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旧文回顾】大德行与大智慧(秋思)

“口传心授”一直是梨园师承的不二法则,虽然现在有新型的戏校教学体制,但一对一的“口传心授”还是被大多数老师和学生所认可并发扬光大着。“口传是大德行,心授是大智慧”,这是郭德纲的原话,的确如此,“口传”,老师愿意把自己一辈子的所学以及演戏感受和体会传授给学生,那是多大的德行,尤其是在戏曲鼎盛时期,人人都靠吃戏饭买房买车,养家糊口,“心授”更是体现了传统儒家文化的精粹,学生认认真真的传承老师所教的玩意儿,并能发扬光大,这发扬光大的不仅是老师教的玩意儿,更多的是对前辈的尊重和孝道。
B站发过白洪亮演出的《贵妃醉酒》的一个版本,不少人对此感兴趣,希望能看到他更多视频,经白洪亮先生同意,我将这出《醉酒》的首演视频上传发布,如能对宣传“梅派”有所帮助,也算略尽绵薄之力了。
白洪亮的这出《醉酒》完全得自张先生真传,真“口传心授”,张先生把很多自己的再创造和独到见解毫无保留的传授给了自己的学生,比如“海岛冰轮”的特有身段,再比如高力士第一番儿敬酒的时候,杨玉环有个推桌子的动作,而后念“好,如此呈上来”,再接唱“通宵酒……”,梅大师是推着桌子唱完整一句唱腔,张先生觉得这里时间太长,如果身段不够漂亮的话可以做适当的变化,白洪亮演出的时候,虽然沿用了梅大师的演法,但张先生的这些宝贵经验却得到了很好的传承。
现在有很多人觉得,今天科技如此发达,在学戏的时候看看录像,听听录音就可以了,其实他们还是没有明白“口传心授”的高深奥妙,再发达的科技和设备也替代不了人的创造力和主观能动,一些舞台上的细微变化和独特理解创造是通过“口传心授”得以传承的,靠“录先生”是永远无法实现的。
前不久在B站看到一则票友练习《醉酒》视频,举手投足,完全张春秋先生路数,一问,果然得自白洪亮先生的传授,一喜,张先生艺术得以传播,二喜,还是有人明白实授与“录老师”的区别,特别希望这样的传承能被看见,并得到发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