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8.30 脑科学日报| 上科大团队揭示运动行为性别差异的新分子机制

2023-08-30 12:04 作者:brainnews--杏仁核学堂  | 我要投稿

第1839期 脑科学日报

2023年8月30

科 学 时 讯


1,Nature Neuroscience:新的基于人类细胞的3D模型揭示了免疫细胞如何导致阿尔茨海默病的见解

来源:阿尔茨海默病




当神经元开始死亡时,与阿尔茨海默病(AD)相关的认知能力下降就会出现,这可能是由不适当的免疫反应和大脑中由淀粉样蛋白沉积和tau蛋白缠结引发的过度炎症引起的。此外,大脑外的免疫细胞,特别是T细胞,可以进入大脑并恶化阿尔茨海默病的病理,但研究这一过程一直很困难。


近日,来自麻省总医院的研究人员设计了一种新的3D人体细胞模型,模拟了脑细胞与这些免疫入侵者之间复杂的相互作用。研究小组利用该模型证明,随着阿尔茨海默病在大脑中的病理积累,CT8+T细胞的特定类型的免疫细胞涌入大脑,放大了神经炎症造成的破坏。该团队还确定了驱动T细胞浸润到大脑的分子机制,并表明阻断这些机制可以减少T细胞浸润的破坏性作用。这一发现可能会导致针对大脑免疫细胞浸润的阿尔茨海默病患者的新疗法。



2,JCB:上海科技大学童夏静团队揭示运动行为性别差异的分子机制

来源:生物世界




性别差异的存在是自然选择的结果。行为的性别差异通常是通过神经系统的结构和活性来实现的。秀丽隐杆线虫也存在两种性别:雌雄同体和雄性。秀丽隐杆线虫在很多行为上也存在性别差异。近日,上海科技大学生命学院童夏静团队在分子和细胞水平上解析了线虫运动行为性别差异的神经生物学基础。


该研究首次发现雄性线虫神经肌肉接头胆碱能突触前的钙离子/钙调素依赖性蛋白激酶CaMKII/UNC-43介导了囊泡数量的性别差异,从而导致雄性线虫的胆碱能突触传递增强,运动速率更快。突触传递的重要调控分子(包括CaMKII)在各物种中高度保守,该研究不仅有助于了解行为的性别差异,还将为神经和精神疾病发病率的性别差异提供了可能的机理。



3,《心理学报》:为什么老年人视听觉整合比年轻人差?

来源:天津师范大学心理与行为研究院


大家生活中是否遇到过静音看电影或者电视剧的经历?这些经历就涉及到了我们对视觉信息和听觉信息进行整合以及内源性空间注意的过程。视听觉整合是将视觉和听觉信息整合成为统一、连贯且稳定的知觉过程,内源性空间注意是指个体对某一特定位置的刺激信号进行有意识地监控, 是一种自上而下的注意。


近日一篇研究分别考察了3种不同线索有效性的水平下, 内源性空间注意对老年人视听觉整合的影响。结果表明,无论线索有效性的高低,老年人的视听觉整合均弱于青年人。不同线索有效性条件下, 内源性空间注意对老年人和青年人视听觉整合的调节存在差异, 仅在高线索 有效性条件下, 内源性空间注意可以促进老年人视听觉整合。



4,Age Ageing:脑淋巴系统在衰老有关的认知能力下降中的作用

来源:梅斯神经新前沿


脑类淋巴系统的发现为研究脑蛋白稳态提供了新的视角,并为神经退行性疾病的预防或治疗提供了一个有希望的靶点。这种高度组织化的液体运输系统包括脑脊液沿动脉血管周围间隙(PVS)流入,并通过水通道蛋白4(AQP4)水通道转移到脑间质,脑脊液间质液被引导到静脉PVS,最终导致液体穿过脑实质以清除代谢废物。


近日,来自浙江大学第二附属医院神经内科的学者对老年人认知功能障碍、视网膜病变和脑血管病变(CIRCLE)研究进行了回顾性研究,发现脑淋巴功能在正常老龄化相关的认知功能衰退中发挥着保护作用,可作为未来预防认知功能衰退的潜在治疗靶点。



5Psychoradiology:注意力-图神经网络联合功能磁共振成像与眼动数据预测认知得分

来源:精神影像学




复杂认知是包括人类在内的高等动物区别于其他动物的一种心理特征,一个性能良好的机器学习预测模型可以通过预测认知得分来区分受试者的正常和异常状态,或监测疾病进展。尽管非线性模型已被证明适用于认知水平的预测,但如何提高预测性能仍是目前面临的难题。近日,西北工业大学自动化学院张拓副研究员及其研究团队使用注意力-图神经网络,联合了功能磁共振成像与眼动两种模态的数据,并使用多通道整合策略,提升了认知得分的预测性能。使用观影fMRI功能连接矩阵和眼动数据可以更好地预测个体认知行为,注意力机制的引入有效提高了认知得分预测的准确率。



6,PSPB:什么人更爱“孤注一掷”?

来源:SelfCulturalPsy


“显像"manifestation,通常被用来描述一种观念或想法的具体实现,当它被看作一种信念时,指个体相信通过积极的自我对话和视觉化(表现得好像自己已经实现了目标)就能在生活中吸引成功。尽管“显像”原则大受欢迎,但它真的有效吗?近期一篇研究开发、测试并验证了一个测量显像信念的量表。研究发现,"显像"信念既与"因果报应"等信念相重叠,也与对著名的显像倡导者的工作支持高相关。相信显像的被试往往认为自己更成功。然而这些信念是错误的,因为显像者在收入或教育水平方面并没有更成功。此外,持有“显像”信念者更有可能做出高风险的财务决定。高“显像”信念者还更有可能相信,在未来,凭借自己最有价值的技能、品质或才能。研究者指出,显像可能有助于人们在实现目标的过程中保持乐观。然而,设定不切实际的目标,或在有证据表明这样做不明智的情况下坚持下去,却可能会造成伤害。



7,JAMA子刊:伤害大脑的事你可能每天都在做!小心患上痴呆症

来源:健康榨知机


过往研究发现,60岁及以上的成年人长时间坐着看电视,或其他的这类被动久坐行为,都可能会增加患痴呆症的风险。对此,研究人员表示,这不是坐着的时间的问题,而是在闲暇时间进行的久坐活动类型影响痴呆症风险。


近期一篇新研究指出,更频繁的参加识字活动、积极的心理活动,痴呆症风险分别降低11%和9%。参与创造性艺术活动(工艺品、木制品或金属制品以及绘画或素描)和被动心理活动(阅读书籍、报纸或杂志)也与降低痴呆症风险7%有关。除此之外,多项研究证实,身体活动也是已知的可以降低患痴呆症风险的有效方式之一。



8,Stroke:治疗卒中、短暂性脑缺血发作,这2种双抗疗法均有效

来源:医学新视点


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或轻型缺血性卒中患者在短期和长期随访期间均存在较高的卒中复发风险。对于非心源性栓塞型TIA或缺血性卒中,既往指南推荐采用抗血小板治疗而非抗凝治疗,而近期指南推荐对非心源性栓塞型TIA或轻型卒中采用短期双重抗血小板治疗。近期一项研究在CHANGE-2试验(氯吡格雷用于急性非致残性脑血管事件高危人群的疗效研究-2)中评估了替格瑞洛-阿司匹林对比氯吡格雷-阿司匹林在不同病因的TIA或轻型卒中患者中的疗效和安全性。结果显示,替格瑞洛-阿司匹林与氯吡格雷-阿司匹林在不同病因患者中预防新发卒中的疗效和安全性是一致的。



审校:Simon


8.30 脑科学日报| 上科大团队揭示运动行为性别差异的新分子机制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