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摧刚为柔

2021-12-22 08:48 作者:平平静静哒  | 我要投稿

曹丘之德

一诺千金


《史记·季布栾布列传》


【原文】


季布者,楚人也。为气任侠,有名於楚。


项籍使将兵,数窘汉王。及项羽灭,高祖购求布千金,敢有舍匿,罪及三族。


季布匿濮阳周氏。周氏曰:“汉购将军急,迹且至臣家,将军能听臣,臣敢献计;即不能,原先自刭。”


季布许之。乃髡钳季布,衣褐衣,置广柳车中,并与其家僮数十人,之鲁朱家所卖之。


朱家心知是季布,乃买而置之田。诫其子曰:“田事听此奴,必与同食。”


朱家乃乘轺车之洛阳,见汝阴侯滕公。滕公留硃家饮数日。


因谓滕公曰:“季布何大罪,而上求之急也?”


滕公曰:“布数为项羽窘上,上怨之,故必欲得之。”


朱家曰:“君视季布何如人也?”


曰:“贤者也。”


朱家曰:“臣各为其主用,季布为项籍用,职耳。项氏臣可尽诛邪?今上始得天下,独以己之私怨求一人,何示天下之不广也!且以季布之贤而汉求之急如此,此不北走胡即南走越耳。夫忌壮士以资敌国,此伍子胥所以鞭荆平王之墓也。君何不从容为上言邪?”


汝阴侯滕公心知硃家大侠,意季布匿其所,乃许曰:“诺。”


待间,果言如硃家指。


上乃赦季布。


当是时,诸公皆多季布能摧刚为柔,硃家亦以此名闻当世。季布召见,谢,上拜为郎中。

孝惠时,为中郎将。单于尝为书嫚吕后,不逊,吕后大怒,召诸将议之。


上将军樊哙曰:“臣原得十万众,横行匈奴中。”


诸将皆阿吕后意,曰“然”。


季布曰:“樊哙可斩也!夫高帝将兵四十馀万众,困于平城,今哙柰何以十万众横行匈奴中,面欺!且秦以事於胡,陈胜等起。于今创痍未瘳,哙又面谀,欲摇动天下。”


是时殿上皆恐,太后罢朝,遂不复议击匈奴事。


季布为河东守,孝文时,人有言其贤者,孝文召,欲以为御史大夫。复有言其勇,使酒难近。


至,留邸一月,见罢。季布因进曰:“臣无功窃宠,待罪河东。陛下无故召臣,此人必有以臣欺陛下者;今臣至,无所受事,罢去,此人必有以毁臣者。夫陛下以一人之誉而召臣,一人之毁而去臣,臣恐天下有识闻之有以闚陛下也。”


上默然惭,良久曰:“河东吾股肱郡,故特召君耳。” 布辞之官。


楚人曹丘生,辩士,数招权顾金钱。事贵人赵同等,与窦长君善。


季布闻之,寄书谏窦长君曰:“吾闻曹丘生非长者,勿与通。”


及曹丘生归,欲得书请季布。窦长君曰:“季将军不说足下,足下无往。”


固请书,遂行。使人先发书,季布果大怒,待曹丘。


曹丘至,即揖季布曰:“楚人谚曰‘得黄金百斤,不如得季布一诺’,足下何以得此声于梁楚间哉?且仆楚人,足下亦楚人也。仆游扬足下之名于天下,顾不重邪?何足下距仆之深也!”


季布乃大说,引入,留数月,为上客,厚送之。


季布名所以益闻者,曹丘扬之也。




【今译】




季布楚国人,是秦朝末年楚汉相争时楚霸王项羽帐下五名大将之一。他说话办事十分讲信用,为气任侠,好逞意气,颇有侠义心肠,凡是他答应的事情一定做到,从不违约,又肯帮助别人,因此在楚国很有名气,也很受人尊重。



项籍派他率领军队出战,他在项羽部下带兵时,曾把刘邦打败了好几次,多次使汉王受到困窘,被他逼得走投无路,险些丢了命。





等到项羽被围自杀死了,项羽灭亡,季布就逃亡了。


汉高祖刘邦做了皇帝,“购求千金”,就悬赏千金,缉拿季布,并传令如果有人胆敢舍匿,窝藏季布,罪及三族,就要罪连三族。




起初,季布躲藏在濮阳一个姓周的人家里。后来,捉拿他的风声更紧了,周氏对季布说:“汉朝悬赏捉拿将军很紧急,迹且至这里,已经快追踪搜查到我家来了,将军您若能肯听从我,我才敢出个主意,献个计策;

如果不肯听从我,我情愿先自杀而死。”


季布答应,听从了他的计策。



季布让周氏对自己施以“髡钳”之刑,剃去头发(剃光头),带上颈箍(用铁圈束颈),衣褐衣(穿上粗制的衣服),化装成劳工,似一名“钳奴”,安置在运货的大车里,并且和他的家僮几十人,混在一起送到鲁地的朱家(山东一个叫朱家的人)的住地,卖掉他们。



义士朱家心里知道是季布,也就把他当佣工买了下来,安置在田里劳动。




朱家告诫他的儿子说:“田里的事情,要听从这个家奴的吩咐,你一定要和他同食,一道吃同样的饭食。”



朱家很欣赏季布,于是乘坐马车专程到了洛阳,拜见了刘邦的老朋友汝阴侯滕公(夏侯婴)。




滕公留朱家喝了几天酒。朱家想趁机说动滕公,请滕公向刘邦说情,希望能撤销捉拿季布的通缉令,朱家对滕公说:“季布究竟犯了什么大罪,皇上竟要这样紧迫地追捕他?”


滕公说:“季布多次替项羽窘困皇上,使皇上吃了败仗,皇上怨恨他,故必欲得之,所以一定要捉到他。”






朱家又问:“你觉得季布这个人怎么样,你看季布是怎样的人呢?”






滕公说:“他是个有才能,贤能的人。”




朱家说:“臣各为其主用,人臣都替他的君主效劳,季布替项籍效力,是他的职责罢了,并不为过。难道能把项氏的臣子都诛杀掉吗?如今皇上刚得到天下,不求虚涵天下,却以己之私怨,只为个人的怨恨去悬赏追捕一个战败的人,皇帝岂不是向天下人显示的胸怀这样狭窄,器量狭小呢!




“况且,凭着季布的贤能,若汉王朝紧紧的追捕又如此急迫,朝廷逼得他太急,这样他不是向北逃奔匈奴,就是只好往南走投靠诸越了。


“这种忌壮士,嫉恨勇士就是资助敌国的举动,而君王的大忌就是将自己的贤士送给敌国,伍子胥所以要鞭打楚平王尸体的教训还不是深刻吗?


“您何不在闲暇时找机会把这些道理对皇上说说呢?”


汝阴侯滕公听罢,心里知道朱家有位大侠客,猜想季布一定是藏匿在他那里,便答应日后把季布进谏给刘邦,说:“好。”


滕公(夏侯婴)等待机会,果然把朱家的意思转达给刘邦,向刘邦进言奏明。





刘邦从大局考虑,终于赦免了季布。


当时,这个时候的人们都说季布能软化硬的东西,称赞季布能“摧刚为柔”,变刚强为柔顺,朱家也因此在当时出了名,名闻当时。


季布被刘邦召见,谢罪以后,刘邦任命他做郎中官。

季布为人耿直,汉孝惠帝的时候,季布担任中郎将。匈奴王单于曾经写信来侮辱吕后,为书嫚吕后,出言不逊,吕后大为恼怒,召集众位将领商议这件事。


上将军樊哙说:“我希望领十万兵,横扫匈奴。”



各位将领们都阿谀奉承吕后的心意,齐声说 “好”。


季布却说:“樊哙这个人真该斩首啊!当年,高帝曾领兵四十几万之多,尚且被围困在平城,如今樊哙怎么能用十万士兵就能横扫匈奴呢?这是当面撒谎!再说秦王朝正因为对匈奴用兵 ,才引起陈胜等人趁机起义造反。至今战争的创伤还没有治好,创痍未瘳,而樊哙又当面阿谀逢迎,想要动摇天下,使天下再动荡不安。”



这时,宫殿上的百官都感到惊恐,吕太后因此罢朝,宣布退朝,终于不再提起攻打匈奴的事。


季布出任河东郡守,汉孝文皇帝时,有人说季布贤能,汉孝文召见他入朝,准备升任他作御史大夫。


又有人说他勇敢,但酗酒任性,好发酒疯,难以亲近,使酒难近。



至,季布到达京城长安,留邸一月,在宾馆里居住等了一个月,见罢,被皇帝召见后。


季布因此对皇上说:“我没有什么功劳,却受的您的恩宠,待罪河东,能在河东郡任职。


“现在陛下无缘无故地召见我,这一定是有人妄誉我来欺骗陛下;如今我来到了京城,无所受事,没有接受任务,遣回原郡,这一定是有人在您面前毁谤我。





“陛下因为一个人的称誉就召见我,又因为一个人的毁谤而去臣,就遣送我回去,我恐怕天下有见识的人听说这件事后,就有根据窥探出陛下的深浅了。”



皇上默然不作声,觉得很难为情,沉默而惭愧,过了好久才说:“河东郡是我的股肱之郡,对我来说是一个最重要的郡,好比是我的大腿和臂膀,故特召君,所以特地召见你啊。”


季布就辞别了皇上,回到原任上(河东守)。


当时有个叫曹丘的人,是季布同乡,也是楚国人,是个能言善辩的雄辩辩士,专爱结交有权势的官员,多次借重权势获取钱财。


曹丘曾经侍奉过权贵赵同等人,又与窦长君交善,很要好。




季布听说了,寄信劝窦长君不要与曹丘来往,说:“我听说曹丘是小人之辈,并不是忠厚的人,勿与通,您不要跟他交往。”


后来曹丘回故乡,听说季布做了大官,想到自己与窦长君的交情,便要求窦长君写一封把自己介绍给季布的介绍信,去见季布。


窦长君劝曹丘说:“季将军不喜欢您,您还是不要前往为好。”


曹丘硬要去见季布,反复再三请求窦长君写信,终于得到了一封信,就启程去了。




曹丘派人先把窦长君的介绍信送给季布,季布接到信后果然大怒,气哼哼地等着曹丘来找他,准备奚落曹丘一番。


曹丘一到,见了季布便向他作揖,深深打躬施礼,并且说了一大堆恭维的话,说道:“咱们楚国流传着这样的谚语 ‘得黄金百,不如得季布一诺’,(楚国的人们常常说得到黄金百斤,不如得到季布的一句承诺)。


您知道您是怎么能在梁、楚一带获得这么大的名声美誉的吗?况且我是个楚地人,您也是楚地人,我们是同乡,我在天下各地四方周游,到处宣扬您仁义忠信的好名声,难道我对您的作用还不够重要吗?而您为什么要这样坚决地拒绝我,距仆之深呢!”


季布听了这段话,于是很高兴,顿时改变了态度,把曹丘生领进内室,留住了几个月,把他当作贵客,视为上宾来招待,临走时,季布还重重地送礼物给他,送了他一份厚礼。




季布的名声之所以能够日益传闻,远播,名声越来越大的原因,是因为曹丘替他宣扬起了一定的作用啊。



(因此,后人形容宣扬别人长处,并乐于荐贤这种美德,就叫“曹丘之德”)。





【赏析】

秦末楚国人季布,个性耿直,说话、办事十分讲信用,恪守信义,他从不轻易对别人许诺,但只要他答应的事情,无论多么难办,他都想方设法努力办到。因此,大家都称赞他,在楚地广泛流传着这样的谚语 :“得黄金百,不如得季布一诺”。
“千金一诺”的典故,用来称颂说话算数、讲信用严守信义的品质。



“季诺”、“季布诺”、“一诺千金” 原意是季布的一句应允或者承诺 ,有千金的分量。
“一诺千金”一句答允的话,价值千金,a promise is worth a thousand ounces of gold,形容说话算数 ,做事极有信用,信实可靠 be true to one's words.



后用“曹丘之德” 荐引、称赞或介绍的恩惠,the kindness of recommendation,形容宣扬别人的长处。


后用 “购求季布” 比喻负罪逃亡。


“摧刚为柔” 抑制刚强,使之柔顺,force the obstinate to yield,指人的性格,去刚就柔,变刚强为柔顺。


胡,古代北方的少数民族。

越,古代南方的少数民族。

后用“北走胡,南走越”为成语,比喻有才能的人得不到录用,而投奔异国。


摧刚为柔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