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光眼滤过手术后瘢痕化,亟待解决的术后瓶颈解决了?
又有新转机!青光眼滤过手术后瘢痕化,亟待解决的术后瓶颈解决了?
抗青光眼手术作为青光眼治疗的最后一道壁垒,可以说是青光眼患者与疾病长期抗争后的背水一战,随着眼科学尤其是青光眼专业的不断创新和进步,抗青光眼手术越来越多样,控制眼压的效果也越来越得到肯定。多数手术方式都可以在术后早期获得良好的手术效果,但抗青光眼术后瘢痕化一直以来仍然是眼科医师和青光眼患者面临的共同挑战。

近年来,西安爱尔古城眼科医院在预防青光眼术后瘢痕化的问题上也在不断深入,以获得更好的术后抗瘢痕和纤维化效果,该院青光眼学科带头人张德秀教授就从新药物、新材料等不同角度入手,以求达到长久、平稳控制眼压,维持手术效果的目的。
据张德秀教授介绍,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是一种复杂的神经退行性视网膜病变,表现为不可逆的视野丧失,与小梁网房水流出阻力增加及视神经乳头视网膜神经节细胞轴突损伤有关。眼压的升高是目前唯一可改变的与青光眼相关的危险因素,降低眼压仍然是目前唯一被证实有效的青光眼治疗方法。
“在众多治疗手段当中,青光眼滤过手术是较为常用的手术方法,通过人工开辟的一条新通道,将房水引流至眼外,从而降低眼压,是治疗药物难治性青光眼较有效的方法。然而,由于手术部位结膜常瘢痕化愈合,降低了滤过强度,大大影响了手术成功率。”张德秀教授指出。
GFS后伤口的愈合十分复杂,手术成功需要组织建模和疤痕化之间达到平衡,以维持适当的滤过强度。
手术过程中结膜组织血管的破坏以及渗出物、激素对结膜成纤维细胞的刺激作用,是术后滤过性水泡纤维化的重要原因。目前抗纤维化药物如糖皮质激素、5-氟尿嘧啶(5-fluorouracil,5-FU)、丝裂霉素C(mitomycin-C, MMC)在临床中得到广泛应用,但术后眼压低、眼内炎、前房漏等副作用限制了其应用。
迫切需要制定安全有效的策略来改善GFS后的伤口愈合和抑制瘢痕形成。追随这一热点,张德秀教授也关注到了近年来全球眼科学者在青光眼术后抗瘢痕化方面也有了更多研究和应用尝试,比如IP-10肽:
新机制、新通路:为临床新药作序
IP-10肽
纽约大学的Yates教授团队近期研究在兔眼实验中探讨了IP-10肽(IP-10p)的抗代谢作用,获得了较为满意的结果,发表在Clinical & Experimental Ophthalmology杂志上。
IP-10p是一种ELR阴性的CXC趋化因子模拟物及成纤维细胞功能抑制剂,具有较好的抗代谢作用,可用于GFS治疗的辅助用药。该研究对兔眼实施青光眼滤过手术,设立IP-10p组、MMC组、IP-10p/MMC联合组及BSS空白对照组。
研究发现:
①与空白对照组相比,IP-10p处理的滤过泡胶原沉积明显减少,细胞密度和疤痕形成程度也呈现降低趋势。
②与空白对照和MMC组相比,IP-10p组滤过泡血管化程度更低。
③此外,与单纯MMC治疗相比,IP-10p/MMC联合治疗的患眼,滤过泡结膜杯状细胞数量有明显的增加。
IP-10p减少术后炎症和纤维化。与MMC治疗组相比,IP-10p治疗组的眼睛出现炎症减少的表现。应用IP-10p或MMC/IP-10p联合治疗的眼睛炎症相似。
简单来说,与单纯对照组或MMC相比,IP-10p显著减少了组织学瘢痕表现,且对结膜的损伤也不明显,今后可能成为GFS患者的辅助治疗方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