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要他干,还是他要干?任正非告诉你:如何释放出员工最大的潜能

2022-11-01 16:16 作者:老方说  | 我要投稿

老板必须比下属和员工有干劲,为什么?

因为老板不拼命干,公司就会倒闭,就赚不到钱,就不能养家糊口,所以老板在创业的时候都是干劲十足,不知疲倦一样。

但当公司度过了最初阶段,老板可能就懈怠了,想着鼓动和指挥别人拼命干,这就是利用资本驱动人力资源放大自己财富规模的逻辑。

就算老板不懈怠,也必须是采取这样的逻辑,这是商业发展的规律决定的。而站在员工的立场上,他们为什么要为了老板和公司拼命干呢?

这是很多老板不理解的地方,不管是动之以情晓之以理、苦口婆心的劝说,还是加强管理的鞭策,都效果了了。

其实问题很简单,关键是解决“要他干”还是“他要干”的观念转变问题,如果是前者,老板无论采取软手段还是硬手段,都不可能激励人心。

只有让员工认识到努力干活有足够的好处,他自己想去干了,他才能释放出最大的潜能。

在这方面,任正非是毋庸置疑的管理高手。任正非总能激发员工的士气,激励他们去艰苦奋斗,奋勇争先。

任正非曾这样告诉华为的干部:

要释放出员工最大的潜能,最有效的途径是改进我们的管理方式,用倾听、尊重、认可与帮助,让每个人“志愿”多付出他的智慧与能量。

如任正非所说,主要是一个态度问题,态度对了,很多问题就能迎刃而解。态度不对,就算方法正确,那也不会取得让人满意的结果。

在管理工作中不能采取高高在上的态度,有些人很幼稚,老想着通过发脾气、骂人、拍桌子等低级手段来吓唬员工,用权位来逼迫员工服从自己,这都是不对的,是没有领导者修养的表现。

作为管理者,你只有将心比心,真心对待员工,以平等的姿态跟他交流,尊重他,认可他的工作,帮助他不断进步,你才能赢得员工的爱戴和拥护。

管理界有个“恩情账户”的说法,很有道理,如果你没有在这个账户里充值,那员工凭什么听你的,愿意百分百服从你的指挥?

我认为上下级之间的“忠诚”很重要,这不是说谁对谁效忠,而是说彼此负责,对工作忠诚,能做到这点的管理者才可以谈领导力的问题。

上下级的交互很重要,人和人的关系都是相互的,你对我好,我才对你好,管理者必须要主动一点去关心员工的利益和前途,这样员工才会把你视为知己,愿意跟你去艰苦奋斗。

这就叫“士为知己者死”,只有营造出这样的管理氛围,工作才能提高效率,不断进步。而且这样可以降低管理成本——自律才是管理的低成本。

另外,时代不一样了,现代企业需要的是有创造力的知识型工作者,这些人是某种程度上的“志愿者”,任正非指出,知识型工作者比管理者更清楚自己的极限在哪里:

严格的制度、惩戒和命令只能管住人的手脚,无法让人“志愿”付出他的“脑”和“心”。

所以,还是要讲“人性化”,要努力激活人才的主观能动性和创造力。

“主、客观两部发动机,主观为自己而奋斗,客观为客户、为国家、为社会。”这是华为组织系统的两部发动机,也是华为取得成功的底层逻辑。

集众人之私可成一人之公,任正非是洞悉人性的大师,他非常清楚人们渴望什么。实际上,“无欲则刚”对大多数人来说都是错误的,每个人都有自私、贪婪、虚荣等欲望,我们必须正视这点,而不是否定它们。

华为公司为什么采取坚持以精神文明促进物质文明的方针?原因就在于物质欲望的满足是基础,员工只有获得物质层面的安全感之后,才会追求个人的成长,上升到精神文明的层面。

这正是任正非高明的地方,他很能把握管理的节奏,能对人性的欲望进行因势利导,“金钱固然重要,但也要相信人内心深处有比金钱更高的目标与追求;尤其是当人们不再一贫如洗的时候,愿景、使命感、成就感才能更好地激发人。”如任正非所说,“如果我们相信员工有精神追求,员工也会被我们的信念所鼓舞。”

在任正非看来,员工是有血有肉的“独立的人”,而不是被随意搬动的“砖头、耗材”,只有设身处地的为他们考虑,理解和支持他们,才能达成个体和组织的合作共赢。

所以,除了态度要积极友好之外,管理者还要胸怀宽广,有识人之明,既要能包容员工的不同个性,又要能用人所长,量才为用,不求全责备。

“当一个人做自己有意愿做、又擅长做的工作时,干劲最足,也最容易做出成绩。”

管理的重要任务就是把合适的人放在合适的位置上,让人与岗位相匹配。任正非所追求的管理境界就是,让员工都能在最佳时段上,走上最佳的岗位,做出最大的贡献。

对任何企业来说,愿意奋斗且有能力奋斗的员工才是企业最大的资产,只有让这些“资产”不断增值,企业才有未来。

《华为基本法》里强调人力资本不断增值的目标优先于财务资本增值的目标,这是非常有智慧的洞见。



要他干,还是他要干?任正非告诉你:如何释放出员工最大的潜能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