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中外历史纲要上册概念解释 第10课(上)

2022-02-08 21:01 作者:历史老师定哥  | 我要投稿

城国、行国:定哥到处搜索了,但搜索不到这两个词权威的解释。推测:“行国”指以游牧为主的国家,迁徙中的行营是国家政治重心;而“城国”指以农耕为主的国家,建立固定的城市,国家政治重心是固定的城市。

 

上京:辽朝上京在今内蒙古巴林左旗;金朝的上京,俗称白城,在黑龙江省阿城县白城子。

 

兴庆府:今宁夏银川。


会宁府:金朝建立时的都城,即上京,今黑龙江省阿城县白城子。

 

南北面官:辽朝(916年契丹族建立政权,国号:契丹,947年改国名为辽)建立后, 随着统治区域不断扩大,尤其是得到燕云十六州后为了更好的处理各种民族地区事务,统治者辽太宗针对统治区域内不同社会发展阶段的民族,采取"因俗而治"统治方法建立的两套行政体制。即南北面官制。北面官使用契丹族官制,熊北面官署下设:北面朝官,北面御帐官,北面皇族帐官等。官员基本为契丹族人担任,掌握军、政事务,是辽朝最高权力机构。由于这个官署住地在皇帝御帐北面,所以称北面官。北面官系统是辽政权重心所在。南面官是辽统治者模仿唐代三省六部制而建立的一套管理汉人的机构。南面官多为汉人主事要职,又称汉宫,官员多穿汉服。他们的办公地点位于皇帐南面所以称南面官,下设汉枢密院、中书省、门下省等机构。《辽史.百官志》中记载"北面治宫帐,部落,属国之政,南面治汉人,州县,租赋,军马之事"。可见,南北面官设置不同,体现因俗而治特点。猫同时职责不同,权力不同。由于决策权掌握在北面官机构,所以南面官中书省等有名无实。

 

因俗而治:又称“顺俗而治”。是指中国古代各王朝的统治者对有着异俗、殊俗的民族,采取的依据其旧有的风俗习惯进行统治和管理的各种措施。这种政策在古代中国由来已久,它是为统治多民族国家的需要而形成的。世界上的各民族在历史发展的长河中,都形成了与自己的生存条件及谋生手段等客观因素相适应的风俗习惯。在中国历史上,各民族发展过程中,形成了自己特有的习俗。这些习俗有着深刻的传承性、集体性和差异性,它对本民族具有极大的约束力和影响力。对它采取任何形式的歧视都会伤害这些民族的感情,引起不满,影响国家的稳定。因此,中国历代的统治者从维护国家的统治出发都不得不慎重地对待这个问题,在制定政策或者立法中都充分注意民族风俗习惯的影响和作用。

 

治世:一指:治天下,治国。二指:儒家的政治概念,意为太平清明之世,与 "乱世" 对举。本课专指第二种意思。中国古代治世局面表现为:统治者励精图治,政令通达,政治清明,经济发达,社会稳定,阶级矛盾缓和,民族关系融洽,对外开放。中国历史上的治世(秦以后)有文景汉武之治、贞观之治、开元盛世、开皇之治、洪武永乐盛世仁宣之治。定哥提示:本词与盛世有区别和联系。盛世:指中国历史上社会发展中一些特定的阶段,在较长时间内保持国家繁荣昌盛、统治集团文治武功到达一定水平的社会现象。 通常表现为对内经济繁荣、科技发达、思想活跃、文化昌盛,对外军事强大、贸易繁荣、影响力大。盛世比治世更加兴旺繁荣昌。典型的盛世有文景之治、开元盛世。治世不一定是盛世,盛世一定是治世。不过各位同学不必过分纠结二者区别,有时二者也可以混用。

 

猛安谋克:金代女真族的军事和社会组织单位。它是原始社会后期由于征掠﹑围猎的需要而设的军事首领,随后发展为固定的军事组织和社会组织。最初,猛安为部落单位,谋克为氏族单位。“猛安”本意为"千",初为千夫长即千户长;“谋克”本意为"族"。族长在女真诸部由血缘组织向地域组织转化后,又有乡里、邑长之意,再引申为百夫长、百户长。公元1114年,金太祖完颜阿骨打始定制以三百户为谋克,十谋克为一猛安。猛安谋克人户平时在训练之余,从事农业生产。有战事则丁壮接受征发,自置鞍马器械出征,其家口仍留家生产。具有行政、生产与军事合一的特点。猛安谋克一词包含五个内容:(1)职官的代称;(猛安从四品,谋客从五品,具有征收赋税、管理人民、率兵打仗等职能)(2)军队编制的两级单位;(3)地方行政组织的两级单位;(4)户制;(5)世袭爵衔。

中外历史纲要上册概念解释 第10课(上)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