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安三万里》挑战观众的历史认知!








近期,一部备受关注的历史教育动画电影《长安三万里》在全国上映,引起了广大网友的热议。这部电影以主角高适与李白相遇相识的一生为主线,展现了一位普通人通过后天努力成功逆袭的故事,给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观看《长安三万里》后,我对这部电影有着深深的触动。在这部电影中,我看到了一个不像诗人的诗人,高适的一生告诉我们,“莫欺少年穷”。虽然他天资不高,但通过努力,他在后半生成功地当上大官,完成了一次完美逆袭,这样的故事无疑给了我们很大的鼓舞和启示。
然而,在我了解到真实的历史背景后,我开始对电影的真实性产生了质疑。真实的高适在担任剑南节度使期间,经常以失败告终,显然他并没有军事才能。而真正在“安史之乱”中立下战功的是郭子仪,他率军击杀了吐蕃军几万人,最终救了大唐于危难之中。这些与高适相关的历史事实在电影中被美化了,高适成为了一个伟大的英雄形象,但这是否符合真实历史的描述呢?
电影中还将李白的《侠客行》说成是专门写给高适的。然而,我从文献中并没有找到李白本人对此的说法。这种美化的处理方式是否合适呢?作为历史教育片,电影应当尽量还原真实的历史,而不是刻意为了让故事更加戏剧化而修改事实。
虽然电影中的高适和李白都有自己的缺点,但是我认为并没有必要过分捧高踩低。李白以其才华足以让人忽略他的缺点,而高适则是一个普通人通过努力实现成功的榜样。两个人都有值得我们学习的地方,我们应该用客观的眼光看待。
对于是否值得一看,我个人的观点是,电影《长安三万里》有其独特的魅力。虽然其中存在部分历史事实被美化的情况,但它依旧以其动人的故事引发了我对历史的思考和共鸣。电影向孩子们展示了一个普通人通过努力和坚持可以逆袭成功的故事,给他们带来了积极的启发和激励。
不过,作为一部历史教育片,我们也应该对其进行评价和审视。在将历史故事搬上银幕之前,应该尽量还原历史真相,让观众能够更真实地了解历史。同时,也希望未来的历史教育电影能够更加注重历史的真实性,以更好地传达历史的价值和意义。
好了,接下来您对此有什么看法呢?欢迎在评论区留言讨论。
您的关注、留言、点赞、打赏、收藏和分享,都是对我莫大的鼓励,十分感谢!十分感谢!
by 游戏江湖的空之叶
免责声明:
以上内容来源于互联网,
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