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相思—王崧舟
王崧舟课例:
优酷:https://v.youku.com/v_show/id_XNDU0NDQ2MjY1Mg==.html?spm=a2h0c.8166622.PhoneSokuUgc_1.dtitle
b站:https://www.bilibili.com/video/BV1Sa4y1v7YC?spm_id_from=333.337.search-card.all.click&vd_source=57f266d34a1afe9dcc8bb30d6f9d3317
课文(五上 七古诗词三首):

导:
在王安石眼中,乡愁就是那一片吹绿了家乡的徐徐春风;而到了张籍的笔下,乡愁又成了那一封写了又拆,拆了又写的家书。那么在纳兰性德的心中,乡愁又会是什么呢?请同学们打开课文,自由朗读《长相思》,至少四遍,前两遍要求读准字音,特别留心这首词当中出现的一些多音字和生词。读后两遍要求在读准读通句子的基础上,争取读出节奏来。
初:
1.读准字音:
谁来读一读这首词?
指出多音字:更;指出生字:聒
谁再来读一读《长相思》?
齐读,读准字音。(师读题目、作者,生读诗词。)
2.读出节奏:
读诗读词我们不仅要把它读正确,读得字字落实,而且还要读出它特有的节奏来。
谁再来读一读这首词,读出它的节奏来?
谁听出来了他的停顿?(点明停顿节奏)
谁再来读准这首词的节奏?争取读得有板有眼。
齐读。
3.读出感受:
读诗读词,我们不仅要把它读得字正腔圆,字字落实,而且还要读出特有的节奏和味道。其实这还不够,我们还要读出内心的感受和感觉来。
说感受:已反复读好几遍了,这首词带给你什么感觉?(用一个词、几个词说一说)
生:思念家乡的感觉;千辛万苦的感觉;牵挂的感觉(根据生成回答适当追问、概括)
齐读,读出思念、艰辛:把这种思念的感觉、艰辛的感觉,通过你的声音传递出来。
师生合作读2次:我读一句,你们读一句,我们配合着读,读出这一份思念之情、艰辛之苦。
(师先读,生后读;生先读,师后读。读出思念和艰辛。)
研:
同学们读这首词的时候感受到了思念、艰辛、牵挂。这种感觉是怎么产生的呢?这首词的哪些字眼、哪些地方会带给你这种感觉?
默读长相思,做记号/批注。
提问检验收获。板书“身”:身体的身、身躯的身 1.作者的“身”在什么地方?
生:在山海关关外(榆关之外)。
继续思考和想象,作者的“身”还可能在什么地方?
生:在去山海关的路上。
生:在山上。(追问:形容一下,你的眼前出现的是怎样的山?用一个词来形容。生:陡峭的山;雪花乱舞的山)
再想想,作者的“身”还可能在什么地方?
生:在营里(在军营的帐篷里)
生:也有可能在水路上(在船上)(追问:当作者的身在船上,你看过去那江面的水,谁来形容一下那是怎样的水?一个词。生:波涛汹涌;)
把作者的身可能在的地方连在一起,用一个词来形容可以怎么说?
生:跋山涉水;南征北战;翻山越岭
这就是纳兰性德的身,身体的身,身躯的身,他的身体经过了崇山峻岭,他的身经过了大河小船,他的身在烈日之下,他的身在月光之下,他的身在风雨之中,他的身在雪花之下。一句话,纳兰身在征途。(板书:在征途)
纳兰身在征途,有多少艰辛,有多少困苦啊。跋山涉水,翻山越岭。这就是词人所处的心境和环境。
读词,读出艰辛:谁再来读一读这一首词?把身在征途的那种艰辛读出来。
我们知道此时此刻纳兰身在征途,那么2.他的心呢,心在哪里?(板书:心)
生:纳兰性德的心在他的故乡
是的,用词中的一个词来说,纳兰性德的心就在他的故园。(板书:系故园)
(...视频断截了...)
你们还看到了怎样的画面?
生:狂风大作,雪花飞舞(风雪交加,天地一片寒冷)
生:纳兰性德的军队在跋山涉水(军人们跋山涉水、翻山越岭)
生:北风呼啸,被吵得睡不着(辗转反侧、难以入眠的纳兰性德)
我们知道这样的画面在纳兰的故乡,在纳兰的故园是不会出现的。那在纳兰的家乡,我们又将看到怎样的画面呢?放飞想象的翅膀,来写一写在纳兰的家乡你又将看到一幅怎样的画面?(配乐,师例举前景,也许在什么时间什么地点纳兰和谁,,,于是你的眼前出现这样的画面,,,)
生分享:在一个月光皎洁的夜晚,纳兰的母亲正在月光下一针一线仔细地缝补着他的衣服,他的妻子正抱着他的儿子在院子里仰望天空,看着月亮。此时他的老父亲从田里回来,正准备将老黄牛关进牛栏里。
师评:好一副温馨的画面,正是这样的温馨,让纳兰性德身在异乡魂牵梦断。
生:那是一个艳阳高照的午后,纳兰一家吃完午餐,他的妻子坐在织布机旁,边哄着孩子睡觉一边织着布,他的大儿子正与邻家的孩子放风筝、捉蝴蝶,一派宁静祥和的景象。
师评:那真是一幅宁静祥和的画面。正是这样的宁静、祥和,让身在征途的纳兰朝思暮想。
生:我看到了纳兰性德的家乡,他的妈妈在为他修补鞋子。妈妈已经七十多岁了,但还是在纳兰性德入睡后修补鞋子,妈妈的针头不像以前那么娴熟了。
师评:是啊,这样的画面让我们不禁想到了“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正是这样的画面,让身在征途的纳兰牵肠挂肚。
然而,我们都知道,这样的画面只在纳兰的心中,只在纳兰的梦中。然而在那个风雪交加的夜晚,这样一个温暖的、祥和的、宁静的梦,却也做不成了。聒碎乡心梦不成。(板书:碎)

在征途之上,没有老母亲为他密密缝制鞋子和衣服的画面。在征途之上只有这样的画面——(生读:)山一程,水一程,身向榆关那畔行,夜深千帐灯。风一更,雪一更,聒碎乡心梦不成,故园无此声。
在征途之上,没有和妻儿围坐在一起有说有笑的温暖的画面。在征途之上只有这样的画面——(生读:)山一程,水一程,身向榆关那畔行,夜深千帐灯。风一更,雪一更,聒碎乡心梦不成,故园无此声。
是的,在这样的夜晚,在这样的征途之上,没有和朋友在一起策马扬鞭欢快喜乐的画面,只有这样的画面——(生读:)山一程,水一程,身向榆关那畔行,夜深千帐灯。风一更,雪一更,聒碎乡心梦不成,故园无此声。
千言万语,千愁万绪,就这样化作了我们眼前读到的纳兰的这一首长相思。我们一起来读(师生配合读)山一程——
这首词读到现在为此,你有什么问题想问一问这位身在征途的纳兰的吗?
生:纳兰你路途中路过的山和水是不是特别特别多?(这是你特别关心的,你担忧着他的安危,是吗)
生:纳兰性德你在帐篷里睡觉时有多么的寒冷?(好一个知暖知冷的孩子,他在关心纳兰的温暖)
生:纳兰性德你在路上是不是真的很思念故乡?(引导发问:我们都知道纳兰十分思念家乡。既然纳兰这么思念家乡,那么你——?)
生:纳兰你这么思念家乡,你为什么不回去呢?
生:纳兰性德你这么思念家乡,你为什么还要去从军呢?
其实这样的问题不光你们在问,当时的纳兰性德也曾经一遍又一遍问自己,他还写过一首词,词名叫《菩萨蛮》,其中就提出了这样的问题——一起读:问君何事轻离别,一年能几团圆月?
你们看,纳兰在问自己呀。谁来问一问?(读词句)
谁再来问一问?(读词句)
纳兰除了问自己之外,还有谁可能也要问一问纳兰?
生:身在郊外的人们(追问:这些人跟纳兰有什么关系吗,他们可能是纳兰的——?他们可能是跟纳兰有过交情的朋友)
此时你就是纳兰的朋友,你来问一问纳兰。(营造纳兰从军情景,读词句)
除了纳兰的朋友在问纳兰,可能还有谁最想问纳兰的?
生:他的亲人想问纳兰(追问:他的亲人当中最想问纳兰的是谁?他的老母亲。)
此刻你就是他的老母亲,你来问一问儿子。(营造纳兰从军情景,读词句。指导读:母亲问儿子,这里的君应该改成?儿。再来问一问。问儿何事轻离别,一年能几团圆月?)
朋友会问,母亲会问,还有谁会问纳兰?
生:纳兰的妻子
现在你就是纳兰的妻子,你来问一问他。(营造纳兰从军情景,读词句。指导读:妻子问丈夫,这里的君可以变成?夫。再来问一问。问夫何事轻离别,一年能几团圆月?)
朋友在问,母亲在问,妻子在问,你们别忘了纳兰的膝下还有谁?
生:儿子
没错,你现在就是他的儿子,你来问一问父亲纳兰性德。(营造纳兰从军情景,读词句。问父何事轻离别,一年能几团圆月?)
朋友在问,母亲在问,妻子在问,还有儿子也在问。我们也再来问一问纳兰——(齐读:)问君何事轻离别,一年能几团圆月?
(板书:轻)轻离别,你们竟然都说我轻离别,纳兰真的是轻离别吗?
(齐读)你们来读一读我的《长相思》。
这是我为你们写的长相思啊。来,我来问问我的朋友,我是轻离别吗?不是。你从哪儿看出来我不是轻别离的?
生:我从聒碎乡心梦不成,故园无此声,这里看出纳兰你不是轻离别。(追问:那我是?被迫。我是重离别呀。板书:重)
来,我再来问问我的老母亲。我一次一次的从军是在轻离别吗?
生:身向榆关那畔行,夜深千帐灯。纳兰的身在跋山涉水,但是他的心是在故乡的。(指导:现在你就是老母亲,儿子就在你前面。你再说。你的身在跋山涉水,但是你的心在故乡。追问:你怎么知道我的心是在故乡的?聒碎乡心梦不成,故园无此声。)
我想再问问我的妻子,我是轻离别吗?
生:不是。(追问:此时我最想念的是谁?亲人)
我再来问问我那调皮的儿子,为父是轻离别吗?
生:不是。身向榆关那畔行,夜深千帐灯。你的身虽然在外面,但是你的心却是在这里的。
说原因:其实啊,纳兰有一个特殊的身份,他是康熙皇帝的一等侍卫,大内高手。所以他责任在肩,重任在身,当皇帝有令的时候他不得不随从。然而他的心中却永远装着他的故园,牵挂着他的亲人。于是在为国和思乡之间,他的心永远是那样的纠结,那样的难受。我们怀着这样的感受,再读纳兰性德的《长相思》。
山一程,水一程,程程都是——长相思
风一更,雪一更,更更唤醒——长相思
爱家乡,爱亲人,字字化作——长相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