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语言哲思 | 访“贤人”,遇“闲人”

2023-07-03 16:50 作者:咬文嚼字杂志社  | 我要投稿

◎宗守云

《封神演义》第二十四回写道:

(1)文王听渔人歌罢,对散宜生曰:“此歌韵度清奇,其中必定有大贤隐于此地。”文王命辛甲:“与孤把作歌贤人请来相见。”辛甲领旨,将坐下马一磕,向前厉声言曰:“内中有贤人,请出来见吾千岁!”那些渔人齐齐跪下,答曰:“吾等都是‘闲’人。”辛甲曰:“你们为何都是贤人?”渔人曰:“我等早晨出户捕鱼,这时节回来无事,故此我等俱是‘闲’人。”不一时,文王马到。辛甲向前启曰:“此乃俱是渔人,非贤人也。”文王曰:“孤听作歌,韵度清奇,内中定有大贤。”众渔人曰:“此歌非小人所作。离此三十五里,有一磻溪,溪中有一老人,时常作此歌,我们耳边听的熟了,故此随口唱出此歌,实非小民所作。”文王曰:“诸位请回。”众渔人叩头去了。

文王寻访“贤人”,遇到一些渔人,称他们自己就是“闲人”,这是同音词误解现象:“贤人”和“闲人”是同音词,交际一方寻访的是“贤人”,交际的另一方把“贤人”误解为“闲人”,这就是因同音词造成的误解现象。

同音词是两个或两个以上声母、韵母和声调全部相同的词。比如,有两个“黑人”,一是“黑种人”,一是“姓名没有登记在户籍上的人”,这两个“黑人”声母、韵母、声调全部相同,是同音词。

从字形看,同音词可以分为两种。一是同形同音词,就是两个或两个以上同音词字形完全相同。比如“风化”有两个,一是“社会公认的道德规范”,一是“地表岩石因风吹日晒、雨水冲刷等受到破坏或发生分解”。二是异形同音词,就是两个或两个以上同音词字形不同或不完全相同。比如“深渊”和“伸冤”是同音词,字形完全不相同。“财物”和“财务”是同音词,字形不完全相同。

在口语交际中,同音词有时会导致误解。同音词所导致的误解有时是无关紧要的,例如:

(2)我问郭老师“瀑布守门人”这种游戏她听说过没有。我想,她做了一辈子老师,应该对孩子们的把戏了如指掌。

“不知道,但肯定是种湿身游戏。”

“失身?”

“就是互相泼水,弄得像落汤鸡一样吧,大差不差,望文生义就能猜个八九不离十。”(弋舟《瀑布守门人》,《收获》2022年第1期)

例(2)交际的一方说的是“湿身”,而交际的另一方理解为“失身”。虽然产生了误解,但这一误解并没有造成严重的交际冲突。

同音词误解有时会导致严重的交际冲突。例如:

(3)这小伙计是刚来的,不懂规矩,他想看看这桌上坐了几个人,好给端几碗饭。倘是有经验的伙计,在旁边拿眼一溜也就有数了。但这小伙计不懂局,伸着指头一个一个地数。这就不太礼貌了。其实桌上的别人也看见了,都只当没看见。马大手却横了这小伙计一眼,放下手里的筷子问,你数吗?他这一问,又坏了。小伙计听拧了,以为马大手问他数吗,是问他的属相。于是随口答了一句,我属狗。他这一说更坏了,错上加错,也就成了他数桌上的人,是在数狗。这一下马大手更不干了,抄起跟前的酒杯就冲这小伙计扔过去,跟着就骂起来。(王松《春景》,《山花》2019年第7期)

例(3)马大手问小伙计“数吗”,小伙计把“数”理解为同音词“属”,以为是问他属相。他回答“属狗”,于是造成了严重的交际冲突。

一般地,同音词误解是消极现象,容易造成交际障碍,甚至出现交际冲突。但在一些艺术作品中,创作者故意运用同音词误解推动情节发展,造成喜剧效果。例如:

(4)小沈阳:我唱个刀郎的吧。

赵本山:拉倒吧,你唱个屎壳螂的吧。(小品《不差钱》)

(5)小崔:大妈,你们这次到北京是怎么来的?

白云:俺们搭砖机来的。

小崔:那太贵了,我们报不起。

…………

小崔:大叔啊,听说你们这次到北京是搭专机来的?

黑土:啊,是搭拉砖拖拉机过来的。(小品《说事儿》)

例(4)同音词“刀郎”和“刀螂”(方言中指“螳螂”)导致交际中听话人产生误解,例(5)同音词“砖机”和“专机”导致交际中听话人产生误解。这是创作者有意利用同音词误解刻画人物,推动情节,从而达到艺术表现的目的。

(本文刊于《咬文嚼字》2023年第7期《语言哲思》栏目。)


语言哲思 | 访“贤人”,遇“闲人”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