 公社的生活。 根据《中国统计年鉴 2021》统计,中国境内的黎族人口数为 1602104 人。

黎医黎药是黎族同胞几千年来同疾病作斗争积累下来的医学经验,是黎族人民智慧的结晶,是祖国传统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堪称民族医学瑰宝。 它既与祖国传统医学相 通相融,又具有独特鲜明的区域性、民族性、传统性。 从黎族医药启蒙与发展的历史年代 去衡量,黎族是最早实现巫医分化,走入理性医学发展模式的民族之一,也是最早学会利用草药治疗疾病的民族之一。

黎族是一个非常善于识别和利用天然植物药物的民族,在 信仰上有植物崇拜的习俗,黎族地区天然药材资源十分丰富,品种繁多。 五指山地区现 有植物药 500 多种,动物药 200 多种,矿药物 100 多种。 黎族对这些草药资源的开发和利 用,具有悠久的历史,据《崖州志》记载的草药证实,黎族民间对草药形态、性能、性味、功 效、采集、加工及分类都有了比较全面的认识,特别是对毒蛇咬伤、接骨、跌打损伤、中毒、风湿、胃痛、疟疾、风痧症、瘴气、疑难杂症等的治疗方面都积累了丰富的经验。

黎族民间从事黎医的人,多为自采自用,自己加工配制草药。 胆木为海南特色黎药,是海南省传统黎药重点研究药材之一,海南黎族认为胆木有 抗菌消炎、抗病毒特效。 胆木来源于茜草科乌檀属植物乌檀 Nauclea officinalis (Pierre ex Pitard) Merr. et Chun 的干燥茎干及根,又名山熊胆、熊胆树、药乌檀、黄羊木、黄胆木、黄心木、树黄柏、细叶黄 颗木,主要分布于广东、广西和海南中等海拔地区的森林中,具有清热解毒的功效,常用于感冒发热、咽喉肿痛、外耳道疖肿、急性结膜炎、皮肤疖肿的治疗。

近年来,对胆木及其制剂的研究日益深入,胆木含有多种有效成分,具有多种药理作用,在清热解毒、镇痛抗炎、治疗上呼吸道感染和泌尿系统感染等诸多领域具有临床应用和开发价值,且不良反应少,具有较高的安全性,是一种很具发展前途的中药。随着现代 技术手段及其制剂工艺的飞速发展,相信未来会有越来越多的剂型涌现出来,其应用范 围也会更加广泛,在临床治疗中将发挥更大的作用。


参考文献

[1]中国科学院中国植物志编委会. 中国植物志[M]. 北京:科学出版社,1997-1999.

[2]陈焕镛. 海南植物志[M]. 第 3 卷. 北京:科学出版社,1976:287.

[3]广州部队后勤部. 常用中草药手册[M]. 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69.

部分图片来源:千图网


传承中医药的精华,黎药胆木焕发新生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