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购买到适合练习的居合刀
最近好像因为疫情时代渐进尾声,道场报名高发,所以很多人都在问居合刀的选购问题,正好飞机上没事干,所以打算写个专栏分享自己的经验 省流:预算一千以下的无脑买铝刀就行了,没别的选择了 正篇 虽然我本人也做日本刀代购业务,但是我仍然不觉得模造刀这样的武道具运输到国内的价值值得他的价格,理由很简单: ①价格到国内少说四千六出头,但却是锌合金或者亚铝合金,质地相对软且表面基本的“美观处理”完全不合格 ②价位低的款式金具选择少,价位高的款式又价格太高,没必要 但是也不是说完全没有好处:省事,毕竟做了这么久的体育用品,肯定还是能保证你不管对于刀剑有无足够理解都可以得到一把适合练习的刀 我本人使用的刀全是国产的拼凑,不建议刚入坑的新人去学习这个做法,因为容易被只会报菜名的商家牵着鼻子走 对于有一定经验的刀友或剑友,可以参考如下经验,将会对刀条/镡/柄/鞘/下续进行建议: 刀条: 首先是一个很重要的问题,刃长问题:很多道场会说当放松提刀的情况下切先(刀尖)接近地面就是最适合的刃长,但是这样过于笼统,切大部分刀友剑友无法亲自去量这个尺寸,所以就出现了一个比较主流的刃长参考算法,也是古山算法,多用于参考林琦体系的居合流派,从简来说就是 身高cm X 0.43 = 刃长cm 比如我的身高是183cm,我的适用刃长就大约是78.69,但是这只是一个参考刃长,不代表只能用这么长的刀,鞘引き用的不好的新人适合使用的刃长会相对更短,继而,熟练鞘引き的人也可以酌情增加刃长进行使用 其次是重量,刀条重量不易过重,容易导致肌肉代偿严重导致发力到处飘~ 所以很多居合刀(或者真剑也是)会做所谓的“削栋”处理,通俗来说就是渐薄,但是有的商家舍本逐末,把前面削的很薄,这样的刀挥起来会感觉没有斩切感,非常飘 至于重心,得看具体情况了,比较玄学,有的商家(国内和日本都有)做的居合刀为了操控性把重心后坐得很严重,结果就是手感可以参考反着拿锤子 还有一个关键,樋,作为居合练习刀一定要够宽够深,方便自测刃筋是否正确 接着是镡的问题 不易太厚,会影响配重,也不易雕物过于花哨,不然做抜き付け的时候大拇指关节真的受老罪了,型的话由于涉及到礼法问题推荐丸锷/木瓜锷/壶型锷/葵型锷,不太推荐方形的,以前用方形的锷做个礼法给我难受得……… 然后到了很重要的柄的环节 首先是柄长,国内商家很少去计算柄长问题,推荐方案是刃长的1/3,并就近取0.7(柄糸拉直后宽度为0.7)(如果柄糸宽度不一样那么就按照同一套理论去用实际情况计算)的基数倍,来获得不算金具长度的柄长 这个描述有点抽象,来个实战案例 有个朋友身高175cm,根据之前的公式,他的适用刃长为75.25cm,再除以三,获得25.08,接着取离25.08最近的0.7的奇数倍数,也就是35倍的24.5cm或37倍的25.9cm,手大者建议选第二种,由此算出,柄长不算金具长度就是24.5cm或25.9cm。 其次就是柄下地(柄型)的问题,好的柄可以决定一整把刀的手感,龙泉大妈最常见的问题,松紧还是其次,柄的型(特别是栋侧刃线)都是歪的,这样做斩切的时候会被影响斩切轨迹,建议把柄给专业的柄卷师去改 金具的选择也是重中之重,金具的大小也会决定柄的粗细,手大的人用细柄会发不起力,手小的人握粗柄也就会握不住刀,至于金具的购买,由于国内很多翻模金具精度问题,用这样的金具(特别是缘头)会导致柄也没法做好,所以需要酌情选择缘头,目貫相对来说除了美观并无用处,但是不适宜太厚,不然柄上会突出来很大一坨 第三是柄糸(柄绳)材质的选择,个人的经验和喜好是反绒皮/正绢(手汗大选反绒皮,手汗小选正绢)>木棉(不是纯棉)>化纤>皮 说到鞘了,快结束了!坚持就是胜利 是否选用细鞘?我觉得是必须,粗鞘真的很影响发挥,而且这个问题其实没必要,因为鞘粗细都是龙泉商家炒出来的名词,本身鞘就该是所谓的“细鞘”,按道理来说龙泉把细鞘量产到零售30一根成本是不变的,不过嘛,鞘厂懒壁这个事情有目共睹,就不做要求了~~ 最后一点,下续 龙泉赠送的下续,很细的那种鞋带没有任何质感,而粗下续非常容易跳丝和散架,前期可以凑合,中后期一节课散一根我觉得是个人都忍不了 至于日本的进口,人绢也跳丝,还蛮严重的,正绢就看具体情况了,还有一种就是木棉下续,如果有这种也可以选用,但是基本上不单卖 安利一下我们自己的产品,跳丝问题比人绢好很多,美观度也不差,软硬适中,改版几次亲身体验得出的刚性,最重要的是!50不包邮~
以上,希望对您的武用居合刀选购有帮助,个人经验,有失偏颇欢迎建议,文中不出现指名点姓是因为我不想让这个帖子变成撕逼的地方,如果您有其他见解,评论区请尽量不要涉及单独商家 最后,武运昌隆,ご武運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