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航空先驱——列克星敦级的战前岁月

2022-01-29 12:54 作者:滚呀滚呀的海洋球  | 我要投稿

大人,时代变了

20世纪初的英国还是地球海军的扛把子,日不落的殖民地与其强大的皇家海军保卫着英王治下不列颠的财产,然而广大的殖民地即是大英骄傲的资本又是一个沉重的负担,虽然殖民地广大,但英国本土只有孤悬欧陆的英伦三岛,因此保障本土与殖民地之间的航线就成了皇家海军的头等大事,这项重要的工作一直由皇家海军的巡洋舰们完成,但当第二次工业革命带来的先进技术——动力澎湃的新型蒸汽轮机、坚固的装甲钢与大口径的主炮,使得一种新型军舰的出现成为可能。

当费舍尔勋爵于1904年10月成为新的英国海军大臣后,他立刻开始打造一种新型的战舰——战列巡洋舰。

这种高航速、重火力的新型战舰刚刚诞生就将装甲巡洋舰这一舰种抬棺送走,还成为了直逼无畏舰的海军新宠,英国相继建造了无敌级 声望级与海军上将级,二德子也针锋相对地建造了7艘战巡,日本也通过购买与自建的方式拥有了4艘金刚级,然而一直试图与英国争夺海上霸权的美国却在战巡的建造上放慢了脚步。

最终,在经历了无数次推演、扯皮与演习后,美国海军终于决定建造一艘不同于之前20节铁王八的,拥有33节航速与406主炮的战列巡洋舰——列克星敦级。

经历了数年的设计后,在1920年9月25日,CC—3萨拉托加号在纽约造船公司铺下第一根龙骨,与她一同开工的还有2艘列克星敦级、4艘科罗拉多级与6艘南达科他级,如果这支舰队建成,美国将建立起一支天下无双的海军,取代此时几乎散尽家财的英国成为新一任的海上霸主。

列克星敦级的战巡们也将与日本的天城级和英国G3成为海上快速舰队的中坚力量。

然而,船生就是这么反复无常。

1922年,美国海军修造局的设计师们接到了一项新的任务

各位,之前列克星敦级战巡设计的不错,现在各位请再接再厉把她改成航母吧。

在设计局的一片骂街声中,只有一人显得非常淡定,这个老哥是修造局的负责人罗伯特·斯科特上校,他早在1921年就察觉到战巡怕是保不住了,此时,这老哥已经自己拉着一票人研究了一年该怎么把列克星敦改造成航母,甚至为了不浪费还研究了将列克星敦改装成大西洋邮轮的方案,千里眼了属于是。

就这样,列克星敦级航母的身躯在列克星敦级战巡的尸骸上绽放出鲜花,此时没人知道这种新式军舰不仅取代了原本的战巡甚至以她为核心的新式舰队将会淘汰整个舰炮海军。

当然,此时的斯科特还想不到这些,他现在面临的首要问题就是——要建造一级什么样的航母?

由于此时兰利号还没有服役,战争大学对航母的研究也才刚刚起步,因此此时的美国海军不说对航母一清二楚吧,但至少也可以说是略知一二,而在同时期,英国已经鼓捣出了不少航空母舰可供参考。

当时的英国将航母分成两类——快速航母与舰队航母。

快速航母的航速较快用于配合巡洋舰进行侦查任务给主力舰队开眼。

舰队航母航速较慢与主力舰队一起行动搭载攻击机随时准备给敌方舰队来波在途的空中打击。

实际上早在1918年海军就提出了自己航空母舰的设想,但当时的美国海军只将之作为靠前布置的侦查舰使用,不过在1920年提出的新型航母方案中,出现了一种排水量高达3.9万吨的间距侦查与对舰攻击的多用途航母,虽然由于《华盛顿海军条约》3.3万的吨位限制,1920方案被废弃,但美国海军还是在早期的摸索中走上了未曾设想的道路——快速的打击航母。

这份1920方案也成为了列克星敦级的有利参考,不过。战巡的舰体给了列克星敦级更大的弹药库和更好的鱼雷防护,但战巡的“劣根性”也给这级新航母带来了不少困难。

首先是战巡的舰体使得甲板变窄了许多,加大了飞机降落的难度,机库空间也比1920方案少了百分之十六,烟囱的位置也不尽人意,航速也从34节下降到了33.5节,定倾中心高度从2.19米下降到了惊人的1.52米,为了解决这个问题,两舰不得不牺牲重油的携带量在舰底填充压舱物来降低重心。。

因此,许多人建议使用完成度仅百分之2.5的突击者号进行改造来解决这些问题,不过出于避免资金的过渡消耗,最终被改造的是完成度最高的萨拉托加(35.4)与列克星敦(24.2)

在进行了一系列紧张的设计后,美国的设计师们发现,超重了......华盛顿条约规定的吨位上线仅有3.3万吨,而斯托克的设计是按照4万吨设计的。

不过好在,条约还规定各国有三千吨的多余排水量可以用来增加主力舰的防护,钻了这个空子的设计师们又折腾了几个月才将两舰的排水量控制在了3.6万吨内。

作为代价装甲带的高度从3.66米减少到了2.6米,用来增加防护的吨位反而导致防护变差了。

淡水等物资储备也被缩减用来减重。

终于,1922年4月22日,海军修造局提交了列克星敦级的改造图纸,列克星敦宽大的甲板、巨大的烟囱、耸立的舰岛与八门203主炮都赫然在列。

虽然现在来看航母安装大口径火炮是非常莫名其妙的决定,但在当时那个飞机技术还并不发达的年代,没有人指望靠飞机消灭敌方的舰队,尽管美军的路基航空兵曾在1921年7月击沉了德国战列舰东弗里斯兰号,因此必须考虑航母与敌方舰队交火的可能性,在此思维下,4座双联装203炮塔被安装在上层建筑前后,虽然这样导致主炮无法向左侧射击,但如果将炮塔按在两舷会缩减飞行甲板的宽度,美国人显然抓住了重点,没有为了炮击而削减航空。

但所有的主炮和上层建筑都被部署在右侧导致了列克星敦级天生就自带严重的右倾错误,为了平衡,左舷的重油舱被装上了压舱物,原定的四个弹射器也被缩减至一个来平衡重量。

最终,在经历了种种意外与困难后,1927年11月16日,列克星敦级的二号舰萨拉托加号加入了美国海军,一个月后,她的姐姐,列克星敦号也与12月14日正式服役,这两艘排水量超过三万吨的巨舰将成为航母时代真正的第一章,并与IJN的航母们一起成为下个时代的先锋。

演习!演习!

在列克星敦级刚刚诞生时,其拥有当时世界上最先进的舰体布局,相比于此时用着奇葩三层甲板的赤城和航速缓慢的加贺,列克星敦的造型无疑非常现代,而英国的大型航母由于皇家海军的航空兵被皇家空军抢走,正裹足不前。

而此时的美国海军正在用自己的新玩具实验一个大胆而创新的战术——全甲板攻击理论。

在当时,各国海军对航母的基本认知就是航母的战斗力取决于所搭载舰载机的数量,美国海军自然也在考虑如何搭载尽量多的飞机前往战场并在尽可能短的时间内把他们放飞。

早在兰利号服役时美国海军就在思考一种全新的可能,不同于英、日航母将甲板作为单纯起降飞机的场所,美国海军将面积庞大的飞行甲板也作为了航母武器的一部分,在第九次舰队演习中,萨拉托加在半小时内释放的83架飞机遮天蔽日地席卷巴拿马运河时,航母时代的黎明也随之到来。

萨拉托加号更是在一时之间成为了美国海军的超级明星,萨拉的舰长里夫斯在他的《舰队中的航空兵》一文中明确的指出——航母的侦查能力固然重要,但攻击力才是这一新型舰种最大的价值。未来的海军作战局长福雷斯特·谢尔曼少校也在《航母和巡洋舰设计的若干方面》中指出,萨拉托加和列克星敦凭借着高航速、重火力和强大的舰载机足以胜任对地方主力发动攻击的任务。

得益于此,美国海军彻底放弃了小型航母与慢速航母计划,全力建造大甲板、大载机量和高航速的航母。

然而,虽然战果辉煌,但第九次舰队演习中,与航母攻击性一同被注意到的还有航母的脆弱性,整个演习中,列克星敦被判定沉没两次,萨拉托加更是在一个小时内连续沉没了三次,扮演因故缺席的兰利号的阿卢斯图克号也被击沉了一次,参与演习的航母全军覆没。

因此,这次演习航母和战列舰算是打了个平手,这让一些战列派的军官们窃喜,在他们眼中航母的作用依然是侦查,是战列巡洋舰的上位替代品。

航母生存能力的不足也引起了航空派的思考,他们清楚的认识到,凭借航母上面的火力是没法应对敌方的舰队的,航母必须得到保护,航速够快的驱逐舰和巡洋舰将与航母共同组成舰队保障航母在远离主力舰队行动时的安全。

就这样,传统的以重巡洋舰为核心的侦查舰队被编入了航空母舰成为了航母特混舰队的雏形,但此时美国海军的核心仍然是战列舰,尽管有萨拉托加的亮眼表现,航母在此时依然算不上主力舰。

原因无他——飞机太差。

此时的舰载机还相当原始,F4B和F11C只能搭载100磅的炸弹无法威胁皮糙肉厚的战列舰,T4M鱼雷机的性能也都相当凑合,其搭载的MK7型鱼雷只有100磅的装药,续航力只有366米,航速只有25节,但反应慢半拍的美国海军直到第15次舰队演习才意识到飞机的问题并加紧研究新式舰载机,二战时期登场的无畏、野猫等机型全部开始于此。

但现在,他们还在为了别的问题互相扯皮,于是,为了验证航母究竟是应该与战列舰一同行动还是应该单独行动,第10、11次舰队演习相继召开。

在两次演习中,美国海军清楚的认识到了航母独立作战的重要性,演习中将航母与战列舰混编的一方遭遇了失败。

既然验证了航母的用处,下一步就是实验战列舰了。

第12次舰队演习将是航空母舰与战列舰的直接对抗,进攻的黑方拥有兰利号与全部的战列舰,而防守的蓝方拥有列克星敦与萨拉托加,战列舰仅拥有阿肯色号,在这种悬殊的战力之下,黑方毫不意外地获得了胜利,蓝方的航母仅击沉了兰利号。

但这次演习的过程中,蓝方的航母们始终掌握着战场的主动权,黑方的战列舰一直在被动挨打,完全是靠着血厚防高冲到了任务点。

针对这种结果,战列派洋洋得意地说,战列舰不需要攻击对方航母,因为其无法造成威胁。

但如果从另一个角度来想,在已经被发现的情况下,战列舰根本不可能攻击到航母,他们甚至找不到对方的存在,唯一碰巧发现蓝方航母的是黑方的彭萨克拉号,他很快就被列克星敦的护航舰队击沉。

那么战列舰要如何解决这个问题呢——拥有自己的航母。

结果,第13次舰队演习又回到了老一套,两支拥有航母与战列舰的舰队进行对抗。

演习中萨拉托加与列克星敦几乎同时对对方发动了进攻,互有胜负,但最终的结果是列克星敦脱离大舰队从蓝军左翼位置突然杀出摧毁了萨拉托加的飞行甲板,随后的夜战中黑军的驱逐舰突入敌阵用鱼雷击沉了萨拉托加。

这次演习后,美国海军没有专门举行评价会议,但这并不妨碍他们得出新的结论——海战的情况是复杂的,解决这一问题的方法其实非常简单——多来几艘航母,对于以IJN作为假想敌的美国来说,他们认为自己最起码还要再建造6—8艘航母。

在证明了航母的对舰攻击价值后,航母对海岸目标的打击被纳入了考核,在1932年的第4次海陆联合大演习中海军要求攻占被陆军防守的夏威夷,结果是虽然列克星敦与萨拉托加的空中支援为登陆发挥了重要作用,但萨拉托加被判定击沉,两艘航母上的155架飞机也只剩下了23架,付出如此高昂的代价显然不值,为了再次验证航母对岸攻击价值,在第19次舰队演习中,萨拉托加又一次模拟了对珍珠港的袭击。

这次,萨拉托加趁着天明时从瓦胡岛以北160公里外放出全部攻击机,对珍珠港的航空站、机场、无线电站进行了空袭,彻底摧毁了岛上的航空力量,并没有遭到任何反击的全身而退。

此时萨拉托加也许想不到,在短短3年后,另一批不同的舰队将会对珍珠港进行一次更大的空袭,只不过他们用的是真的炸弹和鱼雷。

随后的第20次舰队演习中老迈的兰利号消失不见,取而代之的是约克城与企业,在第21次舰队演习中,这两艘新舰与自己的前辈列克星敦与萨拉托加进行了一次规模空前的航母对抗,这次演习也是美国海军20年间探索的总结。

美国海军形成了以战列舰为核心,航母作为机动兵力提供侦查、空中支援并在必要时掩护登陆等责任,并形成了以一艘航母、一个重巡分队与一个驱逐舰中队组成的航母特混舰队,与日本将多艘航母集中使用不同,美军觉得多艘航母集中更容易被发现,但这种情况会导致航母协同打击困难,也许仅需要假以时日,美军就会在下一次的演习中尝试航母战斗群的编组作战,但由于国际局势的恶化,1940年的第21次演习成为了绝唱。

匆忙上场

按理来说,在经历了如此多的演习后,列克星敦级的优势与缺点都已经被发觉,但列克星敦始终没机会得到一次彻底的改造。仅仅在1934年拆除了弹射器和36年拓宽了舰首,除此之外别无他物。

但改还是要改的,列克星敦级的排水量随着装备的更新与加装变得越来越大,到了1935年,航母的整个装甲带全部没入了水线以下20厘米的位置,面对这种情况,海军修造局在37年提出了一个针对列克星敦级的大改方案:在右舷加装突出部平衡右侧的重量并增加浮力,同时增加的突出部还能加大储油量、改进损管,加装2台应急柴油机,在萨拉托加号上建立鱼雷炸弹储存运输体系、改进着舰阻拦系统,加宽前甲板并延长后甲板、增加飞行甲板的加油口、加大后部升降机的面积和动力、重新加装2台弹射器、对主机进行大修并更新127高炮的观控设备。

然而,这项计划将会让两舰长时间的离开舰队,但此时的国际形势容不得美国海军这么做,于是39年时这份改造工程被分为了两个阶段实施,两舰将先一步安装侧舷突出部与升降机,但局势的变化要比想象的快得多,40年一开始,整个太平洋就处于剑拔弩张的态势之下,此时美国海军能做的也只能是加装一些如防空炮和雷达之类的小东西了。

造成列克星敦级改造拖延的原因有很多,其中最重要的原因是,美国海军不希望自己最强大的航母离开自己太久,这一点皇家海军的胡德号也是同病相怜,一个忙于演习,一个忙于演戏。

1941年12月5日,列克星敦离开了珍珠港,前往中途岛为那里的海军陆战队运送飞机,2天后,马上就要抵达中途岛的列克星敦收到了珍珠港遇袭的消息,她立刻停下了手头的所有任务带着自己和马润的飞机返回珍珠港并开始搜寻日军的航母,那本应由她送到中途岛的17架轰炸机在10天后独自飞往了中途岛创下了单引擎飞机编队飞行的最长记录。

与此同时,12月7日的萨拉托加号正在圣地亚哥接受12架马润的水牛战斗机并打算将其运往威克岛,接到消息的萨拉托加带着12架水牛赶往了珍珠港,很快,威克岛陷落的消息传来,这12架飞机也被就近分配给了中途岛。

而一直以来在演习中数次交战的列克星敦姐妹也终于得到机会并肩踏上了真正的战场,她们与自己的前辈兰利号、自己的后辈,约克城级与埃塞克斯级将在宽广的太平洋上与IJN的同僚们一决高下,并在这一过程中取代传统的战列舰坐上“海战之王”的宝座。

 

另外,捎带一题,所谓的将重要的航母撤离,仅留下战列钓鱼的珍珠港阴谋就是无稽之谈,我们之前提到了,二战开始之前美国海军的作战中心依然是战列舰舰队,再者,假如美军真的在珍珠港之前就放弃了战列舰,为何还要开工建造南达科他级以及后续的衣阿华级?美国的航母之所以能在战争中有如此多的亮眼表现,正是因为战列舰全灭使得美军不得不思考如何更好的利用航母,然而却被某些上帝视角的人用结果取代了原因。


航空先驱——列克星敦级的战前岁月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