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生(连载三十二)
《牛欣欣传奇第二部:音乐精灵》
第三十二集:武生
陈楠遇见的这位老奶奶原名叫杨玉枝,年轻的时候是一名豫剧演员,从她进剧团的那一天起,就有一个叫徐文德的演员一直在默默注视着她。终于有一天,徐文德抓到了一个机会,在杨玉枝排练结束的时候上前鼓起勇气搭讪道:“你能说一下你是唱什么行当的吗?”杨玉枝一愣,回答:“我们女性还能唱什么行当?不肯定是唱旦角吗。”停了一会儿,杨玉枝打破僵局问道:“你是唱什么行当的?”徐文德回答:“我是武生。”
又一阵短暂的沉默后,徐文德又说:“要不我来给你介绍一下我的行当吧。”杨玉枝同意了。徐文德便顺着话题说开了。
豫剧武生大致可以分为长靠武生和短打武生两大类。长靠武生着靠、箭衣、厚底靴等,讲究威严气度和攻架、造型美,有雕塑感。短打武生着袍衣袍裤、薄底快靴和打鞋等,讲究“快、帅、美、漂”。豫剧多以长靠武生为主。
武生表演艺术是高难度的艺术,要求演员基本功必须扎实,包括腰功、腿功、毯子功、把子功、翎子功、甩发功,以及身形、功架等各方面都有要求,而且必须长期坚持不懈。豫剧武生演员很少涌现著名演员,大概与不少演员急功近利、不愿吃苦有极大关系;而一些愿意吃苦、勤奋练功的演员,却大多缺乏一个好嗓子,为了继续演出,只得走武生的偏冷道路。所以,目前在豫剧界,形成了一个怪圈子:有嗓子的武生,武功不行;有功夫的武生,嗓子不行;缺乏既有好嗓子又有好功夫的演员。
豫剧重唱,以唱为首,以演为辅。武生则是一个唱念做打并重的行当,有时候表演的戏份要大于唱。戏迷中曾出现过两种观点倾向:一是不少戏迷一听是武生,便产生排斥心理,认为武生就是“武”,唱腔上无一可取之处。二是有的戏迷喜欢听武生演唱,却忽略“赏”,对其演绎武生时的眉宇神情、言行举动、武生技巧不大注重欣赏。这两类观点,都是偏颇的欣赏,而不是全面客观地对待武生艺术表演。
杨玉枝又陪徐文德聊了一些家常,之后便离开了。
虽然豫剧团团长没有刻意做媒,但两人毕竟在一个剧团演出,经常在一起合作是在所难免的,而徐文德喜欢杨玉枝这件事,同事们也都能看出来。
后来有一次,剧团的营业情况很好,经理们将收入的钱拿去做生意,不给艺人们发工资,徐文德便替演员们出头,帮大伙儿讨回了工资。这件事使得徐文德在大家眼中的印象变得非常好,认为他是一个值得依靠的人,于是演员们便有意撮合徐文德和杨玉枝,把杨玉枝说的动了心。终于在1937年,两人结婚,之后杨玉枝随夫姓,改名徐艳琴。
可是结婚后,徐文德却表现出自己不讲理的一面。
(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