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青玉梦》连载:074【四塞之地】上

2022-02-08 21:02 作者:青玉梦中人  | 我要投稿

致新读者:

您现在看到的是原创系列小说《青玉梦》第一部《破碎山河》的连载。

这部小说讲述了一个在架空世界中发生的传奇故事。如果您也喜欢天马行空的脑洞想象和家国天下的侠义情怀,请一定不要错过!

第一次看到这部作品的读者可以点击我的主页专栏、文集,查询往期的所有连载。同名公众号“青玉梦中人”和豆瓣阅读《青玉梦》也在同步更新。

祝您在故事的星辰大海中自在遨游~  

上期说到,上官燕得知绝音谷两次惨案,深感凌氏、莫氏、上官氏三者命运早已相互交织,而历代能打败北辰刀魔的,也只有天门剑法。


兴帝杨俑怎么也想不到,西域那帮乌合之众,竟能横扫陇右,现已克天水。

潼关行营内,兴帝勃然大怒,将酒杯掷向凌樟:“就你爹,不好好管管雍凉防务,天天在长安搞什么逐燕令,趁机铲除异己。朕当初就不该答应他!”

“陛下息怒!长安确有燕人细作,若不加以铲除,后患无穷啊!”凌樟答。

“那西域联军,都火烧眉毛了!”

“臣愿与父亲挥师西进,保关中无恙!”

“那样最好。防不住西域人,你们父子提头来见!”

“求陛下分臣五万精兵,臣定能守得后方太平。”

杨俑怒气稍消,把李仁叫到沙盘地图旁。他睥睨中原,目光犀利,犹如饿虎贪狼;回顾关中,又眉心微皱,瞻前顾后。看得出来,他不愿放弃进攻燕国的计划,尚需布置大量兵力在潼关至芮城一带,牵制燕军主力。

“大将军,能抽调出五万人吗?”杨俑问李仁。

李仁指点着地图分析道:“回陛下,恐怕不能。咱们带来的二十五万大军,现有十三万驻芮城,七万驻潼关黄河两岸。其余的五万人,有一半调往武关,另一半是调往北面守卫龙门渡、蒲津渡的赵王、代王二位殿下。白孝元已经开始翻越太行,横跨晋地,骚扰龙门渡。此二渡口,守军尚不充足,切不可再减员。当下可调之兵,仅潼关一处。但潼关作为屯兵二线,亦不可太过空虚。充其量能调走两万人。除非……削减芮城驻军……”

“芮城驻军不可减!”杨俑斩钉截铁。他知道,芮城兵力一旦回撤,再想攻破函谷关,入主中原,便是痴人说梦了。

他盯着沙盘一通发愁,心想自己那两个蠢儿子赵王、代王,心思愚钝、能力有限,再从他们身边抽调兵马,他们恐怕守不住龙门、蒲津。武关道连通宛城,是与杨昭惠在荆州大军策应的唯一通道,更是不能有丝毫放松。想来想去,也只能挪出来两万人了。

“就两万给你,路过长安时,再调五千长安卫戍、五千御林军。够用吗?”杨俑瞥向凌樟。

“御林军在皇城内仍有一万五千余人,能否再多让臣领五千……”

“不可!”兴帝立即打断,并且明示,御林军副统领凌桥枫必须留守皇城,保卫皇族和朝廷中枢。

凌樟一愣,随即单膝跪下道:“……臣保证让西域那帮反贼想起来,上次他们是怎么败的。”

“好,有骨气。不愧是我大兴第一勇士。”杨俑点点头。

李仁又在一旁泼凉水:“可是陛下,西域联军势重,他们在陇右一带已经分兵。眼下不知其主力是要攻打西北向的萧关,还是西南向的散关。萧关外的斥候曾报,关外清水河畔的驰道上卷起大量尘土,足见骑兵就不止八万人。但未必不是障眼法,也可能他们想要明修栈道,暗度陈仓。”

“依你所见,他们若分兵,更易攻打何处?”杨俑问。

“军报有限,臣不知。”李仁微微低头,老实承认。

凌樟却道:“散关军力充足,又在五年前新历修缮,关隘坚固。臣料定他们主攻萧关。”

李仁道:“但萧关距离长安更远,且路途之中还有关隘阻隔。他们为何舍近求远?”

“大将军怕是有十年没去过西线了吧?萧关早已年久失修,若无主将镇守,三万步兵便可攻破。”凌樟道。

李仁的确常年负责东线、北线防务,便不再多言。

杨俑凝视沙盘,思索良久道:“丞相守散关,你守萧关。至于如何分兵,我让你父子相机决断。拿了虎符,速去调兵去吧。”说罢,杨俑从袖中取出调兵虎符,随手递了去,凌樟接过之后,领旨退下。

凌樟走后,杨俑又开始盯着沙盘沉思。他的目光在各大关口、驻军之地来回跳跃,一会儿盯着潼关,一会儿望着萧关,又突然望向洛阳——燕国皇帝朱炯也已将战时朝廷迁往洛阳,此刻二帝相距不过四百里,而途中的至险阻碍,也只有函谷关一处。杨俑琢磨半晌,抬头看看一言不发的李仁,突然道:“你刚才有话未说。”

“臣以为萧关、散关之守御,以目前兵力,难及万全!”

“刚才为何不说?”

“这……”李仁虽久经沙场,扬名天下,此时却像个扭捏的妇人一般。

“你不愿在朕面前与丞相父子意见相左。连你也怕他。”杨俑冷道。

李仁没有说话,等于默认。

“哼,”杨俑一声冷笑,“朕登基二十七年了,他做丞相也做了二十七年。没成想,朝野士人,竟然都围在他周围,鞍前马后……那些宵小之辈毫无胆量,你李家是唐宗之后、四代将才,怎么也怕了他了?”

李仁低着头,无奈笑道:“为将在外,最怕得罪君侧之人。臣半生戎马军功,抵不过他一句话。”

“哈!哈哈哈……可现在在朕身边的人不是他,是你。”

李仁一愣,这才想起来,自从开战四个月以来,陛下明显更加听信自己的意见。丞相借其子凌樟在陛下面前说出口的建议,他大多都未采纳。难道陛下早在刻意削弱丞相一党?

“臣愚钝,请陛下点拨。”李仁向来不妄加揣测圣意,他更愿意直接问。

杨俑走近李仁,随手拨弄着沙盘上的土,缓道:“朕现在需要的是你这般实干之人,而不是天天想着揽权牟利的那帮狗东西。丞相这老狐狸,鼻子倒是灵敏得很。他刚嗅到朕在长安给他布了一颗小小的钉子,便不惜寻机大肆搜捕燕籍官员,又在钟鼓楼演那么一出戏,把那颗钉子给废了。你说,他是不是太草木皆兵了些?”

“臣乃武将,对于朝局之事,向来不言。”李仁后退半步鞠躬道。

“若天下间臣子都似你这般,朕能延寿十载。”

李仁双膝跪倒,拜道:“陛下,万寿无疆。”

杨俑不屑道:“别说那没用的。哪个皇帝真会长生不死?朕只想趁着壮年,把该办的事都办了。你也去准备准备吧。”

“准备……何事?”

“你不是怕他们守不住吗?万一西域人肆虐关中,攻打长安。不得考虑将朝廷中枢全部迁往潼关?不得反攻?还不快去准备?”杨俑说这话时轻松散漫,似乎全然没将长安京畿的安危放在心上。

长安城高墙深,当然绝难攻克,但关中平原上有上百万布衣百姓……当然,兴帝也是完全不在乎的。

李仁怎么觉得,兴帝仿佛还有些希望西域人打进来?

他的政治头脑并不好使,但也试着揣测了一下圣意——这件事情他活了半辈子,也没做过几次。

李仁在想,万一西域联军打进关中,于陛下而言又会有何好处?方才陛下已明示对丞相一党的不满。丞相党羽,多是关中一代杜陵、蓝田、陈仓、扶风等地的世家大族。西域联军打进来,势必会冲击陈仓、扶风的士族根基。更何况,散、萧两关失守,他便可以趁机治丞相的罪。

陛下难道愿为此放弃关中?别的不说,就拿陈仓一地来看,陈仓附近的褒斜道是蜀汉渠主道。此道若失,关中与益州的联系就断了,如何互通军需……啊!所以陛下更要派重兵守着武关道。只要武关道在,从此地联系远在荆州的杨昭惠大军,反而更加便捷快速。

原来陛下心中早有底线。只要长安不被攻破,他便无任何不可牺牲之处。而等到长安真的被围攻后,潼关守军再驰援也不算迟。毕竟长安城固若金汤。

李仁又想到西域大军铁蹄肆虐下,平原处的百姓无处可逃,必将遭受烧杀抢掠,便后背一凉,不寒而栗。他不敢抬眼目视兴帝,只得拿脑门贴紧地面道:“臣即刻加强潼关西侧防务、清理官道、增派兵力把守济潼粮仓。”

“嗯,去吧。”


【未完待续……】

新作推广不易,万望元老读者帮忙扩散宣传~感谢大家的支持!

点赞当捧场,投币促生产,

收藏存回味,转发助创业。

《青玉梦》连载:074【四塞之地】上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