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什么是三星堆?

2023-06-12 13:30 作者:星球研究所  | 我要投稿

↑以地理的视角,专注于探索极致世界

本文由四川省文物考古研究院、三星堆博物馆、北京大学融媒体中心与 星球研究所 联合制作

这个世界上,真的存在神明吗?

不同的人或许有着不同的回答。但对于三千多年前的三星堆人来说,这个答案似乎是肯定的。三星堆,它的造物,是如此的“离经叛道”,拥有着不属于这个世界的奇幻色彩。

在博物馆的背景映衬下,显得更加神秘的青铜神坛,摄影师@余嘉

它的子民们,用自己的勤劳与智慧,建立起一个恢弘的国度。


请横屏观看,三星堆古城面积约3.6平方公里,是先秦时期四川盆地中最大的城址,制图@冯艺卓&赵榜/星球研究所

它的子民们,也将不计其数的资源与精力,倾注在一片虚幻的世界。

请横屏观看,三星堆青铜器的发现,让世人得以瞥见古蜀人独特的精神世界,摄影师@张艳&视觉中国&包浩霖&吴渝&谭本建&唐宇星&冯艺卓&屈兵超&苏李欢&枫叶梧桐,制图@冯艺卓/星球研究所

对于三星堆人来说,神,似乎是一切。为此,他们试图穷尽一切,去唤醒“另一个宇宙”。

那个宇宙,究竟是何种模样?又是何种原因,导致了它的崩塌毁灭?

01 危机与希望

5000多年以前文明之花普遍绽放于中华大地之上被高山阻隔的成都平原,却仍是一片蒙昧。

此时的成都平原池沼遍布,尚未有人涉足,制图@陈志浩/星球研究所

也许是受到气候的影响,居住在川西高原上的人们,开始了数百年的迁徙。他们最终来到了成都平原,来到了这片“世外桃源”。

请横屏观看,此时气候干冷,各地普遍出现干旱,而拥有丰富水源的成都平原,则成了理想的居住地,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或许,此时的他们还未意识到,在不久后的将来,在这片平原之上,他们将会创造出怎样的灿烂文明。

成都平原孕育出了灿烂的古蜀文化,制图@陈志浩/星球研究所

沱江的支流——鸭子河,它的南面有一座形似月牙的台地。再往南有三座小土堆,当地俗称“三星堆”。就在约3800年以前的这里,诞生了一座全新的城市。

三星堆古城有明确的功能区划,制图@王申雯/星球研究所

城北为宫殿区,这里有一座人工夯筑的大型台地,宏伟的宫殿伫立其上。

请横屏观看,青关山宫殿面积约1000㎡,是中国面积最大的商代单体建筑之一,也有说法认为它是专门存放祭祀用品的神殿,制图@冯艺卓/星球研究所

城西南为祭祀区。人们在这里举行祭祀活动,祭祀中用过的贵重礼器被一一埋藏于此。

三星堆埋藏坑中的青铜器,摄影师@余嘉

普通居民则生活在城的其他区域,用“木骨泥墙”建造自己的房屋 。

用圆木搭成房屋骨架,嵌入用竹条编制的墙体,最后在墙体两面糊上草泥,屋顶铺上稻草,制图@冯艺卓/星球研究所

他们在这里养蚕缫丝,织出花纹繁复的服饰。

四川是中国丝绸的重要起源地之一,三星堆文化时期的丝绸制作水平已经相当成熟,摄影师@吴渝&谭本建&冯艺卓,制图@王申雯/星球研究所

他们在这里种植水稻,剩余的粮食被拿来酿酒。人们在繁忙的劳作后吃着“火锅”,喝着小酒,生活简单而又快乐。

三足炊器足底可生火,宽大的敞口盘可用来蒸煮食物,有点类似于现在的火锅,摄影师@张艳&谭本建,制图@冯艺卓/星球研究所

但看似平静的生活之下,仍然暗藏着危机与不安。

丰富的水源,既浇灌出了成都平原的肥沃,也为临河而居的三星堆人埋下了一颗定时炸弹。洪水的阴影,时刻笼罩着他们。

三星堆古城临河而建,图为三星堆博物馆,仅作示意,摄影师@陈良华

自然的危机尚未解决,作为一个国家而言,三星堆还必须时刻警惕周边的外敌。

据殷墟卜辞记载,商蜀之间曾发生过一系列和战事件,制图@陈志浩/星球研究所

面对着种种威胁,尚且懵懂的三星堆人,将希望投向了神之世界。也许神明的力量,将协助他们维护自己的家园。为了唤醒这股力量他们决心打开另一个宇宙。

02 另一个宇宙

在这个宇宙里,会居住着怎样的神明?三星堆人相信,他们的祖先肯定是其中之一。

“有蜀侯蚕丛,其目纵,始称王。”(出自《华阳国志·蜀志》)

蚕丛,传说中古蜀国的创始者。是他带领着族人来到了川蜀之地,也是他教会了民众养蚕缫丝。三星堆人将他奉为神明,他那突出的双目,自然也成为了神明的特征。

面具突出的眼部,可能是对蚕丛“目纵”的形象体现,代表着三星堆人的祖先崇拜,摄影师@唐宇星,制图@冯艺卓/星球研究所

神秘莫测的自然万物也有着各自的神性。古蜀大地,被山川环绕险赫的山脉高耸入云。在三星堆人的想象中,这里居住着神灵,这里通往着天界。

有学者推测三星堆人祭拜的山为岷山,摄影师@张艳,制图@冯艺卓/星球研究所

或许是苦于湿润多雨的天气,太阳的力量受到了三星堆人的崇拜。

三星堆太阳形器,摄影师@唐宇星,制图@冯艺卓/星球研究所

他们制造出青铜神树,树枝上栖息的十只神鸟,代表了天上的十个太阳。它们轮流“值班”,照耀着古蜀大地。

请欣赏青铜神树的细节之美,摄影师@包浩霖
请欣赏青铜神树的细节之美,摄影师@包浩霖
请欣赏青铜神树的细节之美,摄影师@包浩霖
请欣赏青铜神树的细节之美,摄影师@包浩霖
请欣赏青铜神树的细节之美,摄影师@包浩霖

三星堆人似乎对鸟有着特殊的感情,或许在他们的想象中,神明拥有着鸟的模样。

这种人首鸟身像见于三星堆小型青铜神树和神坛的顶端,可能象征着“中央之神”或太阳神,摄影师@柳叶氘,制图@冯艺卓/星球研究所

这个宇宙,是如此的奇幻多彩那么,要如何才能把它展现在世人面前?

神所在的另一个宇宙,必须用最贵重的材料打造。珍贵的青铜,在铸铜作坊里的工匠手中被铸成了神明的模样。

一些造型复杂的器物,会先铸造出各个部分,再将它们连接到一起,制图@冯艺卓/星球研究所

稀有的黄金,被锻造成神明的“面具”,这是神明最为尊贵的面容。

三星堆5号坑出土的黄金面具,是目前中国商周时期发现的最大的黄金面具,摄影师@张磊,制图@冯艺卓/星球研究所

纯洁的玉石,被打磨成与神沟通的礼器,只有最纯粹的力量才能“感动”神灵。

璋是古代重要的礼器之一,摄影师@张艳,制图@冯艺卓/星球研究所

神所在的另一个宇宙,还应该有着让人畏惧的尺度。

大、大、大,必须做的足够大,只有这样才能有足够的威慑力,向世人宣告神明的力量。

三星堆部分青铜器体型十分巨大,展现了三星堆人狂热的宗教信仰,摄影师@苏李欢&谭本建,制图@王申雯/星球研究所

不过,并非所有人都有资格与这个宇宙对话。神所在的另一个宇宙,只有最尊贵之人,才能与之沟通。一个等级森严的统治集团,把持着朝政与宗教。他们既是王国的统治者,也是一个严密的巫祀集团,更是神明的代言人。

金杖上的鱼鸟纹样可能代表着三星堆王国的统治者“鱼凫”,摄影师@张艳,制图@冯艺卓/星球研究所

最高统治者之下,是众多的贵族阶级。他们的装束各异,似乎代表着不同的派系。

它们发型和头饰的差异,可能象征着不同的等级或部族,摄影师@张艳&孙弋&包浩霖,制图@冯艺卓/星球研究所

为了打开另一个宇宙,自然需要一场隆重且独特的祭祀仪式。

不妨让我们想像一下这盛大的场面。为首的是三星堆的最高统治者,他头戴王冠、衣着华丽高,举手中的象牙,率领着群巫进行祭拜。

这件人像是同时期全世界体量最大的一座青铜人物雕像,手中可能原持有象牙,是三星堆集神、巫、王三者身份于一体的领袖人物,摄影师@包浩霖

祭司们带上了特制的面具。此刻,他们不再是凡人,而是成为了人与神之间沟通的使者。

青铜人面具,摄影师@包浩霖,制图@冯艺卓/星球研究所

高级别的祭司,更是脸覆金面。或许有了黄金的助力,能让沟通变得更加通畅。

戴金面罩青铜人头像,摄影师@张艳,制图@冯艺卓/星球研究所

向神明供奉祭品的方式,更是各有不同。

有的祭司,跪坐于象征着神山的祭台之上,将铜尊高举于头顶。

青铜喇叭座顶尊跪坐人像,摄影师@谭本建,制图@冯艺卓/星球研究所

有的祭司,双手握着玉璋,虔诚地平举于胸前。

青铜持璋小人像,摄影师@张艳,制图@冯艺卓/星球研究所

有的祭司,戴上了奇异的兽冠,为神明献上珍贵的象牙。

青铜兽首冠人像,其双手姿势与青铜大立人像相同,可能原来握有象牙,摄影师@张艳,制图@冯艺卓/星球研究所

其余的祭司,则跪坐于祭台周围,为神明奉上自己的祷告。

青铜跪坐人像,摄影师@包浩霖,制图@冯艺卓/星球研究所

他们或站或跪,或唱或舞,在人工堆筑的神台之上,为神灵奉上献祭,以此愉悦神明,渴望着沐浴在其永恒的庇佑之下。

三星堆祭祀场景想象,制图@肖桐&宋志鹏/星球研究所

但古蜀人倾尽全力颂唱的赞歌真的能被神明听到吗?

03 宇宙坍塌

若想唤醒另一个宇宙,其付出的代价,或许远超想象。

三星堆埋藏坑中,出土的青铜器总重量超过了1吨。按照当时的冶炼技术来算,打造出如此规模的青铜器,至少需要消耗数千吨的矿石原料。但三星堆附近,尚未发现同时期的大型铜矿。这意味着,巨量的矿石可能需要从遥远的云南或江西运输而来。

图为江西瑞昌铜岭铜矿遗址,江西铜矿资源丰富,可能是三星堆铜矿来源产地之一,摄影师@康子霁

不计其数的海贝,经由“蜀身毒道”,从遥远的南中国海、印度与缅甸辗转而来,成为了奉献给神明的财富。

“蜀身毒道”即南方丝绸之路,身毒为印度的古称,三星堆出土的部分海贝产自印度洋沿岸地区,可能作为货币使用,制图@陈志浩/星球研究所

一根成年雄性亚洲象的象牙,重量可达一百来斤。这样的象牙,在三星堆还有数百根。要获取这些数量可观的庞然大物,绝对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三星堆埋藏坑内的象牙,有观点认为部分象牙可能来自于古印度地区,也有学者认为它们来自成都平原,摄影师@余嘉

被献祭掉的器物之中,有些是一个国家最具战略意义的资源,有些是一个国家最宝贵的物质财富。但在耗费了不计其数的人力物力后,却统统成了向神权献媚的礼物。

三星堆埋藏坑内残破的青铜器,摄影师@余嘉

倾尽国力打造的神界,终是一场自我安慰。过度集中的资源消耗,严重阻碍了正常的生产活动。内忧外患,日益严峻。昔日的神权古国,已被推向崩溃的边缘。也许是再度袭来的洪水,淹没了三星堆人赖以生存的农田;也许是日益激化的内部矛盾,让三星堆陷入了长久的内乱。

有学者推测,三星堆内部可能经历过权力更迭,以辫发为代表的社群取代了以笄发为代表的社群,摄影师@张艳,制图@冯艺卓/星球研究所

无论危机为何,此时的三星堆人已无回天之力。也许他们试图用最后一场祭祀,祈求洪水的平息;也许斗争中得势的一方,摧毁了对手曾经的信仰。不论原因为何,三星堆人最终亲手毁掉了他们的神庙。神庙内的所有礼器,也在一场盛大的仪式后,被打碎并埋藏。

三星堆埋藏坑年代主要处于商代晚期,虽然形成原因尚未有定论,但可以肯定的是,这里埋藏了三星堆文明最后的辉煌,视频来源@三星堆博物馆,制图@冯艺卓/星球研究所

这是他们面对灾难的最后一场祭祀,也是他们对神明最后的告别。

这个曾经盛极一时的青铜王国,就这样迎来了它的落幕。

日出时分的三星堆博物馆,摄影师@詹灵

三星堆难道就此消失了吗?在它的不远处成都西郊的金沙遗址之上,或许有着答案。

金沙遗址位于四川省成都市金沙村,距三星堆遗址约40公里,制图@陈志浩/星球研究所

这是一处在商晚期兴起的,具有都邑性质的中心。聚落在这里出土的器物,有太多与三星堆的相似之处。

此类型的金面具目前只在三星堆和金沙遗址发现过,摄影师@张艳,制图@冯艺卓/星球研究所

生活在金沙的人们,同样崇拜太阳与神鸟。

首足相接的四只神鸟围绕着太阳,可能表现了“金乌负日”的传说,摄影师@张艳,制图@冯艺卓/星球研究所

象征着王权的金饰之上,有着与三星堆金杖别无二致的纹样。

上面同样刻有鱼、鸟、箭和人面像,与三星堆金杖纹样极其相似,摄影师@张艳,制图@冯艺卓/星球研究所

种种迹象均表明,金沙人与三星堆人,共享着同一套神权价值观与信仰体系,他们之间或许存在着继承关系。

虽然同样崇拜神明,但金沙人却更加“务实”。他们不再制作外形宏大的青铜器,器物变得小而轻薄。

这件青铜立人不足三星堆的十分之一高,可能意味着世俗政治权力的增强和宗教神权的衰落,摄影师@张艳,制图@冯艺卓/星球研究所

他们依然会举行祭祀仪式,但不仅仅依赖于祭祀。

若想治理水患,若想国家兴旺,人的劳作必不可少。新的蜀王杜宇,显然明白其中的道理。

“后有王曰杜宇,教民务农。”(出自《华阳国志·蜀志》)

民间传说他死后化为杜鹃鸟。每到谷时,便会“布谷、布谷“地叫以催民务农。金沙人重视农业的程度可见一斑。

这是目前中国唯一一件保存较为完整的商周时期木制农具,摄影师@张艳,制图@冯艺卓/星球研究所

作为一个国家,三星堆或许走向了终点。但作为一支文明,它仍绵延不绝。金沙继承了它的信仰与文化,将古蜀文明推向了新的辉煌。

以金沙遗址为代表的十二桥文化,从商晚期一直到春秋时期,延续了500多年之久,摄影师@何世海&张艳&徐剑锋&袁义明,制图@王申雯/星球研究所

04 尾声

对于一个文明而言,神明究竟意味着什么?也许,所谓神明,其实是古人认识世界的一种方式,是迷茫的他们对世间万物的解释。

三星堆青铜神坛【研究性复原】,自上而下分别象征着古蜀人心目中的“天、人、地”三界,摄影师@包浩霖

在早期中国,无数种文明的模式都在探索之中。他们有的务实、有的豪奢有的精于文化、有的长于农业。无数种探索就像在黑暗中,不断划亮火柴、又熄灭


黄河与长江流域曾存在过多个灿烂的青铜文明,摄影师@孙岩&刘鹏&焦潇翔&见书&柳叶氘&康子霁&冯思绪&樊小喆&唐宇星,制图@陈志浩/星球研究所

三星堆为神而来,也因神而去。只留下一个又一个的谜团,等待着后人解答。

但无论答案为何,世人都将知道,在今天中国西南部的这片土地上,在神秘色彩的迷雾背后,曾经闪耀过怎样璀璨的文明之光。


本文创作团队

撰文:黄太极  

编辑:所长

图片:张钊海

地图:陈志浩

设计:冯艺卓&王申雯&赵榜

动画:肖桐&宋志鹏

封面摄影师:余嘉

审校:苏楠&亭亭&郑艺


审核专家

四川省文物考古研究院  三星堆考古研究所所长  北大考古2006级校友 冉宏林

四川省文物考古研究院  三星堆遗址工作站站长  北大考古1980级校友 雷雨


注:

1、关于三星堆祭祀器物埋藏坑有多种说法,如“祭祀坑”、“器物坑”,本文采用较为中性的说法,统称为“三星堆埋藏坑”。

2、目前有关三星堆的研究,仍有较多争论,本文仅提及其中一部分观点。

3、文物的命名统一参考三星堆博物馆展览信息。

4、关于第一章结尾处三星堆的造神原因尚未有定论,文中仅为猜想

5、为表示意,文中地图均采用商周时期水系海陆格局。


【参考文献】

[1]四川省文物考古研究所. 三星堆祭祀坑[M]. 文物出版社, 1999.

[2]成都文物考古研究所,成都金沙遗址博物馆. 金沙遗址考古发掘资料集[M]. 科学出版社, 2013.

[3]李零等著. 了不起的文明现场:跟着一线考古队长穿越历史[M]. 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 2020.

[4]薛芃,艾江涛. 追寻三星堆:探访长江流域的青铜文明[M]. 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 2021.

[5]段渝. 发现三星堆[M]. 中华书局, 2021.

[6]黄剑华. 从三星堆到金沙:中华文明的惊世发现[M]. 中华书局, 2021.

[7]四川广汉三星堆博物馆. 遇见三星堆[M]. 巴蜀书社, 2022.

[8]王仁湘. 三星堆:青铜铸成的神话[M]. 巴蜀书社, 2022.

[9]三星堆遗址祭祀区考古工作队. 四川广汉市三星堆遗址祭祀区[J]. 考古, 2022(07).

[10]刘兴诗. 成都平原古城群兴废与古气候问题[J]. 四川文物, 1998(04).

[11]唐启翠. 水与城:成都平原史前聚落形态研究综述[J]. 华夏考古, 2012(01).

[12]赵殿增. 三星堆神权古国研究[J]. 四川文物, 2019(01).

[13]武家璧. 古蜀的“神化”与三星堆祭祀坑[J]. 四川文物, 2021(01).

[14]孙华,黎婉欣. 中国上古太阳鸟神话的起源与发展——从古蜀文化太阳崇拜相关文物说起[J]南方文物, 2022(01).

[15]冉宏林. 古蜀地区祭祀遗存初步研究[J]. 四川文物, 2022(06).

[16]孙华. 三星堆埋藏坑的新发现与新认识[J]. 考古, 2022(06).


星球研究所

以地理的视角,专注于探索极致世界

···THE END···

什么是三星堆?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