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平天国首王:范汝增
范汝增(1840年—1867年),广东惠阳人,11岁参加金田起义,被列入“童子军”,主要任务是运输粮食,打“先锋”,即是去地主家征粮,顺便纠察混入内部之清朝奸细。因为天京事变导致损失了不少天国的一些从广西跟出来的老弟兄,为了补充人才缺口范汝增被提拔了上去。
后为侍王李世贤部将。1860年封进天义,授讨逆主将。10月,随军占领浙江严州,旋往安徽休宁,进逼祁门曾国藩湘军大营。12月范汝增与黄呈忠合兵直取宁波布告安民,并申明愿与外国人保持商务关系,取得宁波相当于为太平天国夺取了一座对海外的港口,之后想要购买枪炮会更加方便。
但是有一个问题,宁波是清朝作为对列强的通商口岸之一,就算太平军攻占宁波,但是列强并不愿意就此失去在此地特权,他们与太平军交涉要求承认在宁波的特权。范汝增直接拒绝,表示那是清妖订的,太平天国不可能答应这样的规矩,英法方人员见不答应就另提出条件,将城北炮台拆毁去除防御。
范汝增与黄呈忠一听这条件,骗傻子呢?我不设防让你好打啊?英法看样子是讨不到便宜干脆打吧,1862年5月,英法联军舰队出动步兵,舰队炮击城墙帮助清军攻克宁波。范汝增亲自领兵出城与其交战,联军军官克来吉、赫哈姆、大卫等被击毙或击伤,法国舰队司令耿尼被击毙,英国舰队司令刁德乐克还险些被活捉。
虽然这战绩惊人,但是宁波城墙已经被炸开多处,而且英法十余艘军舰在海上不断炮击清军又在陆上强攻,范汝增与黄呈忠只好带领剩余兵力撤出宁波。鉴于其宁波血战洋人与清妖,还击毙洋人军官多人,范汝增被授首王。
这时的太平天国已经到了后期,1862年3月,曾国荃部离开安庆东下,拉开进攻天京的序幕,各地太平军在敌人的全面进攻下节节败退。湘军开始准备围攻天京,雨花台大战失利,苏浙战场上太平军也被逐渐瓦解消灭。1864年7月湘军攻破天京,范汝增临危受命护送幼天王,带着自己所部兵马拼命突围,自己手上兵马几乎都在突围时损失殆尽。
8月间,护送幼天王到了安徽,结果左宗棠追来只能狼狈逃跑,范汝增只好北上去找遵王赖文光所领导的捻军,1865年5月在高楼寨迎战僧格林沁马队。此战,首王范汝增主攻中路,以步兵硬抗挡住冲击,让任化邦得以率领马队从容从背后杀出,包围了满蒙马队,斩杀马队7000余人,僧格林沁也于此战死亡。
之后就开始流动作战,河南、山东等地都有他们身影,清廷听闻铁帽子王僧格林沁战死,又动用曾国藩上任剿灭捻军,而后见无太大效果又换任李鸿章。1866年,捻军于河南分开为东、西两部,范汝增与赖文光等率东捻军留下与清军周旋。
1866年12月,淮军从山东、河南一直追杀到湖北,而赖文光、范汝增就是躲闪不与清军接战保留实力。淮军郭松林靠此判断捻子是无力决战只能被自己狼狈追撵,结果等到了京山臼口镇后,郭松林跟自己手下4000兵马让人家包了饺子。最好要不是湘军救援郭松林估计就要交代了,4000兵马几乎全完,之后刘铭传又追击赖文光、范汝增,这次又是埋伏,到了伊隆河与刘铭传交战,双方拼的难解难分,任化邦在击败一路清军后带领马队冲击清军,刘铭传没想到还来一路捻军的马队,本人都直接原地坐下准备被俘了。
湘军鲍超突然率“霆军”冲入战场,赖文光等被从后背袭击而且数量上清军又占了上风,只能撤回。这之后刘铭传劫后余生成为先锋,继续与赖文光、范汝增作战。1867年11月,双方在寿光弥河再次交战,这次刘铭传又被包围又是绝望的那种,这次可没鲍超救他了,毕竟伊隆河后他把人鲍超给坑回家养老去了。
结果反转来了!任化邦被叛徒背后开枪射杀,马队没了指挥命令陷入了混乱,战局居然反了过来,范汝增、赖文光他们必须突围,赖文光是跑成了,但是范汝增就倒霉了,突围时身中八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