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慧树知到《大庆精神及其时代价值》 章节测试答案

第一章
1、 ( ) 是我国的石油之都和大型的石油化工基地。
A. 松原
B. 大庆
C. 甘肃
D. 陕西
答案: 大庆
2、 早在公元前一二世纪, 我国古代劳动人民就在今天的陕北一带发现了石油
及其可燃性。 这一点在东汉的史学家班固所著的( ) 中就有所记载。
A. 《汉书地理志》
B. 《梦溪笔谈》
C. 《九章算术》
D. 《山海经》
答案: 《汉书地理志》
3、 一直到( ) , 在洋务运动中, 我国近代的石油工业才开始出现。
A. 18 世纪中叶
B. 19 世纪末
C. 19 世纪中叶
D. 18 世纪末
答案: 19 世纪中叶
4、 ( ) , 松基三井喜喷流油。
A. 1959 年 9 月 26 日
B. 1959 年 7 月 26 日
C. 1960 年 5 月 26 日
D. 1960 年 9 月 26 日
答案: 1959 年 9 月 26 日
5、 20 世纪 50 年末到 60 年代初, 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对我国实行经济封锁,
采取“石油禁运” , “窒息红色中国” 的政策。
A. 对
B. 错
答案: 对
6、 松基三井的位置就位于黑龙江省安达县境内的赵家屯附近。
A. 对
B. 错
答案: 错
7、 从 1955 年开始, 石油勘探队就逐步的走向了 东北平原和松辽盆地。
A. 对
B. 错
答案: 对
8、 1954 年我国成立了 石油、 天然气普查委员会, 王进喜亲自出任这个委员
会的主任。
A. 对
B.错
答案:错
9、所谓“海相”沉积就是在地球的远古时代,地层被海水淹没的地带;而
“陆相”沉积就是地层没有被海水淹没的地带。
A.对 B.错
答案:对
10、1960年大庆石油大会战正式开始。
A.对 B.错
答案:对
第二章
1、大庆精神的核心是()
A.为国争光、为民族争气的爱国主义精神
B.独立自主、自力更生的艰苦创业精神
C.讲求科学、“三老四严”的科学求实精神 D.胸怀全局、为国分忧的奉献精神
答案:为国争光、为民族争气的爱国主义精神
2、松基三井喷出了棕褐色油龙的时间为:()
A.1949年9月26日
B.1959年9月26日
C.1969年9月26日
D.1979年9月26日
答案:1959年9月26日
3、1963年12 月4日,谁在第二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四次会议上庄严宣布:
“由于大庆油田的发现和建成,中国需要的石油已经基本自给,中国人民,依靠
“洋油”的时代,即将一去不复返了!”
A.余秋里 B.康世恩 C.王进喜 D.周恩来
答案:周恩来
4、“对一个国家来讲,就要有民气;对一个队伍来讲,就要有士气;对一个人
来讲,就要有志气。有了这三股气,就没有战胜不了的困难。会战职工正是凭着
这股劲,高水平、高速度拿下大油田,真正为国争了光,为民族争了气。”这段
话是谁说的:()
A.余秋里 B.康世恩 C.王进喜 D.周恩来
答案:余秋里
5、中国被外国人笑话是贫油国,1959年9月26日,松基三井喷出了棕褐色
的油龙。一些外国人又说:“大庆油田原油又粘又稠,只有搬到赤道才能开采”,
并吹嘘,离开他们“中国人就不能开发这样大的油田”。中国人不信邪,以石油
大会战的方式完全靠自己的能力开发了大庆油田,这体现了大庆精神的()。
A.为国争光、为民族争气的爱国主义精神
B.独立自主、自力更生的艰苦创业精神
C.讲求科学、“三老四严”的科学求实精神
D.胸怀全局、为国分忧的奉献精神
答案:为国争光、为民族争气的爱国主义精神
6、基辛格有一句名言:“如果你控制了石油,你就控制了所有国家;如果你
控制了粮食,你就控制了所有人;如果你控制了货币,你就控制了整个世界”,这
句话充分地体现了石油的重要性。
A.对 B.错
答案:对
7、新时期铁人王启民的名言是“宁肯少活二十年,拼命也要拿下大油田”。
A.对 B.错
答案:错
8、2018年中国原油进口依赖度达到了 50%。
A.对 B.错
答案:错
9、铁人王进喜在胃癌晚期化疗时还在想“我们就好好干,我们凭什么就赶不
上外国人,我们肯定能超过他们。”
A.对 B.错
答案:对
10、大庆油田振兴发展纲要规划:到2050年,国内外油气产量保持在4000
万吨以上,海外权益产量占比达到50%以上。
A.对 B.错
答案:对
第三章
1、大庆石油会战时期国家正处于困难时期,外有大国封锁,内有自然灾害,
这指大庆石油会战是在()进行的。
A.困难的时间 B.困难的地方 C.困难的条件
D.恶劣的自然条件答案:A
2、大庆石油会战时期最严重的时候“五两保三餐”,指的是会战在()进行的。
A.困难的时间 B.困难的地方 C.困难的条件
D.恶劣的自然条件答案:C
3、“石油会战初期,广大职工因陋就简,解决居住困难的艰苦创业精神。”
指的是()。
A.人拉肩扛精神
B.干打垒精神
C.五把铁锹闹革命精神
D.缝补厂精神
答案:B
4、“大搞废旧物资回收利用的勤俭节约精神”指的是()。
A. 人拉肩扛精神
B.干打垒精神
C.五把铁锹闹革命精神
D.回收队精神
答案:D
5、以下不属于艰苦创业“六个传家宝”的是()。
A.人拉肩扛精神 B.干打垒精神 C.老黄牛精神 D.缝补厂精神
答案:C
6、上个世纪60年代,被石油工业部誉为“勤俭办厂模范”的是()。
A.缝补组 B.回收队 C.缝补厂 D.修旧队
答案:C
7、诗句“石油工人一声吼,地球也要抖三抖。石油工人干劲大,天大的困难
也不怕!”是在()过程中形成的。
A. 人拉肩扛运钻机 B.破冰取水保开钻 C.建造干打垒住房 D.钢筋铁骨战饥寒
答案:A
8、在大庆精神基本内涵的八个字中,如果说“爱国”是出发点,“创业”就
是实现“爱国”的路径。
A. 对 B.错
答案:A
9、上个世纪60年代,是“铁人”王进喜喊出了“宁肯少活二十年,拼命也
要拿下大油田”的口号。
A. 对 B.错
答案:A
10、缝补厂精神是指厉行节约、勤俭办企业的创业精神。 A.对 B.错
答案:B
第四章
1、下面关于两分法的阐述,不恰当的是()
A.对待干劲要用“两分法”
B.任何时候,对任何事情,都要用“两分法”
C.两分法只适合于一定的历史条件
D.要以“两分法”为武器,坚持抓好工作总结。
答案:C
2、大庆油田创造了中国石油乃至整个工业战线的哪“三个第一”?()
A.原油产量第一
B.上缴利税第一
C.原油采收率第一
D.工人总数第一
答案:ABC
3、大庆石油会战靠两论起家,两论指()
A.矛盾论 B.实践论 C.论持久战
D.论中国社会各阶级分析
答案:AB
4、“四个一样”指()
A.黑天和白天一个样
B.坏天气和好天气一个样
C.领导不在场和领导在场一个样
D.没有人检查和有人检查一个样
答案:ABCD
5、会战队伍用3年多时间就高速度高水平拿下大油田,是在正确的理论指导
下,贯彻了正确的方针,采取了正确的方法,进行了大量艰苦工作的结果。
A. 对 B.错
答案:A
6、两分法提出的一个重要背景是在会战初期,大庆被赞扬后,看到的成绩多,
有利条件多,看缺点少,不利条件少,头脑发热的倾向出现。
A. 对 B.错
答案:A
7、三老四严指的是在大庆石油会展中,有三个重要的“老人”他们努力践行
“四严”从而形成的传统。
A. 对 B.错
答案:B
8、四个一样是大庆油田职工在会战实践中形成“坚持标准,自觉从严”的优
良作风的具体体现。
A. 对 B.错
答案:A
9、五毫米见精神的故事体现的是周占鳌在工作中一丝不苟的求实精神。
A.对 B.错
答案:A
10、对于石油工人而言,求实精神没有爱国、奉献精神重要。
A.对 B.错
答案:B
第五章
1、毛泽东号召“工业学大庆”是在()
A.新中国成立之初
B.文化大革命十年动乱期间 C.改革开放后 D.21世纪以来
答案:B 1964年初
2、在会战第一次政工会期间,大家把会战队伍的精神面貌归纳为“三要十
不”,三要一不是大庆精神奉献的缩影。三要十不包括()
A.甩掉我国石油落后的帽子
B.高速度、高水平地拿下大油田
C.赶超世界先进水平
D.不怕苦、不怕死、不为名、不为利、不讲工作条件好坏、不讲工作时间长
短、不讲报酬多少、不分职务高低、不分份内份外、不分前线后方
答案:ABCD
3、在“奉献”语境下深挖大庆精神新的时代内涵,要做到()
A.坚持以扎实拼搏奋斗精神追梦
B.恪守兢兢业业的崇高职业精神
C.践行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
D.恪守人人为我的为人处世理念
答案:ABC
4、大庆油田在十年动乱期间处于停产状态。
A.对 B.错
答案:B
5、大庆油田现在的油气产量当量是4000万吨。
A.对 B.错
答案:A
6、段兴枝实现钻机自走的钻机大约60吨重。
A.对 B.错
答案:A
7、五把铁锹闹革命的主要代表人物是薛桂芳、吕玉莲、王秀敏、杨学春、丛
桂兰。
A. 对 B.错
答案:A
8、王启民说,“新时期,我们虽不再需要体力上的跳泥浆池,但更要靠科技、
靠脑力,当面对挑战性难题时,要勇敢跳进高科技泥浆池中”。这句话的意思是
在新时期,奉献不再重要。
A.对
B.错
答案:B
9、奉献的对象不能是虚假共同体,而应该是人民及能够真正代表人民利益的
国家。
A. 对 B.错
答案:A
10、奉献精神体现在大庆油田建设的哪些时期?
A.大会战时期
B.油田产量快速上升时期
C.油田高产时期
D.油田稳产时期
答案:ABCD
第六章
1、标志大庆油田诞生的油井和王进喜1205钻井队到大庆打的第一口井分别
是()
A. 松基一井,“铁人一口井”
B. 松基二井,“铁人一口井”
C. 松基三井,萨55井
D.松基一井,萨55井
答案:C
2、最能体现铁人王进喜以苦为乐的革命乐观主义精神的诗句是()
A.天南海北来会战,誓夺头号大油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