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胶东抗战第一枪:山东抗日救国第三军,战功卓著留青史

2022-09-07 08:10 作者:洪都烟客  | 我要投稿

1937年“七七事变”后,中华民族到了最危险的时候。山东省委迅速制定分区发动抗日武装的十大纲领,计划在山东建立10个军或10个支队,给胶东地区番号为“三”,并派理琪、林一山、宋澄等赶赴胶东,组织抗日武装起义。

编辑

1937年12月24日,随着理琪的一声宣告,山东人民抗日救国军第三军在天福山正式成立,胶东第一支人民抗日武装的大旗自此擎起。

虽然宣称“第三军”,但成立之初,这个“军”只有一个大队,80多人。诞生于天福山的这支革命队伍不仅是一支先遣队,更是一支宣传队。

成立第二天,一大队从沟于家村出发,一路上扩人、扩枪,扩大宣传,将抗战御敌、保家卫国的热情传遍沿途乡村,胶东特委领导下的人民抗日武装力量日益壮大。1938年1月19日,胶东“第三军”司令部和胶东军政委员会成立。在不到一个月的时间里,“第三军”已经扩展到300多人、200多条枪,并决定将主力挥师西进,主动迎敌,奔赴抗战最前线。

彼时,日军铁骑已践踏胶东大地,青岛、烟台、牟平等地被相继侵占。同年2月,向西挺进的“第三军”主力到达东崔家口村,商讨下一步作战计划。

展馆里,一张斑驳的木桌为前来参观的人们还原了当时的场景:略显粗糙的手绘地图上,敌我双方的兵力分布态势却记录得非常详细。当日,理琪和“第三军”其他领导成员在东崔家口村召开紧急会议,决定趁敌伪政权立足未稳突袭牟平城,狠狠地打击日伪政权。

编辑

当晚,“第三军”第一大队和特务队在理琪的带领下向牟平城进发,用一夜急行,于13日拂晓到达牟平城下。日伪政权不得人心,经过数小时的战斗,“第三军”指战员攻入牟平城,活捉了伪县长、伪公安局长,俘虏170余人,缴枪近百支,有力地震慑了那些在战争中奴颜婢膝的汉奸和准汉奸,也让牟平城的百姓近距离接触和认识了这支精神抖擞、信念坚定的人民军队。

13日10时,攻城大部队撤出牟平城进入城南山区,理琪和二十几名指战员来到城东南的雷神庙开会商量下一步行动。没想到,驻守烟台的日军赶到,将雷神庙四面包围。

枪声四起,形势危急,突围已经不可能。理琪等人当机立断,迅速展开反击。战斗从午后一直持续到天黑,英勇的“第三军”指战员们以劣势装备扛下了日军七八个小时的进攻,击毙击伤日军50多人,在胶东打破了日军不可战胜的神话,极大地鼓舞了胶东军民抗战必胜的信心和决心。不幸的是理琪在战斗中中弹牺牲,献出了只有30岁的年轻生命。

雷神庙战斗之后,“第三军”在东崔家口村短暂休整,又踏上西进的道路。在中共胶东特委的领导下,胶东各地纷纷起义,成立了“第三军”第三、五、七、八、九、四十一等大队。为便于统一指挥,4月初在马石店起义队伍合编为第一、二、三路。

一路转移,一路战斗,一路历练成长。不久,“第三军”与掖县玉皇顶起义成立的“第三支队”合编,番号仍为“第三军”。1938年9月18日,中共胶东特委和“三军”总部在掖县召开九一八纪念大会,“第三军”编为八路军山东人民抗日游击第五支队,正式编入八路军序列,成为胶东抗战的中流砥柱。

随后,这支英勇的作战队伍在战斗中逐步发展成为中国人民解放军第41、27、31、32四个军,涌现出“潍县团”“济南第一团”“济南第二团”“塔山英雄团”“守备英雄团”“白台山英雄团”等英雄集体和夏侯苏民、任常伦等一大批全国著名的战斗英雄。在庆祝新中国成立70周年阅兵式上,百面战旗方队中也有五面鲜红的团级英雄战旗来自天福铁军。


胶东抗战第一枪:山东抗日救国第三军,战功卓著留青史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