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如何发展物联网?

2021-06-28 16:09 作者:Vecloud_  | 我要投稿


现在,在我们身边,已经可以找到很多物联网设备。

比如汽车联网,不仅能让车主随时找到自己的车辆所在的位置,更能主动找出停车时空出的车位,协助停车。

例如智能可穿戴设备中的传感器,能实时感知用户的身体状况,甚至能提醒用户日常注意的事项。

也如家中的智能家居,在还没有下班时,就可以通过网络远程控制自己家的电饭锅开始蒸煮,控制空调的开启,甚至可以根据植物的实际情况,通过设定程序来进行浇灌。

从根本上说,物联网从来就不是一个独立的个体,而是由无数的物联网设备组成的,因此,有几个主要的优势就是物联网。

首先是经济价值,因为可以利用现有网络设施来实现融合产品的实际效用,在不增加新设备使用原有设施的情况下,节约了大量成本;

其次是信息交换价值,物联网中的设备可以使用与因特网相同的IP进行信息交换,这样就不会额外损失信息间的交互和访问;

应用价值,物联网可应用于工业、零售、物流、供应链管理等领域,依靠其及时反馈的特性,可节省大量的时间成本,并降低其它意外损失。

连环。

物联网的起源可以追溯到1990年。

在1990年,人们首次使用物联网技术,施乐公司的可口可乐网络销售机器--WORKEN。

1991年,美国麻省理工学院的KevinAsh-ton教授KevinAsh-ton首先提出了物联网的概念。

Bilder在1995年出版的《未来之路》一书中也提到了物联网,但是并没有引起广泛的关注。

1999年,美国麻省理工学院成立了“自动识别中心”,提出“一切事物都可以通过网络连接”,从而阐明了物联网的基本含义。

物联网早期就是依靠射频识别(RFID)技术的物流网络,随着技术和应用的发展,其内涵发生了很大的变化。

感测网络技术将在2003年被美国科技评论杂志列为未来十大改变人类生活的技术之一。

日本总务省于2004年提出了u-Japan计划,其目标是实现人与人、物与物、人与物之间的联系,希望把日本建设成为一个可以随时随地、随处、任何物体、任何人都可以连接的泛在网络社会。

国际电信联盟(ITU)(ITU)于2005年在突尼斯举行的信息社会世界峰会(WSIS)上引用了"物联网"的概念,发布了《ITU互联网报告2005:物联网》。

随着物联网定义和范围的变化,其覆盖范围也有了较大的扩大,不再仅仅是以物联网为基础的物联网。

韩国于2006年设立了u-Korea计划,目的是建立一个无人知晓的社会,在民众的生活环境中建立智能网络(如IPv6、BcN、USN等)和各种新的应用程序(如Da、Telematics、SID等),使民众能够随时享受科技智慧服务。

在2009年,韩国通信委员会发布了《物联网基础设施建设基本规划》,认为物联网是增长的新动力,建议到2012年实现"通过建设世界上最先进的物联网基础实施,打造未来广播通信融合领域超一流信息通信技术强国"。

自2008年以来,为推动科技进步,寻求经济新的增长点,各国政府开始关注下一代技术规划,并将目光投向物联网。

同一年11月,在北京大学举办的第二届中国移动政务研讨会"知识社会和创新2.0",提出移动技术、物联网技术的发展代表着新一代信息技术的形成,并带动了经济社会形态、创新模式的变革,推动以用户体验为核心的知识社会下一代创新形态(创新2.0)的形成,使创新发展更注重用户,更注重以人为本。并以2.0创新形态的形成进一步推动新一代信息技术的健康发展。

欧洲联盟执行委员会在2009年发布了《欧洲物联网行动计划》,描述了欧盟在物联网中的应用前景,建议欧盟政府应加强管理,推动物联网的发展。

在2009年奥巴马就任美国总统之后,作为仅有的两位代表之一,IBM首席执行官彭明盛首先提出了"智慧地球"的概念,并建议新政府投资于新一代智能基础设施。

在那一年,美国把新能源和物联网作为两个重振经济的重点。

在2009IBM论坛上,IBM大中华区首席执行官钱大群发布了其最新战略“智慧地球”。

这个概念一旦被提出,就在美国引起了社会的高度关注,甚至有分析认为IBM的这个概念很有可能上升到美国的国家战略中,并在全球引起轰动。

2010年,发改委、工信部等部委联合有关部门,开展了新一代信息技术方面的研究,提出了一些支持新一代信息技术的政策措施,从而促进我国经济的发展。

了解更多网络知识关注:http://www.vecloud.com/

如何发展物联网?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