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大学 欧陆哲学与英美哲学 全134讲 主讲-陈亚军.王恒 视频教程

- 两种意义上的我:第一种是经济关系上的我,它随着近代资本主义的发展而出现;第二种是内在的自我,王恒认为这个我是在与神相对的时候才能出现,是一种意向性的我。
p2
- 哲学是对合法性的质疑
p3
- 如果把我理解为观念之网下的一个term,那么我只是作为网的纽结而出现。但如果将我理解为心灵,具有实际意义,那么在不同传统中意义也不同。
- 西方哲学中的我具有特定的含义,这个含义一直贯彻到现代西方哲学中。
- 第二种意义的我在不同阶段有不同表现形式,古希腊的我是政治性的,基督教的我是面对神而呈现的,近代意义上的我是以自身意识的方式呈现的
- 理解西方哲学就是要理解一神,也就是理解人格神和唯一性之间的冲突。神的无限与人的有限之间的张力是贯穿西方哲学的根本线索。
p4
- 理解西方哲学还要理解科学,无论是欧陆还是分析。科学展现的世界的特点:数学化、理想假设。
- 现代的含义:西方看来走出中世纪就是现代,中国语境下则认为是马克思主义出现后。而当代也有狭义和广义之分,西方主要指二战以后。现代西方哲学也被理解为作为对黑格尔反叛形式出现的欧陆分析出现并发展这一时期的哲学,但也有不少哲学家认为被反叛的不是黑格尔而是康德。康德之后分成了三个流派:德国唯心论、欧陆哲学、分析哲学。从这个角度来看,康德是现代西方哲学的开始。
- 目前对现代的三种理解:1后黑格尔(赵敦华)2二战后(西方的contemporary)3康德开始(把欧陆和分析的两分视为整个现代哲学)
p27
- 狄尔泰和新康德主义是从非理性主义(叔本华、尼采、克尔凯郭尔、柏格森)到现象学的过渡
- 狄尔泰的目标是将精神科学奠基在生命哲学上,也即以不同于类同时又是科学的方式抵达个体
p28
- 个体在日常生活中很难呈现,因为大多数人都是以概念的方式看世界。
- 个体的呈现不是将一个总概念细化为几个子概念,而是一种唯一性。强调个体这一视角与黑格尔截然相反,黑格尔是以概念的视角看世界的,认为概念上的真才是真的真。
p29
- 近代对个体的理解有两种方式,一种认为研究实体就是研究个体,另一种认为实体不存在,研究个体就是研究各种属性。这一争论在黑格尔那里得到总结。
- 从黑格尔到非理性主义是视角发生变化。黑格尔的概念理性是概念视角的重点,包括了近代以来从直线概念到辨证概念的发展。黑格尔以后视角发生转变,开始抛弃概念的方式,开始转向个体。
- 但哲学谈论个体一定不是偶然的个体,它多少会具有普遍性,即个体的结构或者发生是普遍的。
- 中世纪时代——16-18世纪理性时代——个体时代
p30
- 中世纪和近代既有断裂又有连续。
- 李凯尔特和狄尔泰都是想用一种不同与类的方式从方法论上重新建立科学,或者从 本体论的角度重新解释个体。
- 卡希尔符号世界
p31
- 10min之前胡塞尔生平
- 胡塞尔之所以会探究数学本质,是因为19世纪末对数学本质有不同解释。他在算术研究中采取的是心理主义的视角,但逻辑研究imply他转变为逻辑主义,因为逻辑研究是从数学角度探究逻辑的,即如果数学的本质在于逻辑,那么逻辑如何贯穿到人类思维的方方面面?
- 为什么马堡学派也研究逻辑,为什么他不像胡塞尔那样影响深远?因为他不像胡塞尔那样以发生性的方式研究。
- 相关的书:大观念、小观念(五篇演讲)、黑尔德(胡塞尔文选,上下两册。黑写的导言值得一看。)
p32
- 理解现象学还原可以从感知和语言两个语境引入
- 感知语境belief:科学研究以研究对象的自在存在为前提,并不反思其存在的根据,而现象学,或者说大多数哲学都会讨论存在的根据。我们的有些belief并没有经验过,但十分确信其真实性,所以我们要问:这种经验之外的belief的真来源于哪里?
- 另,只有当belief被中断的时候,我们才会反思belief
p33
- 感知语境sense(视觉):假设我们在看一个正方体,我们的视觉实际上只能看到一个面或者三个面,但我们的意识形成的是正方体或者六个面,而非实际的视觉经验到的一个面。
- 感知语境小结:对于经验外的对象,我们仍相信其为真到当然的地步,所以这一定有经验外的东西在起作用,从而让我们相信这样的对象是真的。探究这种作用的过程就是现象学还原。胡塞尔将是将对象还原到意识构造上。
- 语言语境
p34
- 现象学描述与心理学解释的区别:心理学研究对象的存在是前提,以此为根据展开各种心理现象的解释,但哲学就是要质疑存在的合法性。
- 相关项
- 从立方体到桌子实际上是在赋予意义了
- 现象学反思的对象不是意识对象,而是意识行为(一般情况是我看到了立方体,立方体在我的意识中。现象学的反思是我为什么会看到立方体,即对意识活动的反思)。通常意义的反思是将我作为人格成为意识对象,这个意义上的反思不是现象学的反思。
p35
- 为什么要还原?还原对西方/近代哲学/胡塞尔意味什么?
- 回到实事本身:回到意识行为,把意识行为描述清楚(还原到意识行为)
回到事物本身:不要解释,不要用概念实例化,而是要描述,要让事物本身呈现出来
- 意识活动的特点是意向性intention,即总是朝向相关项的
- 意识本身是空的吗?
p36(扎哈维1.1)
- 2+2=4这个观念不随情况(主观的、心理的)的变化而变化。客观是一种主体共性(康德,与胡塞尔类似)
- 心理主义:用心理学的方法解决哲学的问题
- idealism 观念论 唯心主义。胡塞尔是观念论的,他反驳的是心理主义,因此观念论和心理主义不同。
- 表象与表象性(扎哈维p14上面三行)。我们经验到的不是事物的表象,而直接是事物,但是是以表象性的方式,将事物的意义构造出来。
p37(扎哈维p8胡塞尔关于意向性反驳的几种观点)
p38(扎哈维p8胡塞尔关于意向性反驳的几种观点)
p39
- 超越的transcendental指的是对超越物transcendent的研究。transcendent既是名词又是形容词。这两个词在康德和胡塞尔各自的意义上不同。康德著作中的al被翻译为先验的,没有al的被翻译为超验的。
- 胡塞尔意义上的transcendental是immanent的对子,指超出意识行为外的,意识行为内就是immanent。transcendental不仅指实在对象和像金山、独角兽这样的非实在对象,也可以指人格对象,后者也可以被理解为内在 的超越的。
p40
- 对存在的理解(扎哈维p27第二段):存在是一种特殊的被给予方式,即在感知活动中充实意向的东西。
p41
- 每个意识活动都有一个意向内容,意向内容包括特质和质料两个环节,其中后者是与意向对象有关的意义,它提供了关于意向对象的指向但没有建立。
- “在意义中构成了和对象的关系。有意义地用一个表达,和明确地指向一个对象(形成关于他的表象),是同一回事。”
p42
- 现象学解释了意识活动-意识对象(主体-客体,人-世界)的预设
- 从意见到真理的过程不只是认识论,更体现了人对稳定的生活的要求。所以西方哲学对于真理性、必然性的追求并非单纯的求知,而是人生活的重要主题。
- 笛卡尔的“我思”也是整个意识状态而非纯粹的意识状态。
- 意识是如何构造自我和对象?由于意识的权能性。
p43
- 意识内容可以分为实项reelle的部分(实项内容)和意识权能性的部分(意向内容)。意识有能力把某物作为某物,这个过程被称为立义/统摄。
- 从感知活动看意识的多种功能:意识到实现,把它作为某物和设定为外部存在。
- 本质直观:对直观的理解会根据视角的不同而不同。当对象不再局限在实在对象时,本质直观便可以被理解。
- 现象学的直观是意向在当下可以被充实。
p44
- 反思、本质还原与本质直观
- 开始讲外部设定:
- 哲学是严格的科学,严格在于必然性,在于普遍的真。严格和精确不同,数学是精确的,但仍需要奠基。
- 常常出现的一个矛盾是,人们不可能看到整个世界而只能生活在视域中,但却说着“世界”并且其他人不会感到奇怪。对这种问题的回答构成胡塞尔哲学的起点——先验还原(王恒),其最重要的特点是悬置。
p45
- 大观念提出先验还原后被人认为回到了先验唯心论transcendental idealism,但胡塞尔认为到先验还原出现才有了哲学意味,因为只有先把外部存在还原为设定(先验还原),然后再还原为意识构造(本质还原),才能彻底地讲清楚意识对世界的构造功能。
- 先验还原会引出先验自我。然而在逻辑研究时期,自我是后起的,是通过不同的活动被构建起来的,它在意识原初的时候不可能出现。但先验自我是先起的,一有意识自我也就出现了。这就出现了矛盾。
- 开始讲意识的权能来自于哪里?
- 前后的论述有变化,但有一条主线,可以将意识权能性的基础归结为时间意识,它指意识的时间性。
- 时间意识可以用来解释意向内容的构成(为什么知觉到三个面在意识中却会呈现为一个体?)和意向对象的同一性(不同角度看的正方体如何保持同一?)
p46
经济上的个体——近代
内部的个体——基督教
西方根本价值——个体,然而这种价值可能不存在
观念——质疑——重构(根据)
根据可以是科学的
古希腊的我是政治性的
中世纪的我因上帝而显现出来
近代哲学的我是自身意识(意识对自身的觉察)
康德
1唯心论
2现象学
3分析哲学
叔本华
5 P5 - 19:37
6 P6 - 14:51
8 P8 - 13:32
物自体不必要,如果一定要有,它就是意志
8 P8 - 22:07
意志的客体化——理念
人的意志客体化——身体的行动
p9开始
9 P9 - 13:30
10 P10 - 07:48
人一直受到意志的推动因而是被动的而非自主的,怎样摆脱这种悲观主义?
归于理性,通过类似于艺术直观认识意志,从而不被意志推着走。此时的意志已经成为了理念
42意向性理论
44先验还原(先验现象学)
46讲时间意识
47身体空间性(先验自我是不是唯我论)
55海德格尔概念关系梳理
56后期思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