抑郁与焦虑:心理健康中的两大情绪挑战!
即使,目前大众对抑郁的污名化越来越减少,仍有许多人害怕被贴上抑郁的标签,因为抑郁似乎代表着无能、抗压力低、想太多、不努力…等。
以社会主流来说,患有抑郁的人是社会的不适应者、淘汰者,甚或是拖累他人的累赘。

而当一个人说:“我患有抑郁症”时,很多人的意思可能是已对自己判了死刑,还会社交退缩,成为家里蹲,或是达到可以间接,或直接消失在这个世界的状态。
对身边的人来说,常会有一种反应:“怎么可能?没想到会是这样!”到了这地步,周遭支持的人会感到无力,直到好不容易开始心理咨询治疗时,很可能已到了极度危机,需要花费大把时间于危机处遇,能真正做到深度心理治疗实为不易。
以核心的本质来说,抑郁是来自于对生命与生活的“无望”,认为没有希望,觉得我再努力也没什么用了,做再多也没有任何的价值;焦虑则是“失控”,失去对生活的掌控感,我很想做但很担心做不到,渴望抓取生命当中的一丝希望。

我们很难承认自身的无能,对于被环境打败所带来的抑郁,我们更愿意相信焦虑。至少,我不会被贬为这社会的淘汰者,面对困境、困难、失败我应然微笑面对,即使,为了抑郁的情绪在身体上割了许多的伤疤,但我不会说自己是"抑郁"。
其实,抑郁和焦虑有极大比例是共同存在的。我们很多人都是在“无望”与“希望”间挣扎,试图在这社会中得到存有的价值,找到安生立命的所在。
倘若我们无法拥抱对世间的无望,只承认焦虑情绪时,我们将被推进这个社会文化所赋予的无意义躯壳中。当能量耗尽,连焦虑都失去时,剩下的仅有无尽的深渊,失去攀爬动力,被迫选择在此消亡。

“抑郁带来生命意义”
当抑郁走到尽头,我们便会接触死亡。德国哲学家海德格说过:“如果我能向死而生,承认并且直面死亡,我就能摆脱对死亡的焦虑和生活的琐碎。只有这样,我才能自由地做自己。”直面死亡所带来的效果,才可于此生获得生存的意义。

在经济、文化发展停滞的社会,传统社会价值下所带来的焦虑,恐怕是无法支撑自我前行的。因为再多的努力,尽头也不过是如此。追求社会眼光的价值,俨然不像过去可以给自己有很大的原动力。承认自身的脆弱与抑郁,才可能在现今重新定向、展获新生。
本文原创自荣新奇教授催眠心理工作室,如需转载,请标明出处。催眠心理咨询,可在公众号上了解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