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2021届高三11月百校联盟质检作文:时代偶像导写

2020-12-02 09:12 作者:真相大白的小白  | 我要投稿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董存瑞、黄继光、雷锋、王进喜、焦裕禄等英雄模范形象激励了无数青年,献身祖国建设发展事业;影视明星迷倒了无数青年,人们渴望像明星一样能出名、暴富、光鲜亮丽;比尔·盖茨、乔布斯、李嘉诚、马云、俞敏洪、王健林、马化腾等商界精英红极一时,成为青年们津津乐道的焦点人物;更有每年的感动中国人物,也让人们受到深深地触动;2020年中国武汉成功战胜新冠肺炎疫情后,无数青年开始以挽救生命的医生、护士为心目中的榜样,崇拜他们的专业、勇气和担当……青年人总是存在精神偶像与价值追求,那么我们需要怎样的时代偶像?一个健康的社会应该怎样对待偶像呢?

请结合材料内容,写一篇演讲稿,谈谈你的认识与思考。

要求:自拟标题,自选角度,确定立意;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作文解析

本题属于任务式材料作文,核心话题为“时代偶像”,既然是“任务式写作”,需要把任务指令作为第一切入点,本材料的对象指令:“我们需要……一个健康的社会应该……”,内容和思维指令是:我们需要怎样的时代偶像?一个健康的社会应该怎样对待自己的偶像?文体指令是写演讲稿。

     在写作时应重点突出“我们需要的是能弘扬当今时代积极正面的精神或传递正确价值导向的偶像”,并强调“我们这个健康或正趋于健康或为了达到健康的社会应该崇敬那些真正的偶像(英雄)而非颠倒黑白、盲目崇拜自己所谓的偶像”这个内在的写作要求。写作时需构建上述二元并举的写作框架。

偏离题意的同学,或写成了笼统的“今天的我们应该怎样做”,如“心有所念,奔赴未来”“心怀梦想,方可无畏前行”“择优质偶像,助社会发展”,或写成了“我们怎样向偶像学习或学习偶像的什么”,如“学之以心,待之以恒”“正确心动,落实行动”“选对偶像,学其正道”“向偶像奋进,与时代同行”,或写成了“偶像应该如何做”,如“偶像之责,明心树德”“正三观,立时代楷模”,或写成了“偶像助力青年/中国/时代的发展”,如“漫漫人生路,偶像引前行”“榜样偶像,助力时代前行”等等,均是没有看清任务或是尽管看清任务但没能有效落实任务等。


拟题示例

理性择偶像

树立正确的偶像观

英雄即偶像,念之慎勿忘

择优质偶像,爱之又敬之

以英雄为偶像

抗疫英雄“淬炼”新的偶像观

抗疫英雄理应成为全民偶像

星辰领航,我心随往

崇尚英雄,坚守正道

健康的社会需要优质的偶像

谁该成为当代青年的偶像?

崇尚英雄,是最正的偶像观

新时代,新偶像

偶像,他是我的“不朽”

尊敬的老师,亲爱的同学们:

    大家上午好!

    我们每个人的心底总有那么一个人——他,是人生中前进的方向,是奋斗的答案;他,于我而言是具有非凡含义的特殊存在!今天,我演讲的题目是:《偶像,他是我的“不朽”》。

 或为无悔奉献的英雄模范,或为光鲜亮丽的明星艺人,或为救死扶伤的那一道“白光”,他,各行各业,各式各色……

     而,他的身上总携有令我着迷的微光,他的言行总有我期盼的未来自我的模样,他的一生追求、毕生成就,总是我心底人生水穷处享有的特殊荣光……他,虽千万人中难觅出同一个,但总有些相同的特质蕴蓄在这千千万万个“他”中!

 我想,他,一定是终其一生执着追求梦想的人。“十年以梦为马,一朝惊醒化巨龙。”纷扰复杂的世界,亦能坚守我心中的彼方,“一生”追逐,只为少年那波澜壮阔的梦想,他的坚持铸就了他的不朽。岁月如河,千沙百涛历练过,他,终成了我心底的那份向往,那难言的崇敬!

    我想,他,一定是将责任扛在肩上,使其成为羽翼,飞往草长莺飞、“花团锦簇”之处的人。他的选择,他的担当,总是带有那责任的意味。小到家庭之担,大到社会之责、家国之责、世界之责……勇敢,担当,面对荆棘,不将那责任推与他人,自甘携着沉重之责来守护自我、守护家园!他,也许从未真正活出自我,但在他人心中,已成英雄,青碑不朽。

    我想,他一定是一个心怀众生,感念万物之人,“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以此为人生信条,将自我始终融于生生轮回、一花一木中。“我的目的并不是使我一人富起来,而是使世上的千万人都有能力、有平台、有方式去富起来。”他的看开、洒脱就是他的魅力所在。个人的王霸雄图、千秋万代不是吸引我的原因,那份人格的包容与疏朗才是我追逐的“天空”!

 ……

    “欲买桂花同载酒,终不似,少年游。”同学们,此刻的我们拥有一生当中最宝贵的一份财富,这,就是青春!而年轻的我们更需要那个“他”,那个能成为英雄的“他”,去支持、去鼓励、去引导我们不断奋斗,去不停锻造我们多彩的青春,去拼命收取一代人未来的锦绣河山!他,是我心底的偶像,亦是我人生的方向,更是我一生追求的向往!铭记,崇敬,学习,“他”,就是我人生的榜样!

    大的不朽,是万世流传,载入史册,代代人铭记;小的不朽,是熟识之人镌刻心底,至死难忘……而千千万万的“他”,是我的不朽,更是我们的不朽!

 我的演讲到此结束,谢谢大家!

【荐读】宋仲基VS张火丁,谁是我们时代的偶像

前不久,韩国明星宋仲基在北京举办粉丝见面会,据说入场券被炒到了2万人民币一张,因为现场女粉丝太多,以致男洗手间都被征用。凭借一部电影,一部电视剧,一首歌,甚至仅仅是“颜值”,明星偶像被传媒工业一批批制造出来。疯狂的粉丝不断验证着,偶像崇拜是不讲理性的。但在张火丁身上,我们看到了另一种偶像崇拜。

“灯迷”彻夜排队只为抢到限购的《白蛇传》门票,售票网站一经放票便被“秒杀”。在“相约北京”艺术节闭幕式《白蛇传》的演出现场,戏迷们双手拍红、双脚将地面踏得山响,此情此景与明星演唱会别无二致。只不过,台上的明星身披百年流芳的国粹京剧,自小唱、念、做、打,数十年如一日地如切如磋如琢如磨,才锻造出独此一家的张火丁。

许多人纳闷,张火丁为什么这么“火”?细细想来,这“火”的背后,有艺术规律的必然,也有我们时代的塑造。

张火丁师承程派青衣,被“灯迷”们念念不忘的是她的程派唱腔、程派水袖,程派的手眼身法步。这程派的艺术特色,历经程砚秋、王吟秋、李世济等几代艺术家和几代观众的共同塑造、传承扬弃,方才形成了独特的程派京剧美学。因此,程派艺术的美是深邃的、沉静的,有历史穿透力的,不因时空的变幻而泯灭。张火丁全身心贯注于程派,抛却功利杂念,沉下心、俯下身,向传统的深处求教,学习艺术本身,学习艺术家应有的品格修养。这让她具有了“人艺合一”的独特性。

张火丁又是属于这个时代的。她的“灯迷”以青年人居多,大多拥有良好的教育背景,独立的审美诉求,甚至是新媒体环境下的话语权。《白蛇传》演出之后,颇具专业水准和感染力的剧照剧评“第一时间”呈现在微博、微信公众号上,“灯迷”自身就形成了一个传播平台。可以说,“张火丁现象”是张火丁和“灯迷”共同制造的,二者相得益彰,构成了一种稳定、健康、积极的偶像与粉丝的关系。与此类似的,还有京剧女老生王佩瑜,文化名人白先勇扶植的“青春版”昆曲《牡丹亭》,“雨果奖”获得者科幻作家刘慈欣……我们可以列出一份长长的“文化偶像”名单。

获得“雨果奖”的科幻作家刘慈欣。

厚重博大的中华文化从来不缺少值得追慕的“偶像”。从圣人孔子到舍生取义的屈原,从“仰天大笑出门去,我辈岂是蓬蒿人”的李白到“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的杜甫,从“都云作者痴,谁解其中味”的曹雪芹到“敢于直面惨淡的人生”的鲁迅先生。这些“文化偶像”,承载了源远流长而生生不息的中华文化,为当代人亲近、读懂中华文化打开了一扇“时间之门”。这就是“文化偶像”的力量。

而在这个信息爆炸、价值多元的时代,在文化工业、现代传媒和金融资本不断生产明星偶像、制造话题、争夺“眼球”的语境下,我们的传统文化艺术、当代文化艺术依赖什么去传承去创造?说到底,离不开一个个艺术家的个体,离不开站在艺术家身后支持他们的广大受众。

有人说,戏曲节奏缓慢,脱离时代。而这,正是张火丁、王佩瑜乃至《牡丹亭》的追慕者所珍视的戏曲的味道。舞台上的一桌一椅、演员手足间的一招一式,积淀的都是中华文化之美,令人念兹在兹,回味无穷。也有人说,新科技、新传媒必将推动文化的转型,古老的文化样式被历史淘汰是难以挽回的宿命。然而,文化的转型未必遵循达尔文的“进化论”,甚至文化的真正价值往往历经时间的淘洗,方才真正让人看得清晰。更何况,文化的转型,并不意味着前一种文化就此消亡,或被新兴的文化彻底取代。三五年前,电子阅读风头正劲,人们担忧纸质阅读或将落寞,如今却是电子阅读和纸质阅读各守一端、相互补充,全民阅读总量不断攀升。可见,在新媒介中人类以往各阶段的文化都会被选择性地保留下来。而谁将被保留下来,决定权就掌握在这门文化艺术的从业者,以及真正享有这些文艺创造的受众手中。

英国学者理查德·戴尔在专著《明星》中提出,明星是社会流行趣味的代表,一个国家的社会史可以用该国的电影明星书写出来。在我看来,“文化偶像”本质是一种映像和投射,他(她)是公众文化诉求的承载、自身形象的寄托。沿着这些“文化偶像”的视线,我们也得以看清前行的路。

盼望着,像张火丁、王佩瑜、刘慈欣一样,越来越多的文化创造者成为我们时代的偶像。因为这些“文化偶像”的出现和备受追捧,当代文化可亲可近、熠熠闪光、魅力无限,不断积蓄积极向上的力量。

致敬英烈,更要成为英雄 | 锐评

9月30日,晴空万里,旌旗猎猎。在第五个烈士纪念日,党和国家领导人同首都各界群众代表一起,在天安门广场举行向人民英雄纪念碑敬献花篮的仪式。

     三军仪仗队迈着铿锵步伐,行至人民英雄纪念碑前持枪伫立;奏响《义勇军进行曲》,高唱国歌;全体人员脱帽,向烈士默哀;少先队员献唱《我们是共产主义接班人》;伴着《献花曲》,礼兵将花篮摆放在纪念碑基座上;习近平总书记迈步向前,仔细整理花篮缎带……

    这是一个“国家典礼”,从党和国家领导人到亿万网民,一起表达着对人民英雄们的深切缅怀和崇高敬意。

    为什么要致敬英烈?

    中国人的“文化基因”里,“常思奋不顾身以殉国家之急”是一以贯之的传统,“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是经久不息的追求。

    从中国近代以来的奋斗历程看,没有英烈们大无畏、大无私的付出,就没有新中国今天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历史飞跃。尽享先烈遗泽的我们,恒久铭记、传承砥砺,是对他们最真诚的敬意和谢意。

    然而,现实中,以诋毁、恶搞等方式“污名化”英烈形象的现象时有发生。

    比如,把叶挺烈士的《囚歌》,篡改成低俗内容。 比如,鲜血染红的红领巾上,居然出现了商业广告。

再比如,某高校的官微,竟然一气恶搞了邱少云、黄继光、董存瑞三位烈士。

如何更好地捍卫英烈?

    对此,我们绝不纵容,而法治是最好的亮剑。以法护佑英灵,弘扬英烈精神和爱国主义精神才有更加坚实的基础。

   《民法总则》专门在“民事责任”一章里,对英烈姓名、肖像、名誉、荣誉的保护作出规定。  《烈士纪念设施保护管理办法》《烈士公祭办法》也陆续出台。

今年5月1日,英雄烈士保护法正式生效,捍卫烈士的法网进一步织密。

   同样重要的,是树起榜样的力量。这段时间来,共和国烈士谱中,又多了很多英雄,他们是我们学习的楷模。他们让我们看到,英雄不远,各条战线上定格的斗志昂扬、忘我奋斗的身姿,激励着我们每一个人。

  比如,毕生追求马克思主义真理之光的“红色理论家”郑德荣;

比如,“一朝上岛,一生为国”把生命献给开山岛的王继才;

比如,在大风大浪中捍卫船舰试验平台中船重工三烈士……

   怎样更好地致敬英烈?

   今天,新征程的道路已经开辟,全面小康即将实现,“两个一百年”目标就在眼前。我们靠什么战胜新的挑战,靠的正是人民英雄身上那股子劲儿、那股子精神。

    现实中,每一次对民族忠魂的深深回眸,都是一次传承英烈精神、昂扬奋斗之志的郑重宣誓。学习英烈越勤,心灵共鸣就越响;对照英模越多,行事作风就越正。

     更重要的,是以行动致敬英烈。

   以英烈为榜样,用严格的尺子衡量自己,用更高的标准要求自己,勇做新时代的见证人、担当者、实干家。把崇高理想信念和道德品质追求转化为具体行动,做一个对党对国忠诚尽责、于政于民鞠躬尽瘁的人,做一个义无反顾投身时代洪流、献身复兴梦想的人。

    前连中秋,后跟国庆,今年的烈士纪念日仿若告诉人们,从阖家团圆到国家兴盛,砥柱中流的,正是一个个昂首挺立的爱国者、奉献者、创业者、建设者。纪念他们,学习他们,正是为了让英雄精神照亮逐梦征程。


2021届高三11月百校联盟质检作文:时代偶像导写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