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乐观观望,希望剧情别再出幺蛾子

2020-10-23 23:15 作者:苯壬  | 我要投稿

最后一次修改。

勉强冒着眼睛冒火的痛感,让自己达到“无我”的境界看完了十二集。

评价什么的就保持以前说过的吧,如果真要细品这十二集所有内容,那么除了第一集之外,都是满满的槽点,什么不知道有意或者无意地洗白奴隶制,乱七八糟的叙事结构,深度肤浅,敷衍至极的作者笔力就不在这儿说了。

真要说的话,这个专栏的字数就太多了。

简单地汇成几句话,权当我的观感。

我只能说。

这番就是高开低走及财富密码的典型。

(注意,这里的高开,仅仅只有第一集,剩下的都是低走。)

我仿佛又看到了当年饭圈学院火热的景象。

说实话,无法理解。

或者说,我已经理解到,但还是不愿意用这样的词汇将两个不相连的圈子连接起来。

一个是饭圈。

一个是二次元。

两个合在一起就是专属于二次元的财富密码。

然而,我无法去喜欢这样的一个女生——一个没有立场,跟随作者乱糟糟想法而被摆弄,自恋却毫无根据,情感漂浮不定,行事没有准则的女生——尽管,我是白毛控,但是这样的一个工具人,我实在是欣赏不起来。

对比奇诺,奇诺有自己的立场、底线、情感,知道自己是作为什么人以及自己是作为人而去旅行,而不是成为一个戴着白色假发和仿生人面具的旅游4K摄像机。我很喜欢这样的人,尽管我不是圆脸控。

我讨厌这样的女生——百合心理,却没有过程,做事行事就是为了一个目标或一个人,但,为什么是为了这个目标,作者没有写,因为她这个角色,只是被强行塞下了“百合”这个属性,必须以这个人设套剧情,没有个性,作为喜欢工具人一号的工具人二号而出现。

但我不讨厌白井黑子。

因为打字机老贼告诉我黑子为什么是百合,她喜欢的那个人究竟有什么个性能吸引她,以及脱离了那个人,黑子真实的性格是什么,面对那个人,黑子的做事底线是什么——这些,我看得见,因为老贼写出来的,是一个活生生的人。

而这十二集的旅途,我看见的,是一个摄像机、一只喜欢摄像机的人偶,配上一架装了悬疑音乐碟片的老式播放机,通过毫无营养价值的剧本,被当过家家似的玩耍。

换而言之,这就是一档国产养星综艺栏目。

表面光鲜亮丽的主角加上遵循人设的各个配角,通过剧本互相演着卑劣的对手戏,最后台下饭圈粉丝们纷纷狂嗨——这就是二次元的财富密码。你,戳中自己的XP了吗?

最后,我将这部番称之为后后现代艺术表现手法的原因:

其一,整体十二集的剧情完全不按照正常人的节奏,如果将剧情分为黑暗和日常,那么整体看下来就是1白2白3黑4黑5白6白7白8白9黑10白11白12白,剧情黑白明显,每一集的营养价值极其贫瘠,并且用极其诡异的手法——每集开头就说明了这一集的寓意(如果这种意林式寓意也算寓意的话)——去拉拢观众的眼光。这在我看过的影视类作品,包含综艺节目和偶戏、音乐剧等视觉类作品里,真的没见过。(也许是我见识短,如果有人洗地的话,请告诉我一下有哪个前辈作品这样做的,我好瞻仰一二。)

其二,对于我目前接触到的知识和建立的三观而言,这番几乎是踩爆了所有的雷——维护奴隶制、人设大于剧情、饭圈式洗地粉丝、垃圾剧情毫无营养、双标女主、消费百合人设、输出美国思维、劣币驱逐良币……

最后,我所谓的后后现代艺术表现手法的意思,就是“这是个老子作为一个现代人以现在的现代眼光来看,看不懂,从前也没看过,并且看完之后内心里就像个染色板一样,感到四分诡异、三分迷惑、三分厌恶的表现手法”的意思。

二星?对,暂时是二星。
啊啊,不要着急生气,先听听我为什么打出低分。

(当然,这个分数后期一定是要改的,但是说实话,前三集整体感观就值二星。)

(提醒,是整体观感,而并不只是设定或者是剧情观感。所以那些说“女主只是一个旅人”啦,“女主不需要插手”啦之类的人可以歇歇嘴了。)

(再次提醒,本文主要按照前三集显露出的一些问题做出评价。最终评分会在完结后更改。简单来讲,就是抱着乐观思想以观望后期节奏不要这么诡异。)

(最后提醒,本文并不参考原作。因为改编作品是改编作品,原作是原作,改编不好看给一分,原作好看给三分,两者之间并不冲突,原作党可以坐下了。)

第一次修改。

全文很长,整整六千字内容,我是故意做的这么长的。

为的就是让洗地侠无地可洗,将所有问题都展露出来。

我把二星改成了一星,原因有两个。

第一个,我看到了第四集,刚写完就看见更新了,结果我手欠就看完了整个第四集。

说一下结论吧,我看完第四集后,唯一的想法就是:完了,这部番是个烂作。

第四集是一个公主为爱灭国的故事,整体框架依然和第三集一样,只不过差距是在没有用的内容上多了几分钟。

以下是我的几句牢骚。

对不起,我说您是流水账真的是太夸奖您了,原来您准备把每天怎么拉的shi,拉shi的心态,拉shi时玩了什么手机,玩手机出自什么目的,玩了哪款游戏都想写出来。

对第四集的评价:屁股不错,可惜拉出来的是shi。

而第二个原因则是我真正想要表达的。

我在10月24日的一点钟,突然意识到了《魔女之旅》存在的真实意义了。

《魔女之旅》的内容质量完全比不上对现实的影响,因为在现实中的那些评论对线区,你会看到许多三观跟着脸走,以至于能说出一堆不经过脑子的话来的人。

我称这种人为:丑陋的中国人。

心理总有一种愤怒。

一种质疑。

一种不理解。

以及一种对这样丑陋的中国人而感到的恶心。

这是我在一个一星长评里找到的一个真实事件文献。


2011年10月13日广东佛山事件

而下面的评论呢?

呵呵,十四亿中国人里面不出点思想有问题的,真是对不起这个数字呢。


看多了动漫,就觉得自己走进社会了?建议您以后别打110、120和119,因为你不配。
社会作为一个群体,而你选择脱离社会,发扬对社会有害的事情,就这你还想让人去夸你?
是的,你和那个女童也没有共通性,因为她是人,你是狗,为什么不回原始森林里生存?
老乐子人了
很标准的美国思想,建议办绿卡,赶紧走出这个社会主义国家吧
这个故事就是告诉你,你的冷漠会害死一个人,中国是一个社会主义而不是英雄主义国家

女童被一辆面包车两次碾压,几分钟后又被一小型货柜车碾过。而让人难以理解的是,七分钟内在女童身边经过的十八个路人,对此不闻不问。最后,一位捡垃圾的阿姨把小悦悦抱到路边并找到她的妈妈。当时的悦悦已经像一个提线木偶般瘫作一团!日前,2011年10月21日,小悦悦经医院全力抢救无效,于0时32分离世。

那些在小悦悦被车碾压后的整整7分多长时间内经过漠视的路人们,引发网友热议。当好心救人反被诬陷的事件屡屡上演,我们又该怎么面对?这不仅仅只是见死不救,更多的反映了一种社会现象。”

挺讽刺的,这的确是一个社会现象。

反应了当代中国人中,有多少人的三观跟着脸走,看几个英雄电影再看几个反英雄主义电影,就觉得自己是凌驾于正义的伙伴之上的“后后现实主义保守批判家”。

不好意思,看到那些洗地侠们义正言辞地批评正义的样子,我突然感觉这帮家伙们比中二病还要中二病。

原来《魔女之旅》是一个讽刺片。告诉观众,中国的教育为什么是发展时期,而不是发展完毕,正是因为教育有需要未来弥补的瑕疵,所以中国才会出现这么多三观不正的人群。

以及现在中国为什么强调去历史虚无主义,为什么强调加强教育。正是因为有着这样被带偏三观的人存在,所以在这个红色的土地上,出现了丢弃现实和社会主义,只看自己的幻想,深陷于从幻想中寻找到的现实的历史虚无主义者。

这波啊,这波我看到了第三层。

小说的三要素:人物、环境以及故事情节

戏剧的三要素:语言、舞台以及戏剧冲突

基本上总结下来就是三点。

1、描绘一个人物,将属性粘合到人物的身上,成为人物的特点区分其他人物。

2、塑造一个虚拟的背景,世界观,历史观以及各种的设定。

3、编译一段段剧情,可以呈树状(由一点引爆之后的剧情展开和隐藏剧情)、环状(轮回类剧情就不需要多说了吧)、线状(一个主题,贯穿整个剧情,让人从头到尾不离开剧情的核心)甚至可以是网状(群像剧,不多解释)

而《魔女之旅》这样的作品,我在前三集看到的只有流水账(第一集)、半个流水账(第二集)以及和流水账差不多的账单(第三集)。

首先从第一集开始说。

第一集的剧情很简单,甚至是过于简单,在我看完之后除了感觉这个制作组太能水了之外别无其他感触。

总共是五分钟的剧情。第一分钟是女主小时候梦想成为旅行魔女,第二分钟是女主有很好的天赋但是被人嫉妒,第三分钟到第四分钟就是女主的导师“星尘魔女”登场以及百般刁难女主,第五分钟则是女主和导师关系得到缓解,所有冲突解决并且成为魔女。

根据以上信息可以看得出来:剧情重心侧重于“主角被人嫉妒”以及“主角被导师刁难”两个主题,而隐藏信息则是“主角为什么被导师刁难”。

但是我看完了整个24分钟之后,心里却有一种奇怪的感觉。这种感觉就像上厕所本应该是脱裤子、开马桶盖、蹲下去、用力完成生物本能、用纸张擦拭不可描述之物、穿上裤子、将某物冲进下水道、关上马桶盖,结果现在上厕所却变成了用力脱裤子、用力开马桶盖、一屁股蹲下去、随便完成生物本能、用笔记撕下来的纸张擦拭不可描述之物、提上裤子、关上马桶盖、将某物冲进下水道。

简单来讲就是本应该重要表达的东西,经过对比之后却反而不那么重要了。很奇怪的憋屈感。总感觉有什么地方好像节奏太快了点,以至于剧情的重心没有表达清楚。但是剧情却实实在在的摆在你的眼前,就像是在说:“懂的都懂,不懂的也差不多都懂了,不是吧不是吧,该不会就你不懂吧?”

而这种憋屈感,在第二集直接贴脸般的表现了出来。

然后从第三集开始说起。

为什么这里先跳过第二集呢,在下面我会仔细讲解的。

第三集的通病在于“太杂”和“三无”。

“太杂”的意思是两个毫不相干的事件,没有任何过渡就开始另一个叙事,然而无论是前篇的花还是后篇的瓶,两者没有鹤立鸡群的寓意,仿佛是为了黑暗童话而塑造一个黑暗童话一样,太急求功益。

对此我记得知乎上一篇对于“为什么2011年之后出不了类似魔法少女小圆的魔法少女”的回答。(回答和问题可能不是如文所示的样子,但他的话确实是让我理解到了正在效颦的东施为什么不能向西施一样美丽。)

我以我自己的话来陈述问题的关键。

魔法少女小圆并不是单纯的为了绝望而展现出绝望的样子,也不是为了xx死了、xx活了而让角色去死或者存活。

自从2011年之后,几乎一提到有关魔法少女的题材,大部分作者都要往黑暗和死亡上延伸,这也就是为什么大家都说魔法少女这个职业太难当的原因。然而实际上,原作者(虚渊玄)对魔法少女小圆这个作品是有一定深度立意的,用11集的绝望去粉饰最后一集的希望,一味的黑暗只会让观众枯燥,真正优质的作品是需要让观众去理解,去思考外表背后作者究竟想要表达什么的,并且这个理解过程不能太过单调,需要大量的“形容词”去把希望粉饰成绝望的样子,再让观众慢慢消化掉那些外表。

这也是为什么我对第三集很失望的原因,也就是“三无”:无存在感、无思想立意、无任何冲突。

并不是我不喜欢这样的悲剧或者是黑暗童话哦,就个人而言,我是很喜欢带有悲剧色彩的作品的。但是单纯为了悲剧而悲剧,这样的作品实在是太差劲了。

“悲剧就是把美好的事物毁灭给人看。”——鲁迅,《再论雷峰塔的倒掉》

“所谓恐惧,是有鲜度的。”——虚渊玄,《Fate/Zero》

我很想把这两句话送给《魔女之旅》的第三集。

介绍几个很有看头的例子吧。

《School Days 》里有关世界和言叶的几个BE做的真的很棒,将其一个个连接在一起对比之间的不同更能填补一些关于个体的自私和群体的泛爱之间的对撞,尤其是《灯火》、《歪んだ髪》、《无邪気な夕日》三个大同小异的BE,最后结尾死亡的不同实在是难以让人忘记。

《Fate/Zero》,蘑菇笔下FSN(Fate/stay night)的前传,和《魔法少女小圆》一样是老虚操刀作品。至于每个角色的结局,就像是标题一样那都是每个人逃不掉的命运,而且没有一个人是多余的角色。如果用一句话告诉一个人,这个作品多么优秀的话,那么FZ只需要这样的一句话:一本六卷改编成25集动漫的小说,你值得看一眼。

《寒蝉鸣泣之时》,平均三四集就要疯掉一个人的动漫,同人三大奇迹(另外两个是型月和东方),因为怀疑而杀人,因为怀疑而被杀,表面上看起来是讲述这次又是谁疯掉的故事,但实际上却无时不刻在强调悬疑元素,每一步的剧情都不是多余的,每一步的脚印都是一次解密。有的时候,彼此互相相信才是解开谜团的钥匙。

《尸鬼》,不需要太多的形容词,静心欣赏这个探讨“拥有记忆、行动能力和自我意识的非人生命,究竟算不算人类”的佳作就行了。濒临结局,清水惠被村民们猎杀时的惨叫真的太震撼了。

《少女终末旅行》,本只能在游戏中体验到的废土生存感觉,和《疯狂的麦克斯》和《无主之地》不同的感觉。失去了英雄主义的色彩,用最简朴的日常生活和无声的日常环境去陈述最悲惨的现实。

《斩·赤红之瞳》,曾经最喜欢的动漫,也是让我打开了“原来动漫主角也会死亡的大门”的启蒙作,虽然结局是制作组原创的这一点很可惜就是了。喜剧夹杂着悲剧,绝望中浮现的希望,主题一直徘徊在革命与无产阶级的作品。

诸如此类的作品,都是用一场场悲剧去包裹一个命题、一种理念,到最后甚至是用喜剧或者悲剧再去包裹住悲剧,而绝对不是只做一个悲剧的空壳子。那样的东西称不上悲剧,因为那种东施效颦的行为比喜剧还要令人可笑。

无存在感。

主角需要存在感吗?

这是一个很有趣的问题,因为主角的存在感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这个作品究竟是什么类型,什么叙事方式。

第一人称?第三人称?第一人称、第三人称互补?

群像剧?双主角时间线?单人通关?

比较特殊一点的就像是《地下城》(在地下城寻求邂逅是否搞错了什么),用第三人称视角去描写其他角色的隐藏剧情,以及一个庞大的世界观,将“神”和“人”之间构建一个层次感,然后用第一人称视角去让主角贝尔理所应当地承担这些角色带来的主线或者支线剧情。

比较传统一点的就比如柯南·道尔笔下的《福尔摩斯》,除了一些让福尔摩斯作为第一人称视角载体的短篇之外,大部分都是由华生这个人物去观察福尔摩斯。华生只是一个助手,主角依然是福尔摩斯,福尔摩斯知道的,华生不一定知道,福尔摩斯推理出来的,华生一定感到不可思议,这就是作为一个视角载体的华生的存在意义。

无任何冲突。

在《魔女之旅》第三集当中我没能看出来伊蕾娜作为主角的正当性在哪里,我没有看到,我看到的只有尽量避开一切冲突的偷懒作者。

有很多人觉得这是一种特别好的表达方式,认为旅人就应该没有任何冲突,不沾染一点炮灰——那么问题来了,你敢不敢高考写作文也没有任何思想立意,没有任何辩论冲突?

作为主角,尤其是这种公路片,主角的身份是旅行者的片子,最重要的就是处理主角与突发事件之间的关系。让主角脱离所有事件,独善其身,这样的做法就像是荒木老贼为了凸显老东西(乔瑟夫·乔斯达)为了自己和艾莉娜奶奶性命,于是真的不管三个史前生物,离开纽约去了其他地方生活——请问一下这样的剧情某些洗地侠满意吗?

至于那些为了洗,不惜搬出动漫里都没有的特写来解释的人,我仿佛看到了当年魔禁三的影子。魔禁原著世界观很庞大的!魔禁动漫制作组没办法把控魔禁的原著!魔禁3可是情怀续作啊!呵呵,就挺……有趣的~

角色和事件之间的塑造失败就是失败,这个锅既是制作组的,也是作者的。这是必须要承认的事实,而不是乱洗。我大刀剑还几百字几百字的心理描写都能改成三秒钟的“嗯……啊!我懂了!”,大侠们举都快忘掉的第一集告诉这是女主当时的想法,也确实是有当年内味儿了。

当然,如果洗地侠真的能接受上面那个剧情的话那我也不用说什么了,只能说在下艺术审美E-,看不懂这样的后后后现代类艺术作品。

最后评价第二集。

先评价第一集,再评价第三集,这是因为从第二集开始——这个夹在第三集和第一集中间,本应该作为主题过渡的集数就开始形成了一种观感上的割裂。(割裂一词形容的太对了,我看完第二集总觉得应该有什么词语能形容,但是本人词穷,只好般照评论区的一个词过来。)

观感上的割裂,并不是单独的指在角色,也不是单独的指在剧情——准确来说是两者都有,而且还要再加上节奏这一重要的指标。

第二集剧情从一开始的进入魔法使之国,然后被沙耶撞车,遗失胸针而找不到旅店,再到遇见沙耶并住宿在她看管的店铺里,最后教授魔法,直到真相大白。

节奏问题就在其中出现了。

各种突发事件过于草率——这样说不够严谨,准确来讲是事件剧情连在一起时就显得各自都很草率。从教授魔法开始,这里其实还是有一丝丝的悬疑元素的,但是这样的悬疑元素实在是过于微小,和“日常”这种主题融合在一起就显得双方都不怎么重要。

颇有一种制作组想要两边抓,结果连两方的尾巴都没有抓到的感觉。

日常方面,对于教授魔法这一重要剧情出人意料的不重视——“这是xx,学会了吗?”“嗯,学会了。”“这是aa,学会了吗?”“嗯,学会了。”“这是bb,很难的哦,超级难的哦,学会了吗?”“嗯,学会了。”——这样的感觉扑面而来,相比第一集,我竟然感觉第一集是多么的严谨,剧情节奏的用心之良苦可谓整部剧的巅峰。

悬疑方面,第二集用了23.40分钟告诉我们,一个作品想要有解密元素,是可以做得比柯南的一些原创剧情还要无聊的。

关于节奏问题,最后还想吐槽一下第三集的节奏问题。

很明显,就连中国网友都能找到《魔女之旅》节奏的毛病。

以上的表达均没有出现在第三集,除了后退之外,而且对于后退这一动作我并不认同B

制作方面,这些细节都能通过特写或者角色的语言、内心对白去表示出来,展现给观众——然而事实就是事实,事实就是制作组并没有这么做,对吗?

能清晰地表达这个意思,那么自然说得通第二集和第三集的缺陷——但问题是它没做出来啊,对吗?

所以不要用原作去补正改编作品了,我给原作十分,但是这丝毫不影响我给改编作品五分,这被扣掉的五分就是因为改编并没有get到我的预期标准,以及它并没有强调以上的ABCD任何一种观念,哪怕是一个特写或者对白。

这时就有人要问了:作为一个旅人,为什么不能选择后退,独善其身,在人设上这是合理的!

我对这种人的阴阳怪气回答永远只有一个:你去点手抓饼,不要鸡蛋不要饼,不要葱花不要肠,嘴里叼着厨师的手去上班,对于人类这有七十五亿个独立意识的生命群体而言也是合理的。

最后,码了四千六百多字,有点累。

欢迎讨论《魔女之旅》,不过前提是别洗地,我依旧和标题上一样,以一个乐观的态度去看后期的剧情。



乐观观望,希望剧情别再出幺蛾子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