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生儿宝宝护理需要注意哪些事情?
新生儿应该如何护理?需要注意的事项分为四个部分,新生儿生理现象,新生儿喂养问题,新生儿基础护理,新生儿哭声观察。
新生儿一般生理现象
(1)出生后的几天里,一些宝宝可能由于吃奶不足而出现体重下降,但通常在7-10天内就能恢复正常。如果超过这个时间段或者体重下降得很严重,就需要咨询医护人员的诊治。
(2)大约75%-85%的新生儿在出生后的第二天开始出现黄疸,逐渐加深,约在1周左右黄疸最为明显,然后逐渐消退。这种现象被称为生理性黄疸,通常不需要特殊治疗。然而,如果黄疸出现在出生后的第一天或持续到3周还未消退,或者消退后又再次出现,就应该立即就医。
(3)新生儿啼哭是一种本能反应,也是一种锻炼,有助于促进肺部发育。因为新生儿对环境不适应,他们无视黑夜和白天,通常白天安睡而夜间啼哭,这种现象被称为"夜啼郎"。如果婴儿的饮食正常,体重增长正常,没有其他病症,一般不需要治疗。可以在白天适当唤醒宝宝,不要长时间抱着,保持环境安静,夜间喂饱宝宝,随着宝宝的成长,啼哭症状通常会逐渐改善。
新生儿特殊生理现象
在宝宝出生后的3-4天左右,全身开始脱皮,1-2周后皮肤会自然脱落,呈现粉红色。由于宝宝的皮肤角质层较薄,不要强行揭下脱皮的部分,否则可能会损伤皮肤并引发感染。
马牙是指新生儿口腔中线和齿龈缘上的黄白色小斑点,形状类似小牙齿。这是由于上皮细胞或粘液腺分泌物的积聚而形成,属于正常的生理现象,不会影响喂奶和乳牙的发育。这些斑点通常会在几周到几个月后自行消失,妈妈们不必过于担心,无需治疗。
螳螂嘴是指新生儿口腔两侧隆起的较厚脂肪壁,有助于宝宝吸吮乳汁。不要试图去割除螳螂嘴,以免引发感染甚至危及生命安全。新生儿的脂肪垫在每个孩子身上都是正常的生理现象,家长们无需进行干预措施。
新生儿喂养
(1)建议在婴儿出生后的前6个月内进行纯母乳喂养,并在开始添加辅食后继续母乳喂养,最好持续到婴儿2岁甚至更长时间。
(2)妈妈可以使用多种不同的喂奶姿势,例如摇篮式、橄榄球式、侧卧式、交叉式等,来给宝宝喂奶。
新生儿啼哭
在幼儿时期宝宝爱哭是很正常的事情。所以有些家长可能想着哄好宝宝就好了,其实不同时候宝宝表达的情绪也是不同的。
(1)饥饿:宝宝哭声洪亮,不停地寻找嘴巴并做吮吸动作,吃饱后会平静下来入睡。
(2)感觉冷:宝宝哭声减弱,面色苍白,手脚冰凉,身体收缩,当温暖后停止哭泣。
(3)感觉热:宝宝满脸通红,头部出汗,逐渐减少衣物覆盖并停止哭泣。
(4)生病:宝宝持续哭闹,伴有发热,面色发青,精神低落,不愿进食。
(5)排便:宝宝原本安静睡眠突然大声哭泣,表现出委屈的样子,更换尿布后会平静下来。
(6)不安:宝宝紧张地哭泣,如果妈妈不理睬,哭声会变得更加剧烈,但当妈妈安抚后会停止哭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