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筱亭&阿墨】对山歌·小二黑结婚
纯脑洞,勿上升
这是一篇自带BGM的文

故事发生在上世纪四十年代末,阿墨的爸爸妈妈带她回老家相亲。
老家的人纯朴善良,有对歌的习俗。阿墨的爹当时就是赛歌会的头筹,娶到了阿墨貌美聪慧的妈妈。
这厢在村里说书的岳云鹏和孙越俩人开始为自己的徒弟们的终身大事发愁了,头一个徒弟刘筱亭的当然担心最多:长得黑又腼腆得跟只兔子似的,还真不知道咋办。
这时候孙老师突然想起:哎,咱们筱亭会对歌,不如明儿你过生日摆宴款待乡亲,就让小伙子来吧,顺便还能给咱们讨个儿媳妇儿回来。
岳老师叹了口气:借你吉言。
不一会儿,刘筱亭一听说师父委自己以主持生日宴的重任,激动地翻了好几个跟头。
第二天一大早,刘筱亭就开始一边摆宴一边用山歌招待乡亲,其中阿墨和她爹妈也在内。
愉快的一天过得很快,众人感谢小伙子的招待:
山歌好, 好似热茶暖透心。
世上千般咱无份,只有山歌属穷人。
二哥看着阿墨葡萄似的黑亮亮的眸子,笑了:
莫讲穷, 山歌能把海填平,
上天能赶乌云走,下地能催五谷生。
众人唱:
好歌声, 二哥开口赛洪钟,
歌声还比钢刀利,难怪四方都闻名。
二哥对着乡亲们,尤其是阿墨爹妈,谦虚道:
取笑多, 画眉取笑小阳雀,
我是嫩鸟才学唱,绒毛鸭子初下河。
这时候地主的管家来数落只有一块地的师徒几个了。孙老师火眼金睛一看来者不善:
不欠租来水欠债,无亲无故无往来,
我家不是财神庙,财主哪会进香来。
刘筱亭连忙把师弟们护在身后:
天下怪事样样有,敬酒不吃吃罚酒,
山中老虎都见过,难道怕你这条狗。
管家正要命人擒住他,刘筱亭一看到阿墨一家子在坐着认真听,唱得倒更欢了:
不种芝麻他吃油,不种桑田他穿绸,
穷人血汉他喝尽,他是人间强盗头。
【解说员炸鸡腿:二哥你是在用命在追媳妇儿啊】
乡亲们纷纷鼓掌,管家自然气急败坏抓他去财主家,刘筱亭却像根灵活的黑泥鳅一样,翻了个跟头扑通一声跳下河,不一会儿人影就不见了。
晚上,阿墨家收到了一筐土豆和一筐河里的鲜鱼,来送的刘筱亭一看是她来接东西,脸都红了。
阿墨的爹妈正在商量她的婚事,看到刘筱亭来了,阿墨的妈妈提议说:其实今天这个唱歌的小伙子挺不错的,做事利索,为人厚道,还关怀兄弟。
几天后,地主被打倒了,土地全部归还了老百姓。刚好村里又有赛歌会,刘筱亭怕阿墨被别的小伙子抢了,自然必须去会一会。
两个人就这么隔着一条河对歌,后来直接对到了一条小竹筏上,阿墨于是偷偷把绣了一只小黑兔的绣球留在了上边。再后来二哥撑着长蒿带着阿墨拐去了个小河湾,旁边就是一棵求姻缘的大榕树,上边挂满了绣球和红绳。
阿墨不知道有这个习俗,她见刘筱亭因为去停船把绣球还给她,急得唱:
山中只啊见藤缠树啊 世上哪见树啊缠藤
绣球当捡你不捡哎 空留两手啊捡忧愁
刘筱亭一看不然媳妇儿没了,连忙去牵她的手,朗声唱道:
连就连哎 我俩结交定百年哪
阿墨笑着倚在他的怀里,用歌声来和他:
哪个九十七岁死呀
刘筱亭忙不迭接着唱,河对岸的老百姓都听见:
奈何桥上等三年 啊等三年
后边赶来假装散步经过的岳老师和孙老师:哎,咱这小二黑崽子终于开窍一回。
十年后。
二哥:十年了,我还是这里唱山歌最好听的!
阿墨:好听是好听,可你要记得用我熬的梨膏养养嗓子
二哥:遵命嘞媳妇儿
小小黑兔刘雨砚:麻麻我也要!
二哥:好在雨砚遗传了我的嗓子,不然不知道哪里还有优点。
【灵感来源】
歌仙刘三姐有个二哥,也有一副好嗓子,恰好二哥的声音纯净透亮,唱山歌应该非常好听【阿墨同学的原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