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星照耀中国》相关内容
《红星照耀中国》 1.《红星照耀中国》的作者是美国记者(斯诺)。《红星照耀中国》为了在国民党统治区出版方便,曾易名(西行漫记)。 内容概括:本书记录了1936年6月至10月,斯诺在以延安为中心的陕甘宁边区进行实地采访的所见所闻,向全世界真实报道了中国和中国工农红军以及许多红军领袖、将领的情况。毛泽东和周恩来是斯诺笔下最具代表性的人物形象。 “红星”的含义:中国共产党及其领导的红色革命犹如一颗闪亮的红星,不仅照耀着中国的西北,而且必将照耀全中国。 2.书中描述了毛泽东、朱德、周恩来、博古、张闻天、彭德怀、贺龙、徐向前、徐海东等红军领导人。 3.“这时,突然出现了一个清瘦的青年军官,长着一脸黑色大胡子的他走上前来,用温文尔雅的口气向我打招呼:‘哈喽,你想找什么人吗?’”他是用英语讲的,这个人是(周恩来)。 4.在《苏维埃的掌权人物》、《一个共产党员的由来》中,我读到了年届不惑的。他的童年、在长沙的日子、革命的前奏、国民革命时期、苏维埃运动、红军的成长、不仅呈现了他个人的成长轨迹,而且呈现了红军的成长历史,他是(毛泽东),我还读到了书生出身的“造反者”(周恩来),他是大官僚家庭的儿子,先后就读南开中学、南开大学,先后在法国、英国、德国学习,先后组织了上海罢工、(八一起义),是党的创建人,是著名的革命组织者……无私地忠于一种思想,从不承认失败的不屈不挠的精神,都包含在这个红军创建者的故事中。 5.美国著名记者埃德加·斯诺在《红星照耀中国》一书中写道:“冒险、探索、发现、勇气和胆怯、胜利和狂喜、艰难困苦、英勇牺牲、忠心耿耿,这些千千万万青年人的经久不衰的热情,始终如一的希望,令人惊诧的革命乐观情绪,像一把火焰,贯穿着这一切,他们无论在人力面前,或者在大自然面前,上帝面前,死亡面前,都绝不承认失败。”这是斯诺对红军长征的评价。 6.埃德加·斯诺在《红星照耀中国》一书中写道:“在西安进行的这场军事政变时机抓得很好,执行得也十分利落……使中国最终站到了即将来临的世界反法西斯斗争一边。”斯诺所说的“这场军事政变”是指(西安事变) 7.《红星照耀中国》被誉为是研究中国革命的“经典的百科全书”,该书真实地记录了作者斯诺自1936年6月至10月在我国西北革命根据地进行实地采访的所见所闻。斯诺可能报道了(A)A、工农红军在会宁会师B、刘邓大军千里跃进大别山C、台儿庄战役胜利D、西安事变和平解决 8.苏维埃政府对农民最有重要意义四项举措:重新分配土地,取消高利贷,取消苛捐杂税,消灭特权阶级。 9.苏维埃政府对春耕工作做怎样的批示?进行广泛的宣传,争取农民自愿参加,不要有任何强迫命令。 10.在来到中国进行国际援助的众多国际友人中最杰出的三位美国记者是谁?他们记录中国历史的著作是什么?埃德加·斯诺《西行漫记》,尼姆·威尔斯《续西行漫记》,哈里森·福尔曼《北行漫记》。 11.简述斯诺从李长林口中得到的贺龙印象。①贺龙是个大个子,像只老虎一样强壮有力。他已年过半百,但仍很健康。他不知疲倦。②贺龙对有钱人的仇视,据说,如果贺龙还在二百里外的地方,地主士绅都要闻风逃跑,哪怕有南京军队重兵驻守的地方也是如此,因为他以行军神出鬼没著称。 12.简述《西行漫记》一书中斯诺的彭德怀印象?①乐观、豁达、勇敢的精神品质。②彭德怀大公无私,他唯一的个人衣服,就是这件用缴获的降落伞做成的背心。他为这件战利品而孩子气地得意,表现了他率真的个性,作者是很欣赏的。③“兔子一般窜了出去”,抢先到达山顶,不仅表现彭德怀身体健康、动作敏捷,还体现了他作为一名统率大军的指挥员不失活泼、天真的个性。 13.朱德妻子康克清眼中的丈夫的性格是什么?一、天性极端温和;二、对一切大小事情都十分负责;三、喜欢跟一般战斗员生活打成一片,经常和他们谈话。 14.红军在井冈山运动时期采取的四个口号是敌进我退;敌驻我扰;敌疲我打;敌退我追。15.斯诺说:“总司令被逮这一惊人事件把中国历史引导到了新的方向”,你是怎么理解的?斯诺所说的“总司令被逮这一惊人事件”是西安事变,又称双十二事变,是张学良和杨虎城于1936年12月12日,在西安发动的直接军事监禁事件,扣留了蒋中正,目的是“停止剿共,改组政府,出兵抗日”,西安事变最终以蒋中正被迫接受停止剿共一致抗日的主张,导致了第二次国共合作而和平解决。 16.在紧急状态下,苏区教育制度分为哪三部分?第一部分是学校,都是苏维埃办的;第二部分是军队,是红军办的;第三部分是社会,是共产党各组织办的。 17.在斯诺的笔下,毛泽东是什么样的人?第一:毛主席是个非常精明而又博学多才的知识分子; 第二:毛主席是个天才的军事家和政治战略家; 第三:毛主席代表了中国人民大众的迫切要求; 第四:毛主席是个苏区人民拥护他,南京政府却对他恨之入骨的人; 第五:毛主席生活简朴,廉洁奉公,能吃苦耐劳,身体像铁打的。 18.斯诺认为“毛主席及其指挥下的红军之所以能克服重重困难,杀出一条血路胜利到达陕北”的原因是什么?第一:共产党的正确领导;第二:苏维埃人民及其干部的超人的忍耐力和革命的热忱;第三:革命干部中的人才特别精干、英勇和忠诚。 19.斯诺第一次由周恩来引见毛泽东之后,对毛泽东的第一印象是什么?毛主席“是个面容瘦削、看上去很像林肯的人物。个子高出一般的中国人,背有些驼,一头浓密的黑发留得很长,双眼炯炯有神,鼻梁很高,颧骨突出。我在一刹那间所得的印象,这是一个非常精明的知识分子的面孔” 20.斯诺于1936年6月到苏区临时首都(保安),采访了毛泽东并搜集到有关红军长征的第一手资料约20天后,斯诺一行到达红军西方野战军司令部所在地——(预旺堡),受到红军的热烈欢迎。(彭德怀)、聂荣臻、左权等人在一个场院上为他们举行了欢迎大会。21.斯诺在《红星照耀中国》一书中写道:“在某种意义上讲,这次大迁移是历史上最大的一次流动的武装宣传。”文中的“大迁移”是指工农红军的万里长征;文中的“武装宣传”是工农红军的万里长征,成为“革命的播种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