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比乌斯之门
“徐启啊,这是于惺,她比你先来一个星期,工作上有什么不明白的问她就行。”,店长对刚来书店兼职的我介绍道。
我朝店长所指的方向看去,一个女生刚放下手里的书,转过身面向我们。我见她没有其他反应,就先开口打了招呼:“你好,我是徐启。”
她显得有些不知所措,顿了一会,然后又像刚反应过来似的,小声向我打招呼:“你好,我是于惺。”
我们的第一次对话就是如此简短。我见她没有再说话,便问店长:“店长,我现在需要做什么?”
“这样啊,于惺你先向徐启介绍一下我们店的环境,我还得去清点下刚到的新书。”,店长留下这么一句话便转身准备离开。
她看起来对店长的安排有些意外,等店长转身之后才反应过来,回答道:“噢,好。”
接下来,一阵沉默笼罩了我们。我想,她可能比较高冷,想等我先开口请教?
“那就麻烦你啦!”,我先打破沉默,带着笑说道。
“噢,没事。”,她像突然被我打断思绪似的,匆忙回答了我,声音小而轻。
“这里是畅销书区。”,她似乎已经理清了思绪,抬起手,从最近的分区开始向我介绍,然后沿着书架缓缓向前走,依次向我介绍书店的其他分区。
介绍完之后,我们站在最后一个分区前,沉默再一次驻足我们之间。我想起刚刚她似乎在整理书,便开口问道:“刚刚我们来的时候,你在整理书吗?”
她盯着鞋尖,听到我的提问后像是想起什么似的,抬起头说:“噢,对,我刚刚在整理被客人放错位置的样书,还没有整理完。”
她说完转身准备走开,我无事可做,便提议道:“我和你一起整理吧,也好熟悉熟悉工作。”
听到我的话,她回过头,略显慌张地说:“噢,好。”
整理完样书后,店长也回来了。接下来,我们又遵从店长的指示,将一部分书调整了摆放位置——将畅销书和有潜力的新书放在显眼的位置,一些无人问津的书则撤下书架,等等。
忙忙碌碌,一天很快就过去了,就这样,我在书店度过了我兼职生涯的第一天。
到了傍晚,我和于惺准备回家。不巧的是,刚走到书店门口,我才发现原先灰蒙蒙的天空已经飘起了小雨,而我没有带伞。
没办法,我只得停下脚步。令我意外的是,我前面这位看起来十分腼腆的女生此刻却回头看了我一眼,小声问道:“我有伞,要一起走吗?”
“我要到文体东路的公交站坐车,你顺路吗?”
“我也需要经过那里。”
“太好了,那就先谢谢啦!”
路上,我们依然没有多说话,但我不禁觉得这个表面冷淡的女生其实是个内心温暖的人!
夏天的傍晚微风阵阵,和着空中细密的雨丝,吹拂过脸庞,使人感到清凉舒爽。
“天气真好啊!”,身旁的女生这样轻声感叹道。
这是我第一次听到于惺主动开口,也是第一次听人在下雨天说天气真好。我觉得有趣,不禁笑着问道:“你是不是在说反话?一般不是晴天的时候才会这么说吗?”
“没有啊,下雨天也可以说。”,她轻声说着,但语气里却透着前所未有的坚定。
我觉得她的话挺有意思,便接着她的话问道:“那要是暴雨呢?”
“那就不是好天气了。”
“那晴天呢?”
“晴天的话,要是不热也是好天气,要是太热就不是好天气。”
我被她有趣的话引来了兴致,继续问道:“你这么说,那到底什么才算好天气呢?”
“只要是人觉得舒服的天气,都是好天气。”,她坚定地回答道。
她刚说完,我们便走到了公交站,我原本还想和她继续聊下去,看看她还有什么有趣的想法,却已到不得不分别的时候了。
我向于惺道了别,走上发动了引擎的公交车,找到空位坐下后,又连忙回头看向窗外,寻找于惺的身影,正好看到她拐进不远处的路口,从我的视线中消失了。
下次见面就要到下周六了,想到这,我不禁觉得一个星期原来如此漫长啊!

知其所以然
如何看待南华大学计算机学院开除两名研究生?
匿名A:事情的起因是该院某老师压迫研一学生发论文。研一学生本来就有课,没有足够的时间做科研,某老师不仅没有给指导,还每周开会给学生压力。这两名学生找某老师沟通,指出某老师的要求过高,难以实现。某老师一开始极力劝说,劝说不成又恼羞成怒,把学生赶了回去。两名学生见沟通不成,就到学院举报,结果学院与某老师沆瀣一气,开除了这两名学生。
匿名B:懂的都懂,楼上说的某老师整天给学生灌输尊师重道的观念,也不是说尊师重道有错,就是觉得师生权力差异太大,只有学生需要尊重老师,老师完全不需要尊重学生。
路过的呱太:不匿了,我就是被开除的学生之一。经过这件事,我算是明白了,平等这个词在大学里面是不存在的,失望!!!!!!

得偿所愿,我在此后的很多个周六都能到书店兼职,也可以见到于惺。于惺真的是个有趣的人,尽管腼腆,但她总会有各种各样奇妙的想法,有时候我甚至怀疑她来自一个思路清奇的世界。
一个周六上午,店里客人比较少,我见于惺正对着书架,手里捧着一本《西游记》,看得津津有味。我本想悄悄溜到她身后,吓她一下,但当我走近她时,她却突然出声:“这不……”
“咦,你咋知道我过来了?”,反而被吓了一跳的我脱口而出。
“你什么时候过来的?”,听到我说话,她回头看了一眼,满脸疑惑。
“没事没事,你刚刚说啥?”,看来是我虚惊一场。
“噢,我在想,佛家禁止杀生,提倡吃素,但是五谷和蔬菜都有生命,这不是自相矛盾吗?”
“欸,你说的倒是有道理啊!”
“本来就是嘛,植物和动物一样都会生长,佛教中人不会不知道吧?”
“这个……我帮你查查!”,我迅速拿出手机,“‘知其所以然’上有人说,佛教禁止杀生,指的是不能杀有情识的生物,有情识是指有情感有意识,山川草木不包括在内……所以吃素不违反禁止杀生的戒律。”
“原来是这样啊……”,于惺视线看向地面,手捏着下巴,看起来对这个回答似乎不太满意,但不一会儿她又看向我,“你说的‘知其所以然’是什么?”
“咦,你不知道吗?是一个很火的问答APP,你可以在上面提问,其他人会来回答你的问题,有很多资深人士都会用的。”,我着实有点吃惊,我以为现在的大学生没有不知道“知其所以然”的。
“不知道呢,没有听人说过……”
“没事,你可以下载一个,也有人在上面提一些时事相关的问题,可以关注关注。”
“嗯,我回去搜下。”

知其所以然
如何看待不愿和家人一起生活这件事?
寸草心:楼主指的是昨天上新闻的那件事吧?我实在无法理解那个人,家人是我们在这个世界上最亲的人,为什么他能狠心远离疼爱自己的父母,独自生活呢?难道他不会觉得孤独吗?不会觉得对不起父母吗?
一念之间:有的人确实比较孤僻,不喜欢被人打扰,这可以理解,但是家人毕竟是家人,一家人就是要在一起,共经风雨,才能称为家人。
匿名O:每个人都是独立的个体,也有自己的生活习惯,为什么一定要把自己和他人绑定在一起?我们不能自主选择是否出生,难道连自己选择生活方式都不行吗?

又一个令人不舍的周六要过去了。
我和于惺如往常般并肩走出书店,朝着公交车站走去。路上,于惺不语,我是有语未语。昨天晚上,我便计划好约她周日一起出去玩,但今天却错过了无数次开口的机会。其实也并非错过机会,只是话到嘴边又说不出口。
司机已发动引擎,我们和车的距离也只剩十几步了,我不停地估量着离我上车还剩多少时间,估量着我还有多少秒可以默默练习我要说的话。
“天气预报说……明天是晴天欸……”,我终于憋出了一句话,只是这句话我从没准备过。
“明天你打算干啥?”,她声音轻而好听。
“我想出去逛逛……你……一起吗?”,有那么一瞬间,我被自己的声音所淹没,仿佛失聪一般。
“去哪呢?”
“书店?”,我已经完全脱稿,只凭直觉在说话,仿佛昨天晚上拟定计划的我和今天的我不是同一个人。
“好啊,我想去看看最近有什么新书!”,于惺眼睛放光,似乎新书已在她眼前。
“那……明天中午……这里见?”,我卡碟般说出了唯一一句我准备过的话。
“好。”,她的轻声回答,此刻在我心中却有山一般的分量。
到了公交站,我跟着其他乘客走上车,找到空位坐下,又连忙回头看窗外,于惺又拐进了不远处的路口,如同每个周六那样,从我的视线中消失了。

知其所以然
世界上为什么会有战争?
迷路的奥特曼:战争战争,顾名思义,就是战斗和争夺,战斗是争夺的手段,争夺是战斗的目的。从古至今,人类都不是一个整体,一个人为了争夺生存资源,不是同化其他人,就是抹去其他人的存在。从人到部落再到国家,无一不是如此。资源的匮乏可以说是导火索,但自古以来人类那根深蒂固的思想或许才是问题所在。
防风氏:你的敌人的敌人不是你的敌人,你的朋友的朋友不是你的朋友。
匿名T:楼主这么问,其实是想知道如何消灭战争。最近国际军事报道了一件事,风国的一位司令私下里劝说手下的将官一起遣散军队,他认为军队是战争的祸源,只有消灭军队才能彻底消灭战争。果不其然,这位司令被手下的将官举报,被判了叛国罪。尽管如此,在下还是佩服他的勇气,毕竟不是人人都能看到别人看不到的一面。

第二天,我比平时早醒了一小时。醒来后才发现和于惺约的时间是中午,但一想到要一起出去玩这件事,我怎么也睡不着了。
我提前吃过午饭,因为于惺想饭点后再去。临近中午,我收拾好出门,到文体东路的公交站时,于惺也刚好到达。她一袭白裙,仿佛夏日里的一股清风,吹散了我整个夏天的暑气。
我们去了星河城,我和于惺都喜欢看书,星河城里有好几家书店,对我们来说正是好去处。
我们先去了西西弗书店,于惺一看到书店的招牌,就迫不及待小跑过去。到了书店门口,发现我没跟上,才停下等我,脸上带着些许歉意。
“没事,我们进去吧。”
“嗯。”,她轻声回答了我,眼里流露出的尽是对书的喜爱,我在想之前的周末她是不是都在看书。
我们循着书店的指示牌悠闲地走在一叠叠书之间,于惺左看看右看看,时不时停下翻翻样书。
“哇,这里有好多我不知道的书!”,她难得说了一句无关奇妙想法的话,我被她呆萌的样子逗得忍不住发笑。
“哈哈哈,你这样子像是刚从山谷里出来看见广袤世界的小精灵。”
“你笑话我!”
“没有没有,哈哈哈。”
我们继续走着,时不时还小声讨论这家书店哪些地方不如我们兼职的书店,哪些地方值得学习。
走着走着,我们突然都被一本封面画着无数小星星的书吸引住,我和于惺不约而同地拿起样书,翻看了一会儿,然后又不约而同地放下样书,拿起未拆封的新书。
“我想买这本,感觉是一本有趣的书!”,我按捺不住在书海中偶遇一本喜欢的书的喜悦。
“我我我也要这本!”,于惺迅速拾起一本未拆封的《星星的遗物》,激动得结巴起来,逗得我又忍俊不禁。
“哈哈哈,没人跟你抢啦,你看你,都急得结巴了。”
“你又笑话我!”
付完款,我接过收银员递过来的两本书,道了谢,然后和在一旁等待的于惺一起离开了书店。
之后,我们又去了另外两家书店,买了三本书。
不知不觉,已到了傍晚时分,天空的云披上了橙红的纱衣,看起来轻盈绚丽。和于惺一起走在回去路上的我,此刻心里暗自希望这条路没有尽头。
“我有个问题……”,于惺突然开口说道。
“什么问题?”
“为什么你每次买完书都要对收银员说谢谢呢?”,于惺带着疑惑不解的表情说道。
“这不是很正常的事吗?大家一般都会说谢谢吧?”,听了于惺的话,我也疑惑起来。
“可是……谢谢是被帮助的人向给予帮助的人说的……收银员只是在尽自己的职责……并没有给予我们帮助……所以我有点不太理解……”,于惺低头看着鞋尖,断断续续地说道。
“你说得也有道理……”,虽然有道理,但我心里始终觉得于惺说的话很奇怪,似乎,给我一种淡淡的冷漠感……在我看来,没有什么为什么,谢谢是自然而然就说出口的,难道付完款就默默走开吗?我第一次觉得于惺的想法也并非全是奇妙的。
我不知如何回答于惺。我们就这么走着,不知不觉就到了文体东路公交站。我上了车,找到空位坐下,脑海里还在想着于惺刚刚的话,公交车就这么开动了。

知其所以然
什么是莫比乌斯之门?
小孔成像:听导师说,这是前沿课题。目前,物理学界认为莫比乌斯之门能够连接平行世界。物理大神夏洛特认为宇宙中的万事万物都是对称的。半个世纪以来,夏洛特的对称论得到进一步发展,物理学界认为地球是成对存在的,它们位于世界边缘的两侧,就像纸条的两个面,一般情况下是互不相通的,所以我们无法感知另一个世界的存在。但是,某些情况下,两个世界可能会像莫比乌斯环一样连接在一起,两个世界的连接处被物理学界称为莫比乌斯之门。不过,这些还只是假说,并没有实质性的证据。
黑体:楼上已经讲得很清楚了,我再补充一点,5年前,我国物理学家墨图发现并捕获了一种特殊粒子——墨子。墨图发现当墨子汇聚时,会产生一个特殊的磁场,这个磁场能够扭曲空间。墨图推测,当有大量墨子汇聚时,墨子产生的磁场将会打开通向其他空间的通道,这个通道或许就是物理学界所说的莫比乌斯之门。
西线:莫比乌斯之门是物理学界的一个假说,目前尚不知真假,但我确信它存在。我翻阅了近几年的新闻,发现近几年发生的怪事一年比一年多,有自杀者被救后把救人者告上法庭的,有大学老师倡导师生平等被开除的,有长辈要求晚辈直呼自己姓名被晚辈送进精神病院的……如此种种。在了解了莫比乌斯之门后,我终于知道为什么了,这些人或多或少都去过另一个世界,或者他们自己就是另一个世界的人,这就能解释得通他们为什么和正常人不一样了。

自从上次我和于惺分开后,我们都没有再提关于谢谢的问题。她依然时不时冒出些奇怪想法,我也总忍不住好奇,会听听她的想法,有时也逗她玩。
不知不觉,已到了期末。由于这段时间各个科目的实验课挤在一起,周一到周五没有足够的时间安排实验课,连周末也即将被牺牲。我早上已经和店长说明了情况,准备今天下班就不过来兼职了,但还没有和于惺说。
我想约她吃个饭,好好道个别,因为我不来以后,至少有一段时间我们见面的机会就很少了。
临近傍晚,我见于惺在角落看书,便走了过去。
“我……我想和你说件事……”,我支支吾吾开口道。
“怎么了?”,于惺见我这样,想必猜到了什么。
“我……我来不了这边兼职了……学校最近要占用周末做实验……这段时间我只能待在学校了……”
“这样……那你还是先上完实验课吧,到时候放假了也可以过来的。”
“嗯……我……我还想……约你吃晚饭。”
“这个……可是我……我晚上想早点回去……”
“稍微晚一点不可以吗?”,我着急说道。
“我……我还是想……早点回去……也不一定要一起吃饭嘛……”
“那好吧……”,我不得不放弃,于惺显然不愿意一起吃饭,说起来,她似乎从来都是自己一个人吃饭。
“那……你可以告诉我你的号码吗?”,我想抓住任何可以再次见到于惺的机会。
“嗯,可以啊,不过我到了书店一直没信号,有点奇怪。”,她在随身携带的便利贴上写下了号码,然后撕下递给了我。
“没事……以后……有空可以给你打电话吗?”
“好。”,她轻声回答我,如同我第一次见她时那样。
傍晚,天空中云的颜色深而红,让人联想到烤过头的面包。我和于惺并肩走在路上,都没有说话。
临近公交车站,我们发现路旁坐着一个乞丐。我觉得他可怜,就拿出每天带在身上又没有用掉的两张十元给他,然后继续向前走。
“其实……”,于惺突然开口,但似乎有些犹豫,没有说完。
“什么?”
“其实……你可以不用给他钱的……会有专门的机构帮助他……你没有办法辨别真假……容易被骗。”
“难道不知道真假就不帮助他了吗?我宁可被骗,也不想因为自己纠结让本可以得到帮助的人得不到帮助!”,听了于惺的话,我突然按捺不住心中的怒火,对她发脾气道,“为什么你总和一般人想的不一样?有时候让我感觉好冷漠!”
“我……只是……”,于惺显得惊慌失措,眼里似乎还含着委屈的泪水,但怒火中烧的我选择忽略这些,径直走向公交站。
我快步走上发动了引擎的公交车,找到空位坐下,紧闭双眼,把于惺留在了原地。

知其所以然
为什么莫比乌斯之门非关闭不可?
无限剑界:关闭莫比乌斯之门意味着切断两个世界的联系,要说为什么非切断不可,那自然是因为两个世界无法共存了。仔细想想,我们所处的世界尚且纷争不断,楼主还指望我们和其他世界的人能够和平共处吗?
流放地:不知楼主是否知道前不久被端了沙洲基地的组织“和平同构(PH)”?PH的领导人就到过另一个世界,他回来不久就成立了PH,倡导世界统一论。他认为世界应该是一个整体,由一个政府领导,区域间的冲突由政府协调解决,这样才能避免国家之间的冲突和战争。个人觉得这实在可笑,且不说世界之大践行之难,单单领导人该由哪个国家的人出任已是大问题,就算确定了人选,如何保证他不区别对待不同的民族?只要两个世界思想上的差异存在,关闭莫比乌斯之门就是迟早的事。
寒鸦:墨子被发现以后,世界各国都成立了专研组,一是为了率先发现大量墨子汇聚之处,二是为了调查可疑的穿越事件。这下楼主知道关闭莫比乌斯之门并非一时兴起了吧?各国专研组早就发现了莫比乌斯之门的存在,只是没有公开。为什么没有公开呢?因为专研组在调查中发现,另一个世界的人在思想上和我们千差万别,长久下去必定冲突不断,两个世界可能爆发战争,一旦公开将会引起轩然大波。但近几年不知为何,墨子的数量以成百上千倍的速度猛增,墨子在世界上的各个角落汇聚,使得莫比乌斯之门出现在世界各地。没错,莫比乌斯之门并非只有一个,而是如沙砾一般遍布世界。两个世界的人因此频繁往来,各国政府无法控制这样的局面,决定强行切断两个世界的联系。

一夜之间,莫比乌斯之门即将关闭的消息就在网上炸开了锅。
实验课上,我浏览着关于莫比乌斯之门的帖子,脑海里不自觉地浮现于惺说过的话,忽然之间,我想到于惺可能真的来自另一个世界!她的那些奇妙想法只是她那个世界的常识,就像我不用思考就说出口的谢谢。
想到这里,我十分后悔那天冲动对她发脾气,后悔没有和她好好道别!
莫比乌斯之门就要关闭了,我还能再见到她吗?莫比乌斯之门什么时候关闭呢?
我再次拿出手机,翻看着各个网站的帖子。15分钟过去了,我终于发现了相关的字眼,有人说政府原本计划于一周内关闭莫比乌斯之门,但有人走漏风声,致使网上舆论发酵,为避免不好的影响,政府决定即刻着手关闭莫比乌斯之门。
我赶紧退出浏览器,打开手机通讯录,找到于惺的号码,拨了出去,但电话那头只是无情地重复着空号的提示音。我想到于惺来自另一个世界,那边的号码在这边自然打不通。
我顾不得还未结束的实验课,起身跑了出去,一路跑到公交站,冲上公交车。一路上,我只恨公交车的速度慢似蜗牛,我与文体东路的距离长似银河。
快到文体东路时,我又突然意识到今天是周日,于惺今天不会到书店兼职!我瘫坐在座位上,看向窗外,树和路牌被公交车狠狠地甩到后面,天空灰蒙蒙的,像个委屈无奈的小孩。
到了文体东路,我疲惫地拖着身躯,从车上挪到公交站牌前,准备乘坐下一班车回去。天空飘起了小雨,就像我第一次和于惺从书店走过来一样,只是再也见不到她了……
我靠着公交站牌,歪过头看向于惺往日消失的路口。突然,一个身穿白裙的女生出现在路口,快步向这边跑来。
我抬起手揉了揉眼睛,不敢相信眼前的一切,但那个人毫无疑问是于惺。我不自觉迈开了脚步,朝她跑了过去。
我们站着面对着彼此,脸上是会心的微笑!
“我以为……再也见不到你了……”,我小声说道,视线不自觉地移开。
“你又没带伞。”,于惺轻声说道。
“我着急出来……忘记了……”
“没事,我带了。”,她手里握着伞,却一直没打开。
我们撑伞走在文体东路,雨中的风如往日般清爽,吹走了我的不安。
“天气真好啊!”,身旁的女生轻声感叹道,就像我们第一次走向公交站一样。
“是啊!天气真好!”,我也忍不住感叹道。
此时,灰蒙蒙的天空一角出现了微微亮光,不一会儿,光又迅速变亮,并且扩散覆盖整个天空。
我们意识到莫比乌斯之门正在关闭,不自觉地握紧了对方的手。
天空还在继续变亮,我们无法睁开眼睛,但仍感受得到对方的存在。
突然,天空的亮度好像到达了极限,一瞬间,所有的光都消失了,天一下子暗了下来,周围变得漆黑无比。
我知道于惺已经回到了她的世界,因为此刻我已经感受不到她手心的温度了。
天空逐渐恢复为灰蒙蒙的样子,空中依然飘着小雨,远处吹来的风依旧清爽,一切又恢复到了所谓正常的样子。
只是我时常会想念于惺,想念她的奇妙想法,想念她说的“天气真好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