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驰咨询:六西格玛项目反弹的三个原因

前两天一位客户告诉我:“他们以前聘请了一家六西格玛咨询公司,项目做完后,觉得效果还可以,但两三个月之后,发现以前的问题慢慢又开始出现了。”从维护的角度和持续改进的角度来看,并不理想,这是出了什么问题?首先就是找到坑人的六西格玛咨询公司老板,开玩笑,当然是开玩笑啊!这个问题在很多推行六西格玛咨询的公司都很常见。什么原因呢?根据我们张驰咨询20多年的经验总结可能有以下几个原因:
第一个原因,当然是项目做得不好,为了关闭项目,故意伪造数据。这种可能性是完全存在的,有些公司就是这样,数据玩虚的。等到他顺利拿到了黑带绿带资格证书,再拿到奖金,就没人管了,最终反弹了,这就是弄虚作假。这种可能性是存在的,不能说没有,也不能排除。
第二个原因,关键因素还没有找到,可能在项目进行过程之中,大家的注意力都集中在一个问题上,从员工到管理者再到工程师,每一个层面都是如履薄冰,仔细对待,指标会比较好。或者说有那种运气,在关闭前的一段时间,这个指标比较好而已,这种可能性也是存在的。但是因为你没有找到真正的原因,一开始的问题不会显示漏出来,过了一段时间放下了警惕时,这时候问题出来了。但是靠人治是不可能的,也没有一个机制,这就意味着关键因素没有找到,问题终于反弹了。
第三个原因,原因也找到了,然后指标确实达到了。但是拿到奖金,喝了庆功酒后,没有很好的控制,或者说质量控制计划,压根没有落地、没有执行这也是一个可能的结果。
我能想到的就是这几种可能,最终导致的结果就是反弹。这种反弹属于心病,心还要心药医,要彻底解决这个问题,就必须还是要找到这个根上。要从制度、体系上去保证。比如说,最简单的就是发奖金,项目关闭的时候,不要一次性发完,分三次发。因为项目预计承诺12个月的收益,先发一半的奖金或40%。然后六个月的时候观察这个指标的走势,如果我们能控制在这个区间,那么再发20%或者30%。等到12个月之后完全能控制,然后支付剩余的奖金。
所以这是规则的问题。没有规则,就会有人钻这个规则的空子。如果没有好的规律,靠人性,靠人的良心,一定会是一地鸡毛,一团雾。规则定好之后,就有了底线,当你触底的时候,立即把你一刀。必须按照这种模式来管理,俗话所说:“没有规矩不成方圆。”
张驰老师常说,有流程的影子就有六西格玛改善的空间。
在制造行业,人们总是聚焦于优化产品的质量;在服务行业,人们则是聚焦于客户关系。
六西格玛对企业的用途总结:减少成本、提高生产率、增加市场份额、保留顾客、缩短周期时间、减少缺陷、改变企业文化、改进产品/服务、提升企业综合竞争力等。
原创声明:不可转载,违者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